這項改革的影響是巨大的,實施的難度也是巨大的。分散在各地的幾百個庫房中,每個微小零件的走向都能在線查看,全流程可控對人的習慣的改變無疑是顛覆的——每個工序的操作者都必須隨時向係統輸入每個細小的變化。如此高度的精細管理,即使是東汽這樣優秀的企業,全麵推行也麵臨著挑戰。
不因難度大而逃避,陳新有深知,東汽要成長為一個優秀的現代企業,與國際巨頭同台競技,必須經過現代化管理的改造。
從2001年籌劃到2002年引入,經過8年不斷推進,如今,主係統數據準確率達98%上,成百上千的工人同時在線操作,每秒有兆瓦級數據變化。東汽已從粗放式管理進入精細化管理。
全麵的現代意識,讓陳新有成為東汽43年曆史上最後一位廠長。外界關注多年的東汽股份製改造在他手中完成,東汽分為兩個實體公司,此舉使東方電氣集團整體上市順利實施。
帶領380萬顆心一起跳動
外界把陳新有於2008年5月30日當選為德陽市代市長的一刻,評價為“臨危受命”,真實的情況,是2008年初,組織部門即已進行民主測評等,調任已提上日程。之所以萬眾矚目,陳新有明白,東汽重建和德陽重建這兩大因素使他無法像過去一樣在聚焦燈外實施理想,既然上了路,他就必須肩負380萬人民的重托,尋找幸福的方向,帶領人民走向未來。
臨危受命奔波在一線
漢旺廣場的鍾已成“5.12”大地震最著名的標誌性景觀——那個天傾地陷、驚恐萬狀的時刻,永遠被時針記錄、印刻在鍾表盤裏。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
東汽廠區數座廠房頃刻間倒塌,擁有43年曆史的國家骨幹企業從花園變成了廢墟……
已調任集團副總經理的陳新有正在國外洽談一個重要項目,聞訊立即中斷商談,回國趕赴漢旺,那是他人生中凝聚了理想和智慧的最重要的地方。
傷悲和奮起的東汽人,把生命置頂,奮盡全力搶救廢墟下的同胞。
陳新有對東汽領導說:“你們去救人,我幫你們看看損失情況,如果恢複生產要做些什麼工作。”在東汽漢旺基地的廢墟上,陳新有走過一間間廠房,每一處他都熟悉,熟悉得痛徹心骨。6月6日,主機四分廠在大角度傾斜加固後的廠房中,率先恢複生產,東汽向世界宣告:東汽是站起來的巨人!陳新有的調查和建議,給了他們諸多幫助。
5月28日,一直在漢旺抗震救災的陳新有接到了次日將任命其為德陽市委副書記的消息。他獨自開車,向綿竹市沿山鄉鎮向山裏進發。漢旺、九龍、遵道……一直走到清平大山裏再也無法行車的地方,他感受到災難的深重。赴任後,他又多次到綿竹、什邡沿山一線調研,他最關心的是群眾的安置和恢複生產。
陳新有市長
“我們聽到他對央視記者說‘百分之一百’時,心裏真有點擔心”,陳新有當時的同事說。震後東汽搬遷已成定局,向東汽發出熱烈邀請的,不隻是新都、青白江等省內地區,廣州等地也開出非常優厚的條件,德陽人很擔心,外界異常關注。
麵對白岩鬆,麵對鏡頭後的13億國人,陳新有特殊的履曆,讓人們把他與東汽的去留更多地聯係在一起。“東汽留在德陽的把握有幾成?”白岩鬆發問。“百分之百!”陳新有答得底氣十足。從1966年選址德陽,落戶漢旺,三代東汽人留在那裏的不隻是工廠、事業,還有40餘年凝聚的“人和”文化、深厚的感情,以及與東汽共命運的大批配套企業。
2008年8月,東汽八角井新基地開建,2600畝土地在一個月內完成征地、搬遷,這其中又有陳新有帶領一班人辛苦奔波的身影。
調研企業、學校、農房……陳新有上任伊始,深入基層、一線的腳步布滿德陽。農民過渡安置房補貼資金發放到位沒有?基層政權建設怎樣來恢複?城鎮過渡性板房急需解決土地、建材,怎麼保障?沿山農民今後出路在哪裏?清平鄉、紅白鎮交通搶通保通情況怎樣?農民住房重建資金難題如何解決?千頭萬緒的工作都成為剛性問題,需要盡快同時解決。加班成為常態,高效率的工作習慣使陳新有組織下的政府各部門高效運轉起來,德陽打贏了一個又一個勝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