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自強不息天翼飛翔(1)(1 / 3)

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劉飛校友

劉飛,1964年11月出生於江蘇,迄今為止,擁有20年跨國企業工作經驗。自2005年開始主導TCL通訊國際化全盤運作,在企業變革與資源整合方麵頗有建樹。劉飛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後赴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於1990年完成該校和電子科技大學的CDMA通訊係統分析及設計聯合博士課程。1991~1995年,劉飛在Biomagnetic Technology Inc.擔任職業科學家和執行經理職務;1995~2001年,在美國德州儀器公司擔任無線戰略發展經理;2001年6月~2002年10月,擔任TCL移動副總經理,主管企業發展戰略和產品戰略;2002年7月,創辦精成通移動技術有限公司並擔任總裁及首席執行官,致力於移動通信終端產品研發、設計、製造、銷售和服務;2005年1月,出任TCL &;阿爾卡特合資公司CEO,同年6月出任TCL通訊執行董事及CEO,開始主持TCL和阿爾卡特兩個品牌移動通信終端產品經營管理工作,上任後,劉飛以TCL通訊為主體,著手原TMC(TCL品牌業務)和T&;A(阿爾卡特品牌業務)的研發、采購、製造,以及銷售渠道等資源整合工作,帶領國際化的TCL通訊管理層以“團結、奮鬥、勝利”為主題,啟動企業變革創新工程,把來自不同國籍、不同企業、不同文化背景的員工團結在一起,形成高效團隊。2006年中期,按計劃將虧損近20億瀕臨絕境的TCL通訊於合資企業成立後18個月內整體扭虧。從2004年500多萬部到2007年的逾1000萬部,阿爾卡特手機全球銷售實現飛躍式發展。2007年,TCL通訊成為出口量最大的中國本土品牌手機企業之一。

自2006~2008年,TCL通訊連續3年保持經營性贏利,打破了“中國企業在目前走出去的策略必然會失敗”的觀念。

目前,劉飛已從TCL離職,隨後,閃電進入摩托羅拉最高管理團隊。根據摩托羅拉的聲明,劉飛“將在北京組建一支新團隊,負責摩托羅拉非智能手機產品”。於劉飛而言,新的平台更加廣闊,而新的挑戰也已經開始。

在劉飛就要離開TCL的時候,記者如約走進他的辦公室,映入眼簾的是龍飛鳳舞的八個大字:自強不息、天翼飛翔。

劉飛出生在蘇北的一個小村莊,“母親不識字,在接母親到深圳之前,她隻到過離家不超過25公裏的地方”。15歲時,劉飛離開家鄉外出求學,23歲的時候,劉飛走出國門遠赴美國,36歲的時候,劉飛重返中國,如今,已過不惑之年的劉飛,又一次站在人生的轉折點上。因為求學和工作的關係,劉飛已經去過48個國家,這讓他親身感受到不同國家之間存在巨大的文化差異,幾經思索之後,劉飛把兩個兒子帶回中國,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熏陶。談話的時候,劉飛喜歡引經據典,喜歡在傳統文化中找到根據,談生活、家庭的時候是這樣,談企業治理的時候也同樣如此,在他看來,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從中可以找到管理依據。他把對企業的治理分成“道德仁義禮”五個層次,“大道無術”是劉飛對人生的感悟,也是他在治理企業時所追求的境界。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劉飛喜歡《禮記?大學》中的這段話,並把它作為人生道路的航標。

修身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生活中的劉飛是一個非常有愛心的人,追求真善美。他從不喜歡拐彎抹角,談什麼事情都直截了當,因為開誠布公,所以大家也願意接受。在與他的下屬聊天的時候,記者聽聞了不少劉飛助弱扶貧的故事。

2007年,劉飛一個收入不高的同事家裏鬧水災,學校房屋都被衝倒了,很多孩子沒有辦法上學。劉飛知曉後,個人出資10萬重修了學校,10萬元對富人來說不算什麼,但卻能夠改變一個山村學校數十個孩子的命運,也許10多年之後,這些孩子當中也能有博士、企業家。劉飛還花錢為家鄉建橋、修路。劉飛把行善分成三個境界:第一種是因為別人行善而被動跟隨,或者是通常能見到的單位派任務式的行善,這個雖然缺乏主動性,但客觀上也是行善;第二種是拿出自己花不完的錢去行善,當然,也有很多吝嗇鬼不願意這樣去做;第三種是自己需要,但因為別人急需,所以就先去救助別人,自己隻是做一些犧牲,或者說是樂意與有迫切需要的人分享自己的財富。劉飛說,能做到第三種境界需要人們在精神層麵有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