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韌勁十足的人(1 / 3)

浪潮軟件CEO王柏華校友

王柏華,1986年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高級工程師。曾任山東電子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浪潮係統公司副總經理,浪潮計算機事業本部副總經理,浪潮股份公司軟件與集成事業部總經理等職;現任浪潮電子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山東齊魯軟件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王柏華看上去文質彬彬,一介書生,這或許源自他多年研發工作浸淫出來的氣質。他在浪潮二十餘載,從沒有跳過一個部門。“服從分配,任勞任怨”並不限製王柏華創造的積極性。他的厚積薄發使他的眼光不僅僅局限在某一點上。今天他坐在浪潮軟件CEO的位置上對於所有的部門都能駕輕就熟。這位1982級的校友以他的韌勁和創新成就了浪潮的輝煌。

癡迷技術

1986年,王柏華從電子科技大學畢業,被分配到浪潮集團前身山東電子設備廠。學過自動控製專業的王柏華沒有分到做工業控製的產品研發部而是分到了PC部,雖然專業對他來說不太對口,但他還是欣然接受了這份工作。利用大學時期學到的一點微機原理,加上自學、鑽研,他很快就迷上了這份工作,並在不久後躍升為計算機技術專家。當時的王柏華就敏銳地覺察到IT產業對社會信息化的發展將帶來巨大的推動作用,因此,他在協同項目組開發的基礎上,就經常利用業餘時間專注於軟件的開發。當時的漢字係統在輸入漢字時要逐字逐字的敲,有時經常使用的詞也要重複敲好幾遍。如果針對不同的專業,相互關聯的詞彙又完全不一樣,人工細分也不可能分得很細。王柏華注意到這種弊端後,便著手開發一種漢字輸入係統。一個叫“記憶聯想式漢字輸入係統”的軟件程序便誕生了。這種軟件很快受到了很多人的青睞,它為以後的漢字輸入係統的繼續開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次,王柏華去浙江農業銀行修顯示器,銀行人員告訴他隻能在晚上12點以後才能騰出時間來。因為當時的銀行隻有一台計算機,需要打印數據,必須要在晚上才能進行,兩個操作過程不能同時進行,那個時候用的還是小型打印機,操作起來非常麻煩。這件事給了王柏華一個啟發,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他發明了一個“脫機打印卡”,即在微機裏麵插入一個卡,計算機可以正常工作,同時打印機可以繼續打印,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這項發明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由於當時商業意識較差,沒有把這項發明產品化,失去了市場機遇”,王柏華現在談起來臉上還露出惋惜之情。當然,技術發明被荒廢不僅僅是王柏華的這幾項,包括現任浪潮集團總裁的孫丕恕等人做的一些研發也常被束之高閣。

或許是王柏華的個性使然,他在技術一線搞開發一待就是7年,當時的他給浪潮員工留下的印象是一個默默工作“不食人間煙火”的人。別人著迷的撲克牌,他有時也湊上一把,但總是以輸家而告終,被同事戲稱為“穆巴拉克”。時間最能說明一切,別人用在牌桌上的時間,王柏華用在了對技術的鑽研上,每天晚上10點以後回家全是出於一種對研發的濃厚興趣。對軟件、硬件的研究,他都有所涉及。在不斷研究的過程中,王柏華慢慢滋生出一種強烈的產品意識,一旦知道客戶需求哪個相關的產品時,他會馬上學習、研究,找出解決的辦法,把客戶最想要的東西做出來。

職業轉折

1993年,領導找王柏華談話,為了推廣小型機,浪潮專門成立一個辦公室,要王柏華帶著7、8個人去做推廣。王柏華曾閃過一絲猶豫,不過,因推廣的是第一代小型機,和研發又是緊扣的,從這一層麵上講王柏華還是技術幹部。

“這個身份的轉變對我來講非常關鍵。”王柏華說,“以前我是比較‘散漫’的,工作上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經常是做做這個,幹幹那個。當了頭以後,推動大家朝一個目標走,而且責任意識加強了,不僅自己要幹,還要帶著別人一起做。”

1993年,計算機是比較吃香的,但也要靠推銷,王柏華領導的團隊的強項是技術,因此他們往往通過技術谘詢的手段去做市場,根據客戶應用的需求,將軟件和硬件進行合理的設計。

王柏華見到客戶最愛說的一句話是:“我們一定會幫你合理配置硬件,該省的錢一定要省,但是省下來的錢要多給我們編軟件,因為軟件是核心。”第一年,王柏華居然一個人賣掉了9台小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