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韌勁十足的人(2 / 3)

10多年後,已成為浪潮軟件CEO、董事長的王柏華回憶起當年拜訪客戶的一些細節時依然很動情。“我們給銀行提供的產品和技術,比當時的同類產品至少便宜10倍。”王柏華說,在做紹興銀行的單子時,從江西上饒擠火車到紹興,站了整整一晚上。“當時客戶握著我的手直喊可憐”。

領著一幫人,做了7年市場後,親自拜訪了幾百家用戶,王柏華的感觸是,不要過於追求銷售收入,要讓客戶省錢,省下的錢來做軟件,因為信息化的應用,軟件是根本。“市場還是靠技術和實力來支撐的。”王柏華說,“不可能純粹靠喝酒去做市場。當然,有的時候酒也是要喝的。”

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項目逐漸越來越多,從對產品的理解到整個隊伍組織,再到大的行業組織,王柏華對管理的理解更加深了一步。

厚積薄發

“機會隻垂青有準備的人”。2000年初,如同一個老兵的浪潮按照常規的發展很難有突破。這時公司提出一個口號,號召大家要拋棄傳統思維方式。在2000年以前,浪潮內部有多個小公司,打單的時候經常“自相殘殺”,“最重要的是,單位分散,怎麼也做不大”。浪潮進行了多次合並,王柏華參與了幾次合並後,心中對整合形成了一個基本思路。

2000年初到北京出差的時候,他與現任浪潮集團總裁的孫丕恕深入地進行了交流,認為浪潮要組成軟件航空母艦。王柏華為軟件產業的發展描繪出了基本的思路。

2000年5月,浪潮軟件成立了,王柏華操盤,開始整合。“整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王柏華一語帶過,“慶幸的是浪潮軟件很平穩,沒有出現過大的波折。”2001年2月,浪潮軟件成功上市。

2001年,浪潮軟件開始進行陣形的調整和優化。以前,浪潮軟件是由事業部構成,各個事業部互相不關聯,且都有自己的市場部門,各自為政、打單獨鬥的現象依然存在。

“我們先把市場拿出來,在2001~2002年先把市場完全統一掉,變為區域市場平台。”王柏華說,“這樣,事業部的職能就更加專一了,就是提供產品、技術支持。市場統一後,市場力量增強了,抓事情也比較準,以客戶為導向,同時也加強了本地化市場支持和服務能力。”

“整合自然麵臨著不同想法、文化和思維的衝突。”王柏華說,“但一定要講究團隊精神。”在眾多企業都在講“以人為本”時,王柏華更多強調“以團隊為本、以團隊人才為本”。

哈佛商學院的《第五項修煉》特別推崇“團隊”能力,強調“team”,強調提高每個“team member”的素質。作為智力密集、靠腦力去博弈的浪潮軟件,重視個人作用,更重視團隊精神,公司提供了一個供個人施展的舞台,但每個角色要符合團隊的需要。

王柏華認為,對軟件企業來講,重要的是團隊,光靠一兩個人的高素質,對企業沒有太大意義。三類人才構成浪潮軟件的“團隊人才”:第一類是懂技術、行業知識和管理的高級人才,是“軟件金領”;第二類是係統分析及設計人員,是“軟件白領”;第三類是能夠熟練編程的技術工人,即基礎程序員,是“軟件藍領”。

三者缺一不可。

為了讓員工樹立團隊管理的思想,2002年末,對企業界造成了近百年影響的美國暢銷書《致加西亞的信》在浪潮軟件掀起了“學習的革命”。浪潮軟件領導層向公司員工贈送了這本書,並在山東大區組織了一次別開生麵的學習研討會,不少員工被服從管理、團結敬業的觀念所影響,被書中靈魂人物羅文所打動。當時,山東大區是業務增長迅速的標杆和旗幟。

同時,浪潮軟件為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穩定人才,製定了頗為有效的與績效掛鉤的薪酬體係。

“高薪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麵,對軟件企業來說,高薪是軟件企業吸引和留住軟件精英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另一方麵,高薪又不是萬能的,不能唯高薪論,科學合理的薪酬分配體製尤為重要。”王柏華說。

王柏華出席浪潮與CSIP廣西分中心合作簽約儀式

浪潮的薪酬分為基本收入和風險收入兩部分。以往,浪潮的基本收入較低,而風險收入偏高。基薪低不利於吸引高層次人才的加盟,而偏高的風險收入也不利於北上後員工隊伍對公司產生歸屬感。基於對以上問題的深入分析,浪潮軟件將薪酬調整到“確保公司在北京順利運行”。在浪潮軟件目前的薪酬結構中,基本收入的比重大幅提高,而風險收入作為激勵措施仍然保留著,但控製在一定範圍內。對於“特殊”人才,浪潮軟件則采用了“非常”手段,不惜重金從企業外,甚至從國外聘用人才。同時,不拘一格使用土生土長的傑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