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平與新員工在一起
要實現上述目標,首要的必須將幹部員工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建立責權利相統一的管理和評價體係至關重要。下放經營自主權,改變公司總部責小權大、經營實體責大權小的不平衡的格局,大幅度提升管理和決策的效率;進行幹部任用製度改革,將年富力強,政治素質和文化層次高的領導充實關鍵崗位;推行公司薪酬激勵機製的改革,按市場原則,大幅度調整改革公司薪酬體係,三管齊下,穩定了管理和技術骨幹的隊伍,並有力地調動了公司各經營實體的積極性。王國平坦言,在調整過程中,難度是非常大的,國有企業中的幹部職工長期習慣於大鍋飯、鐵飯碗、平均主義的管理體係,幹部能上不能下,薪酬能升不能降,相互攀比的是收入、地位、權力的高低,而將責任、義務、貢獻擱置在一邊。改革麵臨著挑戰,部分幹部職工不理解、有意見。有到公司反映情況的,認為不合理;有到市有關部門,甚至是市有關領導處走訪的,認為曆史上為公司作出了貢獻,不公平。在幹部會議上,王國平說,公司要改變的就是那些多少年來看似公平的做法,事實上市場已對這些傳統的體製投了反對票。需知道任何人在市場上是有其價值的。有人認為,骨幹的待遇高了,但我們看到是,有用之才在流失;有人認為,自身的收入低了,但我們並沒有看到市場向他們伸出“橄欖枝”,這就是市場法則。如果公司不能在此方麵取得突破,正視人才的價值,公司沒有發展的希望。大量的工作換來了大部分員工的理解和支持。
改變公司運行模式,進一步激活發展潛能,是公司改革調整的重頭戲。其核心是,按照半導體產業發展的基本規律,構建符合行業特點的治理和企業業務構架。采取分立改製的方式,構建母子公司構架,將公司業務模式從按照產品劃分的三足鼎立的IDM營運模式調整為“三業共榮”的專業化分工模式,設計、芯片製造和封裝測試專業化發展並相互協同,使各業務的優勢充分發揮,並提升公司快速適應市場的能力;與此同時,從根本上改變了單一依托自有資源謀求業務發展的模式,利用社會資源補充公司資源短板,借力發展,激活公司資源潛能。在此指導思想下,相繼成立了迄今已聞名於國內外的華潤上華、華潤矽科、華潤華晶和華潤安盛四家子公司。按照王國平的規劃,通過公司治理結構的調整,應實現“小船出海、大船起航”的目標,而不是社會上常見的“小船出海、大船擱淺”現象。分立改製並不是簡單地將公司調整為簡單的母子公司結構,而是根據不同的業務特點采用了不同的方式。6英寸晶圓生產線引入了中國台灣地區的團隊,使華潤上華成為國內第一家純晶圓代工企業,成為國內半導體產業發展史上裏程碑式的事件;設計業務采用“國有民營”的機製成立華潤矽科,關鍵員工持有公司大部分的股份;封測業務引入戰略合作夥伴,全球領先的封測代工企業星科金朋成為華潤安盛的股東。
大刀闊斧的改革使公司的麵貌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公司逐步走向良性發展的軌道。1999年華晶集團虧損2.6億元,2000年虧損減少到了1.56億元,2001年虧損減少到了8900萬元,幾乎是一年減少一半虧損;2002年華晶公司的營業額突破了計劃中的8億元,當年4月公司扭虧為盈,圓滿地實現了三年扭虧脫困的目標。
在談到那段曆史時,王國平說,其實那時華晶公司是置之死地而後生,企業已麵臨絕境,不改革隻有死路一條。他感謝華晶公司所有的員工,正因為大部分員工的理解和支持才使公司的重塑計劃得以圓滿的執行和實施。
從“華晶”變身“華潤”
扭虧的華晶解決了生存的問題,但是前麵依然並非坦途。沉重的債務負擔,資金來源的缺乏,機製仍待轉變等問題,仍然困擾著華晶。當時可以選擇的一條出路是號稱國有企業改革的撒手鐧“債轉股”,而且華晶已經列入國務院實施“債轉股”的重點企業。關心華晶的政府部門紛紛伸出援手,幫助華晶推進“債轉股”的工作,公司內部不少幹部員工亦對“債轉股”充滿著期待。但是,“債轉股”麵對的是資產管理公司極為苛刻的不符合實際的條件和要求,王國平認為,“債轉股”根本無法解決企業機製轉變的問題,而且這塊號稱是國企改革“最後的晚餐”的“肥肉”客觀上會剝奪企業的根本權利,企業的發展權;資產管理公司限於其使命亦不可能長期支持企業的發展。
命運必須靠自身去把握,王國平和華晶人頂著來自於各方的重重壓力,勇敢地選擇了放棄,並製訂了引入戰略投資者推進公司改革的方案。在2000年9月19日的公司管理會議上,他分析說,公司改製是國有企業改革的必然,改製過程中必須引入新的股東,擺在我們麵前的股東是資產管理公司,但我們必須問一問這是我們希望的股東嗎?他能夠解決公司長期發展的問題嗎?資產管理公司提出苛刻要求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對公司沒有信心,認為公司不可能歸還所欠的龐大債務。我們應該換個思路來解決製約公司發展的問題,引入戰略投資者,承擔歸還公司債務的責任,並爭取企業發展必需的資金,同時推進公司的改革。目前公司遇到了一個良好的機遇,國家對微電子產業的重視、半導體行業前景看好,同時公司兩年的努力效果已開始顯現,公司雖然虧損,但蘊藏著發展潛能,因此半導體行業和公司是有投資價值的。我們應該有信心並主動出擊,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一定能夠尋找到給公司帶來長期發展價值的戰略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