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真正改寫大湘西現代史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47軍。正是47軍的閃電進擊,才真正結束了大湘西的百年匪患。從此,大湘西的天,才是藍藍的天!
民族的大湘西
如果說,曆史的大湘西讓你感覺沉重,那麼,民族的大湘西,就會讓你感覺神奇。
大湘西,首先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大湘西。在《大湘西土司》中,我們看到,清王朝推行的改土歸流的國策,讓大批漢族軍民遷移大湘西屯墾戍邊、繁育子孫,與原住民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雜居混居,各民族共存共榮的社會環境日漸形成。在改土歸流的曆史進程中,開明如彭翼南的土司王們附庸風雅,興漢學,築邊牆,與中央政府委任的流官們吟詩作賦,詩酒風流,使原住的彭、田、向、覃、龍、石、麻、隆八大家族接受漢文明洗禮的同時,形成了民族文化的互動或聯姻。
正因為民族文化的互動或聯姻,大湘西曾經詭異的些許民俗逐漸成為曆史的灰塵早已消失:翻看《大湘西土司》,我們可以讀到“唐宗聖首次叛主,向國柱宮中被刺”,好色的桑植土司王向國柱用“初夜權”折磨美好的愛情與婚姻;為了“靈魂歸鄉,入土為安”,保靖土司王彭虎臣征廣西岑猛,千裏“趕屍”回故鄉。翻開《大湘西匪殤》,我們從鼠王瞿伯階迎娶壓寨夫人田幺妹和古丈魔王張平搶婚壓寨夫人楊炳蓮,可見古老民族“搶婚”的遺俗。翻開《大湘西演義》,我們可以讀到土家人祭神的梯瑪神歌與祀祖的打繞棺、“點亮”,這些民俗盡管有些許迷信的色彩,但這是大湘西的曆史民俗,我們不能割斷曆史,我們不能纂改曆史,我們隻能還一份曆史的真實,還一份曆史的神奇。
翻開《大湘西演義》,我們還可以佐證勞動創造了美。土家人修吊腳樓,必唱上梁歌;土家人在山坡上勞動,必打薅草鑼鼓;正月十五,土家人在擺手堂跳擺手舞,紅燈萬盞人千疊,一片纏綿擺手歌;土家人在坪塔上跳茅古斯,也為演繹勞動之美,生育之福……人文的大湘西事實是,大湘西,真正是人傑地靈的寶地。除了舉世聞名的張家界,驚險奇絕的猛洞河,美輪美奐的鳳凰城,《大湘西土司》中舉世聞名的溪州銅柱,雖是漢楚戰爭的盟約,卻有土司王彭士愁人文王國的理念。永順土司王彭明輔禮待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唐伯虎,敢與漢人一流才子詩詞唱和,後世傳為佳話。文人土司王彭翼南建翼南書院,一方麵重視教育後學,興漢學,另一方麵吟詩作畫倡漢化,被稱為文治武功兼具的大湘西的“李後主”……《大湘西演義》中,民國總理熊希齡卸任後不當寓公,卻創辦香山慈幼院,開創中國幼教之先河;“湘西王”陳渠珍發現小文書沈從文寫得一筆好小楷,便贈數十光洋資助他到北京求學,才使鳳凰縣一個小麻雀最終變成一隻金鳳凰;賀龍厚葬大姐賀英,彰顯革命家和軍事家的人文關懷……《大湘西匪殤》中,那些提著腦袋討生活的綠林好漢們和壓寨夫人們,也並不是隻知一味的打打殺殺,搶搶奪奪,成千夫所指。湘西第一大強人瞿伯階衝冠一怒為紅顏,攻龍山縣城搶回美妻田幺妹;第二大強人彭叫驢子繳槍救母,殺石堤西區長救發妻,其妻周純蓮守墳哭夫……這些真實的曆史史實,凸顯了他們很男人的一麵,很人性的一麵,以及雙重的人格。曆史長河中的他們,是大湘西曾經的代表,他們的言與行,是大湘西天人合一曆史形態中深情、靚麗、飽滿且性情的一筆又一筆,圖說著最本色的、最人文的大湘西。
(原載《中國民族》雜誌)
大湘西曆史文明的眾生相
——兼評民族出版社版《大湘西寫真集》叢書
覃代倫
唉!都錯過了
年輕人是時常錯過老人的
故事一串串
像掛在樹梢尖上的
冬天凋零的幹果
已經痛苦得提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