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近代民間的關公信仰(5)(1 / 3)

另一方麵則是求取科第功名的舉子們,也像在大陸一樣爭奉關公,如嘉慶年間胡應魁撰寫的彰化《重修關帝廟碑記》就說:

大矣哉!聖帝之威靈於昭在上,乃垂鑒予小子而示以先幾也。魁釋褐後,曾任廬州教授;慨文廟傾圯,倡議興修,頗殫心力。經始時,夢遊行宅中,啟後戶而出,則奇峰秀嶺,環列若屏障。其平坦處,清泉漫流,心極愛之。因擇無水處散步以遨,神氣爽暢。迤迪而南,俄至一廟,堂三楹。楹之右有七、八人,冕而並立;其中之赤麵綠袍者,則聖帝也。魁列階而上,帝已移立堂中。

魁長跪陳列姓名,求問功名所至。語畢,頗悔自列不盡,恐疑為卜科名者。意甫動,帝乃大聲言曰:“爾非學官胡應魁乎?爾將來功名所至,問朱大人便知,予日在其前保薦爾。”魁三頓首而謝。見有一人髯而黑,旁跪答拜,心知為周將軍,置纓笠於地,諦視之,金色燦然。時乾隆五十七年十月初八夜五更初也。醒而異之,述於所親,未知作何驗。

乾隆六十年謁部選,得閩之德化縣;嘉慶元年,調授彰邑。彰自林、陳亂後,廟宇多被焚毀,魁以次興修。聖帝廟在南門內,傾頹尤甚;乃與貢生鄭士模、吳升東等移建於理番署之舊基。己未春興工,至庚申秋而竣。廟製不尚華飾,而氣象之雄壯則大異從前;其方位適當邑署之南,至署後之秀嶺清泉,皆予到任時所開鑿。接其途徑而遙憶之,宛然如在夢中雲。

是予幸邀列憲卓薦,薦書六月上旬始出,到部在八月,正朱大人珪署吏部尚書時也。由此日而追溯錫夢時,已閱八年矣。於【餘】以知數皆前定,不可豫知。惟此區區之誠,可上邀神明之昭鑒雲。爰敬述顛末,誌之於碑。

台灣一直視關公為“文衡帝君”,學子考前焚香默禱,考後上供還願之風習,保存至今:

“苗栗縣銅鑼鄉九湖村武聖廟:此廟立祀文衡聖帝(關聖帝君)。正殿中央即是關帝神像,神像前置一牌位,上書:南宮佑帝君、南天文衡聖帝關之尊、九天司命真君張之神位。左邊祀萬世師表,上書:大成至聖先師孔夫子、頻曾先賢先儒、恩孟楊公先師、伏波將軍神位,楹聯寫著‘金聲玉振’,兩旁的對聯是‘道德參天地、文章冠古今’……此外,尚有清末聞人丘逢甲所書的橫匾。雖然位於偏僻的村落裏,但它卻無古舊的痕,也不似一般廟宇的金壁輝煌,由廟裏的擺設可知它的管理極為良善。”

居然將“萬世師表”的孔夫子擠在側位了。而光緒十九年《苗栗縣誌》記載:

“苗栗縣關帝廟:有四。銅鑼灣街:光緒十六年(1890年)生員邱國霖、吳湯興等倡建。”

明明是清末儒學生員捐建的廟宇,卻寧可更信關公。說來考生舉子虔敬關公,溯根追源,還是來自晚明吏部考選方式的變遷,而在大陸盛行起來的。但台灣能夠一直流行不衰,也算是科舉時代的孓遺了。

第三就是商賈財神之供,財東商鋪開始替代官府,成為複新重建關帝廟的骨幹力量。如嘉慶台南《重興開基武廟碑記》載:

重興開基武廟,台郡郊、鋪、紳士捐金碑記列左:

三郊蘇萬利、金永順、李勝興,各捐銀一百元。餉典等、綢緞鋪金永和,各捐銀三十員。職員朱甘霖捐銀二十四員。公源號、本街碗鋪聖母、許鍾雲,各捐銀二十員。煙敢郊金合順捐銀十六員。口鋪等、藥材郊、絲線港聖母、元德居、典吏董其山,各捐銀十二員。監生王克榮、許鳴春、油車等、楊梯觀、聯捷豐、林元美、龔汶觀、黃鍾嶽,各捐銀十員。

道轅各房、郭寶興,各捐銀八員。吳德昌、韋啟億,各捐銀六員。李昆瑞、林道隆、金盛號、工章賢、蘇東盛、林輯伍,各捐銀四員。韓錦堂捐銀三員。林道記、湧源號、順發號、如來號、瑞記號、葉振美、源泰號、東慶號、淵源號、聯興號、協成號、蔡拔萃母範氏、李德耀,敬犪米妝聖帝寶像鎮殿全座。

本境店主:張慎堂捐銀二十二員。薛光耀捐銀八員半。朱甘霖捐銀八員半。黃本輝捐銀六員。許慈觀捐銀五員半。石魯千捐銀五員半。韓錦堂、合利號,各捐銀五員。吳德昌、程才觀、楊盤石、長興號、恒記號,各捐銀四員。茶郊聖母、韓世科,各捐銀三員半。三夫人、吳天恩、張尚觀、洪天僯,各捐銀三員。陳助觀捐銀二兩二錢。大使公、俊德觀、林海觀,各捐銀二員半。劉公爺、黃豺觀、黃相公、蔡九觀、豐臨號、陳齊觀、新益裕、戴光來、黃錢老,各捐銀二員。王蒲觀捐銀一兩三錢。盧雍觀、林九觀、郭尋觀、王六觀,各捐銀一員半。白番觀捐銀一兩。楊益觀捐銀一員。順泰號、盈隆號、吳吉川、葉進扶、長豐號、楊聯統,各捐銀二員。朝宗號、源泉號、協興號、杜升觀,各捐銀一員。

嘉慶二十三年二月(缺)日勒石。

隨著政局平穩,生活安定,商人店鋪捐贈的手筆也逐漸大方了。姑以台南道光另一座《重修武廟碑記》為例:

月港名區文衡聖殿,增其華者,提憲梁公之懋績;踵其美者,職員林父之宏猷。然而世遠年湮,風飄雨濕,朽镘損壞,雕刻傾頹。不有修葺,何成大觀?眾等於是捐題鐮鎰,鳩集僝功:重懋規模,庶乎竹苞而鬆茂;聿新棟宇,允矣鳥革而翬飛。人力由成,神光默佑,此尤俎豆馨香之所弗替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