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宋翔鳳的《論語》學(8)(2 / 3)

三孔老同源說的援道入儒

自戰國以後,儒家與道家之間就一直存在著紛爭。儒家尊孔子,道家崇老子,各有宗主,其學術旨趣也不同。宋翔鳳治《論語》,《論語》為儒家典籍,當尊孔子而貶老子,但是,宋翔鳳卻孔子、老子並尊,提出孔老同源說。宋翔鳳此說是將道家之說引入儒家經學,為莊存與、劉逢祿的經學所無,是宋翔鳳經學的又一個特色。

宋翔鳳的孔老同源說,將黃帝追溯為老學、孔學共同之源。他在《論語說義》中有一大段論說,以彭祖為殷之守藏史,在周為柱下史,老子繼彭祖為周之守藏史;而殷《易》名《歸藏》,《歸藏》本為黃帝《易》,由此而得出“《易》、《老子》之學出於黃帝”(宋翔鳳:《論語說義四》,《皇清經解續編》卷三九二,第1頁。此說亦見《說義七》,第2頁。)的結論。為證老學本於黃帝,宋翔鳳說:

老子為黃帝之學何證?考黃帝號曰自然……故老子自然之說皆黃帝之說也。(宋翔鳳:《論語說義四》,《皇清經解續編》卷三九二,第2頁。)

黃帝始造文字,始一終亥,皆本《歸藏》……知《老子》所述,皆黃帝之說,《歸藏》之說也。(宋翔鳳:《論語說義四》,《皇清經解續編》卷三九二,第3頁。)

他認為黃帝號自然,老子學說以自然為宗;黃帝造文字,從一終亥,《老子》一書亦據以發揮,所以,老子的學說都出自黃帝。所謂黃帝號自然之說,其說並不見於先秦典籍,而是出於《白虎通·號諡章》“有熊”之偽。清人梁玉繩早在乾隆五十一年成書的《漢書·人表考》卷一中已經指出:“《白虎通·號諡章》曰黃自然,餘姚盧學士文弨校本以自然為有熊之偽,甚確。”(梁玉繩等:《史記漢書諸表訂補十種》下冊,中華書局,1982年,第497頁。)故此說實難以為據。孔子在春秋時已有文獻缺失,夏禮、殷禮不足征之歎,二千五百年後的宋翔鳳又從何而得知遠比夏代、殷代更古老的黃帝之說,而且就認定《老子》之學即本於黃帝呢?這既難驗之於事,也難證之於理,而與他的“揆之事理”的治學理念相違背。

在論說《老子》之學歸本黃帝、《歸藏》之後,宋翔鳳緊接著又提出孔子之《易》與《春秋》多取《歸藏》之說:

又觀《十翼》之文,則孔子讚《易》,亦多取於《歸藏》。《易》、《春秋》為微言所存,故從“竊取”之者也。《春秋》去文從質,般禮也,宋不足征,求於柱下,得之老彭,問禮老聃,《春秋》之禮皆般禮也,《小戴》所錄七十子之記皆為殷禮,合乎《春秋》,蓋問乎老聃而折其中,不徒《曾子問》之所記也,故《春秋》為禮義之大宗。(宋翔鳳:《論語說義四》,《皇清經解續編》卷三九二,第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