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孔廣森與莊述祖的經學(4)(2 / 3)

天下隻有人情是統一的,義應該因人情而為製,這是對人情地位的極度推崇。他還說:“譏貶絕不槩施,每就人情所易惑者,而顯示之法,而人莫知”。(《公羊春秋經傳通義敘》。)將人情說成是孔子著《春秋》、言《春秋》之法的一個原則,此說是以前《春秋》學所沒有的新東西。然而,他既說“天下唯情出於一”,又以尊尊賢賢親親論人情,就失去了人情所具有的“一”的規定性,將人情僅僅局限於尊尊賢賢親親的禮義了。

從總體上說,孔廣森的《春秋》學還不是《公羊》學。他雖然以闡明《春秋公羊傳》為目標,但是,並沒有嚴守《公羊傳》,遵循董仲舒、何休的《公羊》學,而是會通三傳,雜采史籍與文字訓詁的著述,博取曆代《春秋》之說。較之莊存與的《春秋》學,他更加明顯地重大義,否定微言,與趙汸的《春秋》學更為接近。他還有明顯的矛盾之說,既說《左傳》不傳《春秋》,又說親傳《春秋》;既說《春秋》之義不需三傳,又說離不開三傳;既強烈批評《左傳》的以史解經,又說解《春秋》需要以事明義;既說《春秋》的本質在義,又在許多地方以文字訓詁替代《公羊》之義。所以,孔廣森的《公羊春秋經傳通義》,不僅沒有莊存與的《春秋正辭》接近《公羊》學,而且在理論上也沒有莊存與嚴謹。

第五節莊述祖及其著述

清代真正帶有漢代今文經學意義上的《公羊》學的出現,是從劉逢祿開始的。而劉逢祿能夠接續漢代董仲舒、何休的《公羊》學,並在一千多年以後的清代發揚光大,與其母親家的家學影響有直接的聯係。人們談到這個問題,比較多的是講劉逢祿的母親與外祖父莊存與的影響,其實他的舅舅莊述祖對他的影響應該更大。劉逢祿的經學思想不少是直接導源於莊述祖的,莊述祖的經學思想是莊存與經學到劉逢祿經學的中間環節。

莊述祖,字葆琛,因居室名珍藝宧,故學者稱其珍藝先生。生於乾隆十五年(1750),卒於嘉慶二十一年(1816)六月二十三日。他的父親莊培因是莊存與的弟弟,少年就以文章著名,其後考中狀元,任翰林院侍講學士。莊存與在乾隆四十五年(1780)中進士,其後僅作過數年的地方小官。這與他父親、伯父高居廟堂之上的仕宦經曆形成巨大的反差,也使莊述祖有更多的時間來從事學術研究。晚年他更是居家著述,潛心治學,為後人留下了大量論著。據張廣慶統計,莊述祖的著述共計有37種,計百餘卷,其刊行者有《尚書今古文考證》七卷、《毛詩考證》四卷、《毛詩周頌口義》三卷、《夏小正經傳考釋》十卷、《五經小學述》二卷、《曆代載籍足征錄》一卷、《白虎通義考》一卷、《輯白虎通義闕文》一卷、《說文古籀疏證目》一卷、《石鼓然疑》一卷、《弟子職集解〉一卷、《漢鐃歌句解》一卷、《珍藝宧文鈔》七卷、〈珍藝宧詩鈔》二卷。此外,有《詩紀長編》一卷、《樂記廣義》一卷、《左傳補注》一卷、《穀梁考異》二卷、《論語集解別記)二卷、《五經疑義》一卷、《古文甲乙篇》、《說文古籀疏證》二十五卷、《說文諧聲考》一卷、《說文轉注》一卷、《鍾鼎彝器釋文》一卷、《聲字類苑》一卷、《史記決疑》五卷、《天官書補考》一卷,及校定《尚書大傳》、《逸周書》、《孔子世家》、《列女傳》等書,未有而藏於家,存佚不可得知。(此據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張廣慶博士論文:《劉逢祿及其春秋公羊學研究》(未刊本),第107頁。)

而蔡長林所見則與張廣慶的統計有一定差異。他說,莊述祖的著作有《尚書今古文授讀》四卷、《尚書記章句》一卷、《尚書古今文考證》一卷、《尚書雜義》一卷、《校尚書大傳》三卷、《校逸周書》十卷、《書序說義考注》二卷、《毛詩授讀》三十卷、《毛詩口義》三卷、《毛詩考證》四卷、《詩記長編》一卷、《樂記廣義》一卷、《左傳補注》一卷、《穀梁考異》二卷、《五經小學述》一卷、《五經疑義》一卷、《特牲餽食禮節記》一卷、《論語集解別記》二卷、《明堂陰陽夏小正經傳考釋》十一卷、《明堂陰陽記長編》十卷、《古文甲乙篇》四卷、《甲乙偏旁條例》二十五卷、《說文古籒疏證》二十五卷、《說文諧聲考》一卷、《說文轉注》二十卷、《鍾鼎彝器釋文》一卷、《校正白虎通別錄》三卷、《史記決疑》五卷、《天官書補考》一卷、《校定孔子世家》一卷、《曆代載籍足征錄》一卷、《漢鐃歌句解》一卷、《詩集》三卷、《文集》四卷。(見蔡長林:《常州莊氏學術新論》,第242頁。)蔡長林總目所列隻有34種,較張廣慶所列總目要少3種,但蔡長林所列《尚書》類就有6種之多,較張廣慶所列《尚書》類4種要多出2種,蔡長林所列《明堂陰陽夏小正經傳考釋》、《明堂陰陽記長編》、《特牲食禮節記》等也未被張廣慶收入。所以,綜合起來看,莊述祖的著述總計應在四十種以上。

第六節莊述祖的經學思想

如果僅僅從莊述祖的著述名目來看,他的經學似乎是以文字訓詁為宗,以考據疏證為內容,與乾嘉漢學家沒有什麼不同,然而,這些著作所體現的經學思想,卻與乾嘉漢學存在很大的區別。從清代《公羊》學的發展說,莊述祖的經學思想較之莊存與,更帶有西漢今文經學的特色,劉逢祿、宋翔鳳的經學就更多地受到莊述祖的影響。蔡長林說,劉逢祿、宋翔鳳的經學多具莊述祖的色彩,是符合事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