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經理人必讀的管理效應(5)(2 / 3)

卑梁的守邑大夫大怒,說:“吳國人怎麼敢攻打我的城邑?”

於是發兵反擊吳人,把當地的吳人老幼全都殺死了。

吳王夷昧聽到這件事後很生氣,派人領兵入侵楚國的邊境城邑,攻占夷以後才離去。吳國和楚國因此發生了大規模的衝突。吳國公子光又率領軍隊在雞父和楚國人交戰,大敗楚軍,俘獲了楚軍的主帥潘子臣、小惟子以及陳國的大夫夏齧,又接著攻打郢都,俘虜了楚平王的夫人回國。

從做遊戲踩傷腳,一直到兩國爆發大規模的戰爭,直到吳軍攻入郢都,中間一係列的演變過程,似乎有一種無形的力量把事件一步步無可挽回地推入不可收拾的境地。這也是多米諾效應。

頭上掉一根頭發,很正常;再掉一根,也不用擔心;還掉一根,仍舊不必憂慮……長此以往,一根根頭發掉下去,最後禿頭出現了。哲學上叫這種現象為“禿頭論證”。

往一匹健壯的駿馬身上放一根稻草,馬毫無反應;再添加一根稻草,馬還是絲毫沒有感覺;又添加一根……一直往馬身上添稻草,當最後一根輕飄飄的稻草放到了馬身上後,駿馬竟不堪重負癱倒在地。這在社會學研究裏,取名為“稻草原理”。

第一根頭發的脫落,第一根稻草的出現,都隻是無足輕重的變化。當這種趨勢出現,但還隻是停留在量變的程度,就難以引起人們的重視。隻有當它達到某個程度的時候,才會引起外界的注意,但一旦量變呈幾何級數出現時,災難性鏡頭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

由於變化是漸進的,猶如從很緩的斜坡下來,人們很難察覺其遞降的痕跡。對個人或組織來說,防微杜漸能讓人們及時堵塞漏洞,防止危機的發生。但大部分時候,人們想做到防微杜漸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必須在隱患剛開始出現時還要做到亡羊補牢。知道了什麼是多米諾效應,也知道了它的危害,如果能做到防微杜漸和亡羊補牢,那麼就算不能完全防止多米諾效應的發生,也可以把它的影響降到最低。

第20節登門檻效應

美國心理學家弗裏德曼和他的助手曾做過這樣一項經典實驗:

讓兩位大學生訪問郊區的一些家庭主婦。其中一位首先請求家庭主婦將一個小標簽貼在窗戶上或在一個關於美化加州或安全駕駛的請願書上簽名,這是一個小的、無害的要求。兩周後,另一位大學生再次訪問家庭主婦,要求她們在今後的兩周時間裏在院內豎立一個呼籲安全駕駛的大招牌,該招牌很不美觀,這是一個大要求。結果答應了第一項請求的人中有55%的人接受這項要求,而那些第一次沒被訪問的家庭主婦中隻有17%的人接受了該要求。

這種現象被心理學稱為登門檻效應。

一下子向別人提出一個較大的要求,人們一般很難接受,而如果逐步提出要求,不斷縮小差距,人們就比較容易接受,這主要是由於人們在不斷滿足小要求的過程中已經逐漸適應,意識不到逐漸提高的要求已經大大偏離了自己的初衷;並且人們都有保持自己形象一致的願望,都希望給別人留下前後一致的好印象,不希望別人把自己看做“喜怒無常”的人。因而,在接受了別人的第一個小要求之後,再麵對第二個要求時,就比較難以拒絕了,如果這種要求給自己造成損失並不大的話,人們往往會有一種“反正都已經幫了,再幫一次又何妨”的心理。於是登門檻效應就發生作用了,一隻腳都進去了,又何必在乎整個身子都進去呢?

當顧客選購衣服時,精明的售貨員為打消顧客的顧慮,“慷慨”地讓顧客試一試,當顧客將衣服穿在身上時,她稱讚該衣服很合適,並周到地為你服務,在這種情況下,當她勸你買下時,很多顧客難以拒絕。

男子求愛,直截了當會嚇跑姑娘,從朋友做起,則易達成目標。

一位男士遇到一位令自己心儀的女孩子,如果他馬上提出要與對方結為夫妻、共度一生,恐怕女孩子會在驚訝之餘,對其避之唯恐不及。大多數男士不會這麼莽撞冒失,他會邀請她一起吃飯、看電影、逛公園等等,這些小要求實現之後,才順理成章提出求婚。

做父母的望子成龍,但人才的培養隻能循序漸進而不能拔苗助長。尤其是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可先提出較低的要求,待他按要求做了,予以肯定、表揚乃至獎勵,然後逐漸提高要求,使之逐漸實現人生目標。

一個企業要想成功擴張,必須要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走,先“得寸”後“進尺”,而不是全麵撒網,遍地開花。

“得寸進尺”是被動選擇,非理性的遍地開花,往往會遍體鱗傷。因為任何一個企業都不能回避以下三大問題。

(1)顧客認同。

(2)資源限製。企業要想在競爭中取勝,必須把有限的資源用到最合適的地方去。

(3)渠道障礙。中間商永遠是終極消費者的代言人,終極消費者不能完全接受你的品牌。這也要求企業必須采用“挖土豆”的方式,一寸一寸地蠶食市場,而不是全麵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