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姚壯文:物流行業的先行者(1 / 3)

進入21世紀,伴隨著以信息科技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浪潮,經濟的發展進一步超越時空限製,追求時間價值已成為經濟發展、企業競爭的一大準則。新白雲國際機場為廣州新世紀的經濟騰飛創造了戰略優勢,人才流、物資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交彙聚集衍生了巨大的經濟發展商機。專家預測,未來10年,以新白雲國際機場為核心的空港經濟區將是帶動廣州未來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增長極”,包括空港物流、高新技術產業、航空產業以及相關服務業在內的產業集群將會有較大發展。在廣州發展空港經濟,白雲機場便是中軸和樞紐,而空港物流又是其核心所在。

空港物流夢

22年前的1988年,18歲的潮陽少年姚壯文隻身離開家鄉進省城,來到廣州白雲國際機場打工。那時,“物流”的概念還沒有傳入中國。

此前不久,美國物流管理協會剛剛在1985年給出關於“物流”的權威定義。從上世紀60年代起,在現代信息技術改造下,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分撥、配送、信息處理等環節被整合起來,形成一條低成本、高效率的鏈條。傳統的貨物配送被點石成金,變身為現代物流業,這條新興產業的巨龍噴吐出巨額利潤,掀起席卷全球的商業浪潮。而像白雲機場這樣的交通樞紐,正是現代物流通常依托的產業軸心,是物流金礦的入口。

對於這些,當年那個18歲的潮陽少年尚不知曉。那時,這座白雲老機場已破舊簡陋,機組人員需要自己走路或騎車去到飛機底下。但就在那時,當他瞪大好奇的眼睛,看著機場內外奔流的磅礴客流和貨物長河,他就明白了機場是個聚人氣、財氣、賺大錢的地方。進入90年代,當看到那些在機場降落的波音運輸機個頭越來越巨型,機場跑道不得不從2500米“長大”到3800米時,他明白了,這個機場的人氣、財氣正在迅速膨脹,而小小的空間快要容納不下,要不了幾年,這財氣就要外溢、井噴,他知道,這是捷足先登地搶占掘金良機的好時候了。

於是,20歲這年,這個機場學徒用攢下的第一桶金下海創業,於1990年在白雲機場創辦廣州白雲東盛商業中心。從此,他一口“咬定”了這個機場,開始了那20年的財富守候。

兩年機場打工的見聞,讓姚壯文懂得,與航空相關的業務,利潤空間是很高的。他創業之初的所有生意都圍繞機場展開,他的眼光總是先人一步,遠遠地跑在時間前麵,因此在新白雲國際機場創下了許多個“第一”:第一家機場廢品收購站、第一家交通服務中心、第一家機場郵局。

先入關中者為王,超前搶位,使姚壯文在生意場上取得諸多主動權和較豐厚的回報。

邊創業邊學習,伴隨知識和閱曆的增長,20世紀90年代末,當看到白雲老機場客貨流暴增已經不堪重負,當聽到機場計劃遷往花都的消息時,這個青年胸中開始有了更為長遠的謀劃。

“搬遷後,將來的新機場一定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客貨吞吐量會成倍增長,機場生意的盤子會越來越大。”姚壯文來到花都的新機場選址地現場踏看,望著那些田野、水塘、山頭,他判斷,10年之內,以新機場為中軸,一個強大的空港經濟區一定會在這裏橫空出世,而空港經濟的核心,就是物流業和物流商業地產。

這時,“物流”這個在中國剛剛啟蒙的名詞,將姚壯文之前在機場做商業、做廢品回收、做停車場和郵遞信件時的各種零散經驗和思想整合起來,升級為一個全新的盈利模型和宏大的戰略藍圖。

“空港物流業,就是依托大型樞紐機場的綜合優勢,發展具有航空指向性的產業集群,它會對機場周邊地區產業產生影響,促使資本、技術、信息、人力等生產要素不斷積聚。”姚壯文說,隨著這些要素的優化積聚和高效運營,必將創造出很多商業投資機會,值得他用畢生的精力和全部資源去投入,去拚博。

於是,1998年,當白雲機場搬遷還在醞釀之中時,姚壯文就依托新機場成立了廣州新港機場實業有限公司;2003年,離花都新機場建成還有一年,姚壯文就相繼成立了廣州中港建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廣州空港物流倉儲有限公司、廣州誌高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廣州空港物流管理有限公司等一係列企業。

“成立這麼多公司,是因為圍繞著空港的產業鏈很長,不同的公司分別針對物流倉儲、貨運代理、運輸配送、物流谘詢策劃、商務酒店、寫字樓、商業地產等不同的環節。”姚壯文後來解釋他的棋路時說,他要將空港物流這條長長產業鏈的關鍵部位通通布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