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溢13000
貸:原材料13000
經查盤虧原因是:
①定額內損耗為11500元。
②管理員過失為200元。
③非常事故損失為1300元。保險公司同意賠款1000元,殘料作價100元入庫。
經有關部門核準後,據此編製記賬憑證,結轉“待處理財產損溢”,其會計分錄是:
借:管理費用11500
其他應收款——某管理員200
——保險公司1000
原材料100
營業外支出200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溢13000
[例]根據“實存賬存對比表”所列盤盈原材料1200元,編製記賬憑證,調整原材料賬存數,其會計分錄是:
借:原材料1200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溢1200
(2)固定資產清查結果的賬務處理。
企業應定期對固定資產進行盤點清查,每年至少實地盤點清查一次,以保證固定資產核算的真實性,充分挖掘企業現有固定資產的使用潛力。在固定資產清查過程中,如果發現盤盈、盤虧的固定資產,應填製固定資產盤盈、盤虧報告表,並報經批準處理。固定資產損溢,應於年終決算前查明原因,並及時處理。未能在年終前處理完畢的,應在會計報表附注中予以說明。
企業在財產清查中盤盈的固定資產,在報經批準處理前應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核算。按盤盈固定資產的重置完全價值,借記“固定資產”科目,按估計折舊,貸記“累計折舊”科目,按其差額,貸記“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
[例]某企業在固定資產清查過程中,發現未入賬的設備一台,其重置完全價值為20000元,估計折舊額為6000元。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有關會計處理如下:
①盤盈固定資產時:
借:固定資產20000
貸:累計折舊6000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14000
②補交所得稅時: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3500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3500
③結轉入本年利潤: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10500
貸:本年利潤10500
企業盤虧的固定資產應先通過“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核算,報經批準轉銷時,再轉入“營業外支出”科目。企業發生固定資產盤虧時,按盤虧固定資產的淨值借記“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按已提折舊借記“累計折舊”科目,按固定資產的原價貸記“固定資產”科目。盤虧的固定資產報經批準轉銷時,借記“營業外支出——固定資產盤虧”科目,貸記“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
[例]某企業進行財產清查時盤虧設備一台,其賬麵原值為50000元,已提折舊為15000元。
有關會計處理如下:
①盤虧固定資產時: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固定資產損溢35000
累計折舊15000
貸:固定資產50000
②報經批準轉銷時:
借:營業外支出——固定資產盤虧35000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固定資產損溢35000
(3)貨幣資金清查結果的賬務處理。
貨幣資金主要包括庫存現金和銀行存款。現金清查結果的賬務處理和存貨相類似,都是采用實地盤點的方法,先確認庫存現金數,再與現金日記賬核對。
①銀行存款的清查。
銀行存款的清查與實物、現金的清查方法不同,它是采用與開戶銀行核對賬目的方法進行的。在同銀行核對賬目之前,應檢查本單位銀行存款日記賬的正確性和完整性,然後,與銀行對賬單逐筆核對。盡管銀行對賬單與本單位銀行存款日記賬所記錄的內容相同,但是,銀行對賬單上的存款餘額與本單位銀行存款日記賬上的存款餘額仍會出現不一致。這除了本單位與銀行之間的一方或雙方同時記賬有錯誤外,另一個原因就是雙方往往會出現未達賬項。所謂未達賬項,是指在開戶銀行和本單位之間,對於同一款項的收付業務,由於憑證傳遞時間和記賬時間的不同,發生一方已經入賬而另一方尚未入賬的會計事項。開戶銀行和本單位之間的未達賬項有四種情況:
企業已經入賬而銀行尚未入賬的收入事項,如將銷售收回的銀行支票送存開戶銀行,而銀行尚未入賬。
企業已經入賬而銀行尚未入賬的付出事項。如企業因購買材料簽發銀行支票,支票尚未送到開戶銀行。
開戶銀行已經入賬而企業尚未入賬的收入事項。如銀行代企業收到一筆應收賬款,而票據尚未轉到企業。
銀行已經入賬而企業尚未入賬的付出事項。如開戶銀行收取企業向銀行借款的利息,而票據尚未轉到企業。
上述任何一種未達賬項的發生,都會造成開戶銀行與本單位賬麵餘額不一致。因此,在核對雙方賬目時,必須注意有無未達賬項。對於雙方賬目上都有的記錄,劃上“√”的標記,無標記的則可能是未達賬項。依據未達賬項編製銀行存款餘額調節表,檢查銀行存款日記賬記錄的正確性。
②銀行存款餘額調節表的編製方法。
銀行存款餘額調節表的編製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餘額調節法;一種是差額調節法。
餘額調節法。餘額調節法是指編製調節表時,在雙方(開戶行和企業各為一方)現有銀行存款餘額基礎上,各自加減未達賬項進行調節的方法。
調節的方式又有兩種。一種是補記式,即雙方在原有餘額基礎上,各自補記對方已入賬而本單位尚未入賬的賬項(包括增加和減少款項),然後檢查經過調節後的賬麵餘額是否相等,用等式表示,即:
企業銀行存款日記賬餘額+銀行已收入賬企業尚未入賬賬項-銀行已付入賬企業尚未入賬賬項=銀行對賬單餘額+企業已收入賬銀行尚未入賬賬項-企業已付入賬銀行尚未入賬賬項
另一種是還原式,又稱衝銷式,即雙方在原有餘額基礎上,各自將本單位已入賬而對方尚未入賬的賬項(包括增加和減少款項),從本單位原有賬麵餘額中衝銷,然後檢查經過調節後的賬麵餘額是否相等,用等式表示,即:
企業銀行存款日記賬餘額+企業已付入賬銀行尚未入賬賬項-企業已收入賬銀行尚未入賬賬項=銀行對賬單餘額+銀行已付入賬企業尚未入賬賬項-銀行已收入賬企業尚未入賬賬項
下麵舉例說明如何用補記式和還原式兩種方法編製銀行存款餘額調節表。
[例]某企業接到開戶銀行的對賬單,銀行對賬單餘額為90458.5元,企業銀行存款日記賬餘額為82024.5元。經核對找出下列未達賬項:
企業已收入賬、銀行尚未入賬:企業將銷售收入的銀行支票送存開戶銀行2000元。
企業已付入賬、銀行尚未入賬:企業因購買材料和支付勞務費用簽發銀行支票如下:
轉賬支票,支票號碼Ⅷ2944720,金額2000元。
轉賬支票,支票號碼Ⅷ2944723,金額1930元。
轉賬支票,支票號碼Ⅷ2944727,金額3369.50元。
轉賬支票,支票號碼Ⅷ2944730,金額192.50元。
現金支票,支票號碼ⅢⅡ0520940,金額1492元。
現金支票,支票號碼ⅢⅡ0520943,金額500元。
銀行已收入賬,企業尚未入賬:銀行代企業收到一筆應收賬款1000元。
銀行已付入賬,企業尚未入賬:銀行收取企業辦理結算的手續費和電報費分別為12.50元和37.50元。
金額項目金額項目銀行存款日記賬餘額82024.50銀行對賬單餘額90458.50加:企業已付入賬加:銀行已付入賬銀行尚未入賬2000企業尚未入賬12.50193037.503369.50減:銀行已收入賬192.50企業尚未入賬10001492500減:企業已收入賬銀行尚未入賬2000調節後餘額89508.50調節後餘額89508.50差額調節法。
銀行存款餘額調節表的編製,除了上述餘額調節法外,還有一種差額調節法。
差額調節法是根據未達賬項對雙方銀行存款餘額的差額影響數額進行調節。用等式表示為:
企業銀行存款日記賬餘額-銀行對賬單餘額=銀行未達賬項影響的差額-企業未達賬項影響的差額
采用差額調節法編製調節表。
由於銀行對賬單的餘額大於銀行存款日記賬餘額8434元,可以逐個分析未達賬項對產生這個差額的影響,凡是對產生這個差額起促進作用的記為“正數”,凡是對產生這個差額起反麵作用的記為“負數”,正負相抵後如差額正好是8434元,則說明二者對上賬了;反之,則說明記賬錯誤。應及時查明原因予以更正。
需要指出的是,編製銀行存款餘額調節表的目的,隻是為了檢查賬簿記錄的正確性,並不是要更改賬簿記錄。對於銀行已經入賬而本單位尚未入賬的業務和本單位已經入賬而銀行尚未入賬的業務,均不作賬務處理,待以後業務憑證到達後,再作賬務處理。對於長期閑置的未達賬項,應及時查閱憑證、賬簿及有關資料,查明原因,及時和銀行聯係,查明情況,予以解決。
(4)應收應付款項清查結果的賬務處理。
應收應付款項的清查,也是采用同對方單位核對賬目的方法。清查單位應在檢查本單位應收應付款項賬目正確、完整的基礎上,編製應收款對賬單和應付款對賬單,分送有關單位進行核對。對賬單一式兩聯,其中一聯作為回單。對方單位核對相符,應在對賬單上蓋章後退回本單位,如有數字不符,應在對賬單上注明,或另抄對賬單退回本單位,作為進一步核對的依據。
應收應付款項應及時清理,對於長期收不回來的應收賬款,即壞賬,要按既定的程序予以核銷,衝減應收賬款。當采用直接核銷法核算時,應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應收賬款”科目。當采用備抵法核算時,即應收賬款按期估計壞賬損失,提取壞賬準備,並計入當期損益,實際發生壞賬損失時,再衝銷壞賬準備。計提壞賬準備時,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壞賬準備”科目;發生壞賬損失時,借記“壞賬準備”科目,貸記“應收賬款”科目。對於應付款項中實在無法支付的部分,應轉作營業外收入處理,借記“應付賬款”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