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企業整頓全麵鋪開階段(1983年)
這一年,各地區、各部門按照“全麵安排,突出重點,分類指導,分批驗收”的原則,對企業整頓工作由點到麵,由工業企業拓展到交通、商業、建築、外貿、農墾、軍工等行業,列入全國企業整頓規劃的企業達5萬個。全國企業整頓領導小組依據黨的十二大精神,提出整頓企業要以提高企業素質,提高經濟效益為目標,切實把企業各項工作轉到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的軌道上來。按照1982年10月國家經委發出《關於在整頓企業中要重點抓好一批大企業問題的通知》要求,用兩三年的時間,把2000個大中型骨幹企業整頓好,並把企業整頓、體製改革、技術改造和製定發展規劃緊密結合,成龍配套,走出一條提高經濟效益的新路子,達到提高大企業的領導水平、經營管理水平、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的目的。要求通過5項整頓,進行“三項建設”,達到“六好要求”,即逐步建設起一種又有民主、又有集中的領導體製,建設起一支又紅又專的職工隊伍,建設起一套科學文明的管理製度;通過“三項建設”使企業做到三者(利益)兼顧好、產品質量好、經濟效益好、勞動紀律好、文明生產好、思想政治工作好。
3.企業全麵整頓深入發展階段
這一年,特別是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作出《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製改革的決定》以後,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製改革加快了步伐,增強企業的活力,特別是增強全民所有製的大中型企業的活力,成為整個經濟體製改革的中心環節。各地區、各部門積極探索如何把企業整頓同企業改革有機地結合起來,做了許多有益的嚐試。1984年8月,全國企業整頓領導小組召開全國電話會議,進一步明確了在改革新形勢下,整頓必須與改革緊密結合。此後,召開了若幹次以整頓和建設企業領導班子,精簡企業組織機構,整頓和優化企業勞動組織,整頓和改革企業勞動、人事和分配製度等專題例會,交流整頓與改革結合的經驗,豐富了整頓的內容,提高了整頓的質量,促進了企業改革的發展。
4.企業全麵整頓總結提高階段(1985年)
為了善始善終,保質保量完成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企業全麵整頓任務,各地區、各部門及廣大企業嚴格按照5項整頓內容及整頓驗收標準進行驗收。對未完成整頓任務的企業繼續進行整頓;對驗收合格企業定期進行複查、回訪,發現有問題的,限期補課;“回生”嚴重的,弄虛作假的,重新整頓。對驗收人員規定了嚴格的驗收紀律,違反者給予通報和處理。為了總結工作,全國企業整頓領導小組按照5項整頓的內容和改革試點要求,分別召開了專題整頓工作例會,包括企業領導體製、經濟責任製、勞動組織、管理基礎工作、職工隊伍建設、思想政治工作等,進一步鞏固和提高了企業全麵整頓成果,推動了企業改革的深入發展。到1985年底,列入全國企業整頓規劃的5萬個預算內國營企業,驗收合格率為98.9%,其中3087個大中型骨幹企業均驗收合格。1985年12月20日,全國企業整頓領導小組在北京召開了國務院各部門企業整頓工作第40次例會,全麵總結了4年來的企業整頓工作。經各地區、各部門推薦,全國企業整頓領導小組和國家經委審定,命名了首鋼、吉化、上海十七棉、大連冷凍機廠等230個企業為“全國企業整頓先進單位”。曆時4年的企業全麵整頓到此告一段落。
(三)企業全麵整頓取得的主要成果
經過4年的整頓,企業素質和管理水平普遍得到提高,企業麵貌發生了明顯變化。
1.企業領導班子實現了新老交替
整頓中,各地區、各部門按照幹部“四化”標準和實行廠長負責製的要求,對企業領導班子進行了多次調整,開始突破了幹部職務“終身製”和“能上不能下”的舊框框,一大批政治素質好、年富力強、具有開拓精神、懂業務技術、會經營管理的優秀中青年幹部走上企業領導崗位。
企業領導班子的年齡結構、知識結構趨向合理,班子臃腫、老化現象初步得到基本解決。據1985年對全國2900個大中型骨幹企業的18000名黨政領導幹部的統計,每個班子平均6.3人,比整頓前減少1/3;平均年齡45歲,其中41-50歲的占63%,基本上形成了以40多歲為主體的梯次配備;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成員占總人數的74%,廠長(經理)中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占89%,比整頓前增加了40個百分點,黨委書記中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達到81%,比整頓前增加了70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廠長負責製的試點工作發展很快,到1985年底,全國試點企業達到2.6萬多個。從整頓、改革都搞得好的企業看,一是基本上理順了黨、政、工三者的關係,初步改變了黨政不分、職責不明的狀況;二是開始突出了廠長(經理)在生產經營和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強化了生產經營的決策指揮係統;三是明確了企業黨組織的保證監督作用,企業中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加強;四是健全了職工代表大會製度,加強了職工的民主管理。特別是一大批德才兼備的知識分子走上企業領導崗位,這不僅為企業改革深化發展,也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人才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