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紮紮實實,一步一個腳印,而不能急於求成。失之毫厘,謬以千裏。如果走過的路踩得不踏實,必然會後患無窮。隻有通過穩紮穩打,才能夠把產業一步步做大,不斷擴大市場。
雖然長江塑膠廠先前一步取得了驕人的業績,但在香港,各個企業的跟風本領無不練得爐火純青。如果一味沉溺於眼前的成功,就必然會很快遭到淘汰。
李嘉誠沒有停止自己的腳步,他深知經商亦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以長江現有的實力來看,如果不思進取,是很難在同行業間立足的。李嘉誠迅速作了決定,必須擴大工廠規模,改善生產條件,增加先進生產設備。
心中即使有千種策略,也隻是空中樓閣。此時的李嘉誠親身體會到了個體企業的力量是多麼弱小,他開始苦思冥想,尋找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意大利之行讓李嘉誠很有感悟,他覺察到了股份製的巨大優勢,它對企業的發展非常有利。企業如果采用了股份製,在不承擔無限責任的同時,還能夠迅速地籌集大量資金用於企業的發展。
經這麼一番思索後,李嘉誠下了決心,並分作兩步走。先組建帶有合作性質的有限公司,待公司發展到一定規模時,申請上市,成立股份有限公司。
他首先從親友中集資並招納合夥人,將籌集資金運用於生產規模的擴大和先進設備的引進。
李嘉誠的第一步走得非常順利,看到了合作集資的好處。李嘉誠充滿信心,不斷努力,塑膠廠的發展速度很快。1957年的冬季,長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掛牌上市,長江塑膠廠是它的前身。為了更好地發展公司,李嘉誠等人把公司總部由新蒲崗遷往北角。由於新公司的組辦,公司各人職位有所變動,大家一致推選李嘉誠出任長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兼總經理。
此後,李嘉誠做了很多決策,他把公司廠房的生產項目分開,一處生產塑膠玩具,另一處生產仍有利可圖的塑膠花。另外,李嘉誠開始著手研究西方先進的管理經驗,以便學以致用。
為了能夠讓公司主打產品塑膠花的銷路更好,李嘉誠瞄準了歐美市場。畢竟香港的塑膠花市場已經基本上達到飽和狀態,無法再開拓空間,所以,無論怎樣努力,都不會有大起色。而歐美市場卻是最大的消費市場,如果能夠把公司的產品遠銷海外,定會獲益多多。
問題隨之而來,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西方國家對華采取了貿易壟斷措施,香港華人的出口貿易隻能局限於東南亞。當時,香港洋行幾乎壟斷了整個香港城的對外貿易,要想將產品打入歐美市場,必須通過洋行。
洋行是中西貿易的紐帶,它在歐美市場有著自己的分支,或自己是某個西方商行的分支,它有著固定的客戶群。香港的塑膠花能夠進入歐美市場,幾乎是通過洋行才做到的。
李嘉誠的公司同樣收到了一些洋行的訂單,甚至有一家想獨家代理長江公司的塑膠花。換作其他公司或企業,那些廠家無疑會求之不得,願意馬上簽訂合同。然而,李嘉誠沒有這樣做。他認為,要想使公司更好地發展,必須要掌握交易過程中的主動權,否則隻會讓別人引導甚至誤導自己,難免會對公司的未來產生不利影響。如果把公司產品全讓一家洋行代理,那麼,公司對自己產品的市場營銷狀況一概不知,隻能夠按照代理方的要求去做。這樣的做法還會導致生產商辛苦勞作卻未得到豐厚利潤,而作為中介的代理商卻掙得盆滿缽溢。
李嘉誠看到了這一點,並且發現海外的批發商們也想省去洋行這樣的中間商,與生產商直接商談,畢竟,這樣的做法對雙方都有利。
李嘉誠一方麵派人前往歐美市場,與歐美批發商取得聯係,以便合作;另一方麵,李嘉誠關注香港市場動向,一旦獲悉海外批發商入港,立即與他們商談產品批發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