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對兩個兒子總的態度是既嚴格又開明,既寄予願望又給予自由。1993年8月底,身任和黃集團執行董事的李澤楷,被提升為和黃副主席。大公子澤钜坐鎮全係大本營長實集團,二公子澤楷將任全係主力艦和黃集團的舵手。李嘉誠安排兒子接班的趨勢已十分明朗。
此時,二公子李澤楷正好27歲。
澤楷從少年起,就似乎與其兄澤钜不一樣。回港後,李澤楷在父親的監督下過了一段儉樸而寂寞的日子,獨居普通屋村,以日本小房車代步,與打工族無異。但沒過多久,李澤楷顯露出“公子哥”的德性,父親批評他時,他反駁道:“是花我自己賺的錢。”
美國《華盛頓郵報》1994年1月24日刊出一篇關於李澤楷的文章,開篇說到:
“莫看香港隻是個繁榮的小都市,當中不乏自命不凡的年輕才俊。在芸芸眾子中,最矚目而又最惹眾人羨慕的,當算是香港首富李嘉誠27歲的次子李澤楷。這位身材瘦小、神情緊張、頭發修剪得極短的富家子弟,講英語時帶著極誇張的腔調,使他本身看來像富貴圈中驕縱的小公子。”
針對二公子的性格特點,李嘉誠鄭重送給李澤楷兩條忠告,除“樹大招風,保持低調”外,另一條是:“做事要留有餘地,不把事情做絕。有錢大家賺,利益大家分享,這樣才有人願意合作。假如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如果隻拿9%的股份,就會財源滾滾。”
李嘉誠的箴言,不僅是他對兩個兒子的要求,也是他從商一輩子的經驗。
就是這個簡單不過的原則,讓李嘉誠結交了無數商界朋友,贏得了廣大股東和職員的信賴和支持,樹立了崇高的形象,為他贏來了無數的財富,並一舉登上香港首富、世界華人首富的寶座。
中華民族自古崇尚“滿招損,謙受益”,講究“槍打出頭鳥”、“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就是普通老百姓也懂得“以和為貴”、“財不外露”。
利益共享也是中國式經商的行動準則。如果違反這一遊戲規則,失去的絕不隻是合作者這一個對象。口口相傳,失去的將是你的整個商業信譽,繼而危及你的整個商業地位。
但是如果把事情反過來考慮呢?如果按照李嘉誠所說的少拿一點,你得到的又絕非僅僅是合作的一方,而且還將包括人們對你的無限信賴和尊敬、無窮的商業機會、是少拿的1%的百倍,甚至是千倍、萬倍。
顯然,李嘉誠一生培養和教導兒子的,與其說是經商的知識,還不如說是做人的學問。因為在他的心目中,做人乃是經商之本,隻有首先務這個本,才能成為一個好的商人。李嘉誠本人是一個儒商,他希望兒子以後也成為義利相兼、德才兼備的儒商。
應當指出,李嘉誠的做法對於商人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因為一方麵,做人是做一切事業之本;另一方麵,今後的商場日益沒有那些見利忘義的狡詐之徒的容身之地,隻有通過合法手段進行正當競爭,才能成大事。
像李嘉誠那樣做一個遵紀守法、集傳統文化和現代觀念於一身的現代儒商,是今後商人的根本方向。
李嘉誠經商語錄:
文明一定要靠知恥,要有良心,不能靠打人家,罵人家,否則午夜夢回也不好受。
理念八:穩中求進
做生意講的是一個“穩”字,先穩住陣腳,在穩中求進,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不會走之前,先別想著跑。李嘉誠做生意始終把“穩”放在第一位,不該冒險決不冒險,哪怕是再大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