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朋友也是生產力(1 / 1)

俗話說:“朋友多了路好走”,成大事者深知這一點,所以做事時寧可負自己,也不負朋友。自己少賺一點,也要兼顧朋友的利益。

李嘉誠念念不忘自己創業,擁有自己的一方商業天地。

終於,他再一次辭別塑膠公司的老板。

老板在幾年與李嘉誠的相處中,深深了解李嘉誠終究不是池中之物。老板也是個善人,他甚至覺得,李嘉誠在自己手下,實在是委屈了。

老板約李嘉誠到酒樓,設宴為他辭工餞行。

李嘉誠十分感動,同時帶著他內心的欠疚,坦誠地向老板和盤托出自己的計劃。

他說:“我離開你的塑膠公司,是打算自己也辦一間塑膠廠。我難免會使用在你手下學到的技術,大概也會開發一些同樣的產品。現在塑膠廠遍地開花,我不這樣做,別人也會這樣做。不過,我向你保證,我絕不會把一個客戶帶走,絕不用你的銷售網推銷我的產品。我會另外開辟銷售線路。”

雖然是在商言商,李嘉誠依然是重義輕利,一諾九鼎。

後來,李嘉誠創辦了自己的塑膠廠。果然,有不少李嘉誠原來在塑膠公司發展的客戶轉向與李嘉誠合作。但李嘉誠無一例外地謝絕了,並且一再強調他原先打工的那家塑膠公司的實力和對自己的深情厚義,希望這些客戶繼續與塑膠公司保持往來關係。

李嘉誠的真誠使這些客戶感動,找到李嘉誠的大部分客戶又繼續與塑膠公司做生意。

20多年後,由於1973年世界石油危機的衝擊,香港塑膠業出現了史無前例的原料大危機。已經是潮聯塑膠業商會主席的李嘉誠,掛帥救業。同時,將自己公司的庫存原料撥給那家塑膠公司,把自己的恩公從倒閉的邊緣挽救回來。

已經年過花甲的塑膠公司老板含著熱淚說:“我沒有看走眼阿誠的為人。”

李嘉誠的為人有口皆碑,這是他生意興隆的原因之一。

李嘉誠認為,一個優秀的推銷員,在推銷產品的同時,更要注重推銷自己。

首先,李嘉誠十分注意自己的包裝。他覺得,產品需要包裝,而推銷員就更應該包裝。推銷員的包裝,服裝是其一,還包括言談舉止、行為修養。

李嘉誠對自己的高標準是要具有紳士風度。因此,李嘉誠雖然收入不高,家庭負擔很重,而且他還有大抱負,要攢錢辦大事。但是,李嘉誠十分重視自己的儀表修飾。他的服裝既不新潮又非名牌,但相當整潔。他對自己的行為有一個簡單而又包羅萬象的衡量標準,就是使任何人都能產生好感。

其次,李嘉誠有意識去結交朋友。先不談生意,而是建立友誼,友誼常在,生意自然不成問題。

另外,李嘉誠結交朋友時,不全是以客戶為選擇標準。他認為,今天成不了客戶,或許將來會是客戶;他自己做不了的客戶,可能會引薦其他的客戶。即使促成不了生意,幫忙出出點子,敘敘友情,也是一件好事。

有道是“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

李嘉誠廣博的學識,待人誠懇的態度,形成一種獨特的魅力,使人們樂意與他交友。

有朋友的幫襯,李嘉誠在推銷這一行,如魚得水。

李嘉誠經典語錄:

其實,我有很多朋友,他們都幫我做了很多事,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