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大家當成自己人的商人,是有道義之人。在華人財富巨人中,李嘉誠在這方麵做得極為突出。他時時關心大家,資助大家,把自己對社會的關愛用另外一種形式表達出來。尤其是他在帶頭複蘇香港經濟方麵,更是從大局考慮,值得稱道。
1999年初,李嘉誠在一個集團高層齊集的內部活動上談到了香港,他認為,香港是“家鄉根基所在”,並表示以後將繼續以香港為“重要投資基地,謹慎選擇優質項目積極拓展”。
據說,在這一年的周年晚宴上,李嘉誠向出席的員工致詞,演講詞中的絕大部分都是在講香港。他對員工說,如果誰能夠想出一些對長實集團、對香港都有利的業務,他會很重視,並願意對此進行詳細研究。
李嘉誠形容過去的一年是“多年來未見如此困難的一年”,各行各業在亞洲金融風暴衝擊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在今後一段時間內,香港將會進入一段經濟低迷期。
李嘉誠又說了,隻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香港人雖然頭腦靈活,適應能力強,但是世界各國也並不示弱,它們的競爭力在過去的10多年中不斷加強,這一點不可忽視。
李嘉誠提到了美國,他說美國很早以前就把價廉物美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和競爭優勢。大部分美國國民的工作態度變得比原來積極,工作的時候既勤奮又認真,並且有著很強的研究和創新精神。另外,美國的高科技占盡優勢,各項生產的增值能力因此大大加強。
接著,李嘉誠又分析了香港的產業結構,從中找到了不足之處。他說,香港在進步,但它的競爭能力卻不能夠與國外相比,這歸根於高昂的生產成本。比如,香港的建築成本是亞美兩洲中最高的;再如貨櫃碼頭業務,它的經營成本同樣高出了其他亞洲國家。經曆了亞洲金融風暴後,東南亞國家的貨幣出現了貶值,競爭力因此會大大增強。李嘉誠認為,為了能夠使香港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必須以實現產品增值為突破口。
從李嘉誠的演講中可以看出,李嘉誠曾表示擱置百億港元投資的言論是真的,他想通過在港投資改善香港的投資環境,借此增強香港在亞洲乃至全世界的競爭能力。
1999年1月6日,香港《 南華早報 》報道,香港富商李嘉誠認為香港對投資者不再具有吸引力的言論傳開後,中國政府隨即表示要采取行動,以便增強香港的競爭力,吸引投資者前來發展業務。
《 南華早報 》引述了中央政治局一名委員的話,說中國總理已經向其智囊團成員下令,要求他們就恢複香港競爭力的課題,擬出一項全麵的可實施的計劃。
不僅如此,中央政治局還委托香港新華分社,看他們有什麼辦法或建議來複蘇香港的經濟。可見,中國政府在當時對香港的重視程度。
當時,在任的香港特區行政長官向外界表示,北京將全力支持香港政府。在新聞發布會上,他這樣對記者說:“我不願對猜測性的報道做出置評,但我首先要表明的是,中央政府總是竭盡所能地協助我們複蘇經濟。”
他又說,中國在1998年的經濟增長率為7.8%,在很大程度上協助了香港。中國的經濟在1999年一定會再次穩健增長,同樣能給香港帶來幫助。
1999年5月,李嘉誠受到當時國家領導人的接見,那時的李嘉誠早已是香港的知名人士,擔任著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的主席職位。
接見過程中,領導人讚賞李嘉誠積極支持中國的經濟建設事業、教育事業以及慈善事業等,讚賞他為香港經濟的繁榮和穩定做出了很多有利的事情,並希望李嘉誠在今後能夠繼續為香港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多做貢獻。
李嘉誠當即表示,雖然香港經濟目前表現不好,但他相信很快會得到改善的。
1999年5月23日,李嘉誠向傳媒表示,近期港人在內地子女居港權的問題不會影響他的投資信心。他還說,如果回報合理,他將永遠將香港作為投資的首選之地。
李嘉誠經典語錄:
這雖然是件小事,在我看來卻是大事。如果我還能找到那位客人,一定要讓他安度晚年,以報他的大恩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