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事業需要爭取盡可能多的人合作,而按現代經營理念,利益一致才有真誠的合作。因此,必須把利益問題放在重要位置,包括下屬的利益與外來合作夥伴的利益。李嘉誠在這個方麵做得極好。
李嘉誠不但重用下屬,而且很顧及他們的利益,當事業有發展的時候,會及時讓下屬分享利益。例如,馬世民離職前,在和黃的年薪及花紅共計有1000萬港元,這個數字相當於港督彭定康年薪的4倍多。至於馬世民的其它非經常性收入,則很難計算。
李嘉誠為了增強下屬對集團的歸屬感,往往會給他們以低價購入長實係股票的機會。就在馬世民離職的9月中,他就用每股8.19港元的價格購入160多萬股長實股票,當日就以23.84港元的市價出手,轉手間就淨賺2500多萬港元。
商人在商言商,皆為利來。李嘉誠懂得體恤下屬,讓下屬分享利益,從而使集團形成了更強的凝聚力。在與“客卿”的合作中,李嘉誠也很善於為他人謀利,做得仁至義盡。
前已提及,杜輝廉也是曾為李嘉誠的事業鼎力相助的一個“客卿”。
杜輝廉是一位英國人,出身倫敦證券經紀行,是一位證券專家。70年代,英國唯高達證券公司來港發展,委任杜輝廉為駐港代表。在業務往來中他便與李嘉誠結下了不解之緣。
1984年,唯高達被萬國寶通銀行購並,杜輝廉隨之參與萬國寶通國際的證券業務。
杜輝廉是長江多次股市收購戰的高參,並實際操辦了長實及李嘉誠家族的股票買賣,因而被商業界稱為“李嘉誠的股票經紀”。
但杜輝廉並不是李嘉誠屬下公司的董事,他多次謝絕李嘉誠邀請他擔任長實董事的好意,是眾“客卿”中惟一不支幹薪者。但他絕不因為未支幹薪,而拒絕參與長實係股權結構、股市集資、股票投資的決策,這令重情重義的李嘉誠一直覺得欠他一份重情,總想著尋機報答於他。
機會終於來了,1988年底,杜輝廉與他的好友梁伯韜共創百富勤融資公司,李嘉誠當即決定幫助百富勤公司,以報杜輝廉相助之恩。
杜梁二人各占百富勤公司35%的股份,其餘股份,由李嘉誠邀請包括他在內的18路商界巨頭參股。
這些商界巨頭也得到過杜輝廉的幫助,所以接到李嘉誠的邀請後,便欣然允諾。他們都和李嘉誠一樣不入局,不參政,目的僅在於助其實力,壯其聲威。
在18路商界巨頭的大力協助下,百富勤發展勢頭迅猛,先後收購了廣生行與泰盛,也分拆出另一家公司百富勤證券。杜輝廉目光短淺,隻貪圖眼前利益,做生意時隻想著自己獨吞。結果呢,往往是一時賺得小利,而失去了長遠之大利,可謂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李嘉誠說過:“如果一單生意隻有自己賺,而對方一點不賺,這樣的生意絕對不能幹。”他還說:“重要的是首先得顧及對方的利益,不可為自己斤斤計較。對方無利,自己就無利。要舍得讓利,使對方得利。這樣,最終會為自己帶來較大收益。”
李嘉誠的意思是,為人者與所用的人之間應該利益均沾,這樣才能保持久遠的合作關係。相反,光顧一己之利益,而無視對方的權益,隻能是一錘子買賣,隻會使自己的生意做斷做絕。
李嘉誠經商語錄:
在我心目中,不理你是什麼樣的膚色,不理你是什麼樣的國籍,隻要你對公司有貢獻,忠誠、肯做事、有歸屬感,即有長期的打算,我就會幫你慢慢地經過一個時期而成為核心分子,這是我公司一向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