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用人之道:科學化、專業化、年輕化(2 / 2)

通過對李嘉誠用人觀念的研究,經商者應該吸取過去的經驗教訓,以一種科學的、發展的、客觀的觀點來指導用人。企業要想發展,離不開科學的管理,更離不開科學的用人製度。從李嘉誠的成功中我們可以看出,他所遵循的科學化、專業化、年輕化的用人原則是可行的。要想取得事業的成功、使企業得到發展,李嘉誠的用人原則便是一個具有神奇效力的法寶。因為隻有科學地用人,才能使人在合適的平台上盡情展示自己的才華,最大限度地發揮人才的作用,從而使企業的實力得到增強與發展。隻有專業化,才能使企業在產品和技術上保持領先,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也隻有年輕化,才能使企業有幹勁,有活力,有創造力,才能使企業後繼有人,積蓄後勁。領導者絕不能固步自封,抱殘守缺,要敢於並且善於接受新思想、新觀念、新事物和新方法。要把先進的管理經驗和自身的實際相結合,大膽吸引國內外優秀的管理人才來充實自己的企業,並且為他們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發展機遇。要敢於起用年輕的人才,並且放手使用,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熱情、才智和創造力。隻有這樣,才能使企業常盛、常新,不斷發展。

企業的萎縮有很多種因素,同樣,企業的發展也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李嘉誠認為,在眾多的因素中,人才的吸引和使用是一個關鍵因素。在接受傳媒訪問時,李嘉誠曾多次表示,人才是企業發展的關鍵,一個企業能否吸納到足夠的人才是企業成功的關鍵,是企業能夠在其中脫穎而出的保證。李嘉誠認為,隨著新經濟的出現,傳統企業將會麵對越來越多的正麵和側麵衝擊,要想靈活應對這些衝擊,要想使企業在各種衝擊下能夠穩步發展,必須得增強企業的創造力,增加企業的靈活性,能夠做到逢山開路、遇水搭橋。而要做到這點,離開人才便無從談起。

當記者問起李嘉誠如何麵對新經濟帶來的挑戰時,李嘉誠表示,作為一種新經濟,經濟全球化不會隻是短暫的現象,而是需要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在全世界範圍內實現的一種符合社會經濟發展的一種趨勢。對一個國家或民族來講,孕育少數精英不是難事,但要想提高全民的整體素質卻是難上加難,運營企業同樣如此。在這個迅速發展的年代裏,時時處處都要與時間競賽,通過反複嚐試的方法來確定企業發展的方向或加快企業的發展已經行不通,人才對企業的決定性意義越來越明顯。

有人這樣看待李嘉誠的成功,他們認為,李嘉誠成功的關鍵在於他周圍聚集了一大批誌同道合、才華橫溢的商界英才。李嘉誠是一位有遠見的人,他在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後便開始招募人才。很快,一個現代化“內閣”便出現在龐大的李氏王國。這個“內閣”組織嚴密,擁有一流的專業水準,並且具有很強的超前意識,它圍繞在李氏王國的周圍。在他的企業裏,東方家族式管理企業的傳統格局不複存在。一家評論雜誌這樣評論:“李嘉誠這個內閣,既結合了老、中、青的優點,又兼備中西方色彩,是一個成效極佳的合作模式。”

李嘉誠認為,社會的經濟環境瞬息萬變,麵對這樣的情況,必須要有很強的靈活性,即參與新科技與資訊產業。在新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既有快速變化的新科技引導,又不會完全與傳統產業脫節,其中總會有傳統產業的成分。要想使企業走向領先地位,必須得將二者靈活而巧妙地結合起來。當然,企業的發展同樣離不開資金。沒有資金作開路先鋒,發展企業最終隻會是一句空話。要想募集資本,金融市場無疑是一個好去處。如何利用好金融市場這個有利空間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一個企業如果沒有實際的業務支持,匆忙上市後,遲早都會出現企業泡沫化的現象。因此,要想順應時代經濟的發展,在速變的經濟環境中站住腳根,必須要有實質性的業務。

隨著企業的發展與壯大,企業所需要的人才結構也在跟著變化。李嘉誠認為,企業的發展具有階段性,在不同的階段,企業主扮演的角色也會隨之有些改變。同樣,團結在企業主周圍的輔佐人才的角色也不盡相同。比如,企業創立之初,忠心耿耿、任勞任怨的人才是企業主希望得到的。而隨著企業的發展,企業主對人才的需求將會慢慢地向科學化、專業化、年輕化這個方向轉變。

李嘉誠經典語錄:

隻有博大的胸襟,自己才不會那麼驕傲,不會認為自己樣樣出眾,承認其他人的長處,得到其他人的幫助,這便是古人所說的“有容乃大”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