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使自己的事業不斷發展,就少不了各種各樣的人才。在事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對人才的要求不盡相同。
創業初始,跟自己辛苦打天下的左右手對事業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這些創業的元老們,確實是勞苦功高,功不可沒。但等到事業發展以後,這些元老們未必都能緊跟新形勢,或能適應不斷變化的新形勢。
如果要不斷地發展事業,就需要一批博學多才的青年才俊,來作為事業的新鮮血液。這樣可彌補老臣們膽識、胸襟和見識上的不足。可以推動事業不斷前進,適應社會的不斷變化。
李嘉誠深諳此理,雖然一直看重那些初期的創業夥伴,但並不一味依賴元老重臣。
有鑒於此,在事業小有成就之後,李嘉誠便決定啟用新人。
在長實管理層的後起之秀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數霍建寧。他的引人注目,並非因為他經常拋頭露麵。實際上,他從事的是幕後工作。此人擅長理財,負責長實集團的財務策劃,他處事較為低調,認為自己不是個衝鋒陷陣的幹將,而是個專業管理人士。
霍建寧畢業於香港名校香港大學,隨後赴美深造。1979年學成回港,被李嘉誠招至旗下,出任長實會計主任。他利用業餘時間進修,考取了英聯邦澳洲的特許會計師資格證(憑此證可去任何英聯邦國家與地區做專業會計師)。
李嘉誠很賞識他的才學,1985年委任他為長實董事,兩年後又提升他為董事副總經理。
此時,霍建寧才三十五歲,如此年輕就擔任香港最大集團的要職,實屬罕見。
霍建寧不僅是長實係四家公司的董事,還是與長實有密切關係的公司如熊穀組(長江地產的重要建築承包商)、廣生行(李嘉誠親自扶植的商行)、愛美高(長實持有其股份)的董事。
傳媒稱霍建寧是一個“渾身充滿賺錢細胞的人”。長實集團的重大投資安排、股票發行、銀行貨款、債券兌換等,都是由霍建寧親自去辦或參與決策的。
這些項目,動輒涉及數十億資金,虧與盈都取決於最終決策。從李嘉誠對他如此器重和信任來看,可知盈大虧小。
霍建寧本人的收入也很可觀,他的年薪和董事袍金,再算上非經常性收入如優惠股票等,年收入可能在1000萬港元以上。
人們常說霍氏的點子“物有所值”,他是香港食腦族(靠智慧吃飯)中的大富翁。
霍建寧不僅是長實的智囊,而且還為李嘉誠充當“太傅”的角色,肩負著培育李氏二子李澤楷、李澤钜的職責。
從這裏看來,李嘉誠十分重視對專業管理人才的任用,將之視為事業拓展的基石。不但能夠不拘一格委以大任,而且給予其相應的收益,以增強其歸屬感。
在長江公司高級管理層的少壯派中,還有一位名叫周年茂的青年才俊。
周年茂是長實的元老周千和的兒子。周年茂還在學生時代時,李嘉誠就把他當做長實未來的專業人才培養,並把他和其父周千和一道送赴英國專修法律。
當周年茂學成回港後,很自然地就進了長實集團,李嘉誠指定他為長江公司的代言人。
1983年,回港兩年的周年茂被升為長實董事,1985年後與其父親周千和一道擢升為董事副總經理。當時,周年茂才3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