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以小博大,用一萬元做十萬元的生意(2 / 2)

四會並存,使公司上市變得容易,為上市公司集資提供了更多的場所,大大刺激了投資者對股票的興趣。股市成交活躍,恒生指數攀升到1971年底收市的341點。低迷多年的香港股市大牛出世,一派興旺。

李嘉誠正是在這種大背景下,將長江實業上市成為公眾公司的。

1972年7月31日,李嘉誠將長江地產改為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長實)。隨即,委托財務顧問擬定上市申請書,準備公司章程、招股章程、公司實績、各項賬目等附件。

同年10月,李嘉誠向香港會、遠東會、金銀會申請股票上市。ll月1月獲準掛牌,法定股本為2億港元,實收資本為8400萬港元,分為4200萬股,麵額每股2元,溢價1元。包銷商是寶源財務公司和獲多利財務公司,分別在香港、遠東、金銀等三家交易所向公眾發售。

長實騎牛上市,備受投資者青睞。上市後24小時不到,股票就升值一倍多。“僧多粥少”,認購額竟超過發行額的65.4倍,包銷商不得不采取抽簽的辦法,來決定誰是長實的(公眾)股東。

股票升值一倍多,意味著公司市值增幅一倍多。消息傳來,長實職員驚喜若狂,買來香檳慶賀。長實董事局主席李嘉誠,並未顯出特別的欣喜。

股票升值,並不表明投資者獨鍾長實,而是大勢所致,其它上市股票均有升值,有的比長實股升值更驚人。要使投資者真正信任並寵愛長實股,最終得看長實的未來實績,以及股東所得實惠。

李嘉誠還意識到:股票升值如此神速,那麼縮水也就會是瞬間之事。證券市場變幻急速且無常,風險會遠遠大於其它市場。

自從1950年創業,李嘉誠經曆了獨資、合股的漫長歲月,終於躋身上市公司之列,在較大程度上緩解了資金不足、籌措無門的問題。

長實在港上市的同時,李嘉誠還積極謀求海外上市。

1973年初,由新鴻基證券投資公司代表與英國股票公司牽線搭橋,達成了協議,長實股票開始在倫敦掛牌。掛牌後,買者紛至遝來,受到了英國投資者的熱烈歡迎。

1974年5月,長實又與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合作成立了“加拿大怡東財務有限公司”,實收資本為港幣5000萬元,雙方各付出現金資本2500萬元,即各占50%的權益,積極在港拓展業務。這一聯營公司的建立,對長實有重大意義,從此它可以引來大量加拿大外資,從而增強實力。

同年6月,在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的力促下,加拿大政府批準長江實業在加拿大溫哥華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此舉首開香港股票在加拿大上市的先例,標誌著長實在加入國際金融市場中又跨進了一大步。

長實之所以能如此順利地與加拿大銀行界建立夥伴關係,得益於當初李嘉誠從事塑膠花產銷時,與北美貿易公司建立起來的良好信譽。加拿大帝國銀行正是這家公司的主要關係銀行。

李嘉誠全方位在香港和海外股市集資,為長江的拓展提供了厚實的資金基礎,為長實發展成為龐大的集團公司拓開了一條寬廣之路,這也是他跨入超級富豪行列的關鍵一步。

後來,李嘉誠在股市中來回搏擊,收獲甚豐,顯得比他辦實業更具天賦。他從此找到了發揮專長的最佳舞台。

李嘉誠經商語錄:

創業是絕不容易的事,在發展事業的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知識是助我立足社會的最主要的工具,因此,雖然沒有接受正規高深教育的機會,但很早已立誌隻要能力所及,一定支持教育和醫療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