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萬不可做“邪”生意(1 / 3)

做生意是絕不能做投機生意,例如玩點小花招,騙了小錢,或者找漏洞,鑽空子,這些都是掙黑錢。假如你是公司老板,希望公司有長遠目標,萬不可做“邪”生意,而是要把所有的經商智慧都用在正道上,哪怕吃再大的苦,受再多的罪,但是都會讓公司更經得起考驗,不會翻船。

1.一個公司要想發大財,獲大利,必須放棄“鑽空子”求短利的短見,紮紮實實打好功底,做好長期打算,這樣才能求得“長利”。另外,克服這種短利意識的方法就是要有競爭意識。

2.在商場上,以坑人開始,勢必以害己告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靠製假販假,不是長久的賺錢發財之計,更不是發家致富的門路,到頭來必受法律的製裁。

3.任何經營者都懂得,也都明白,經商的目的就是賺錢,但賺錢要賺在明處,賺得合理合法,收取合理的流通費用。須知,不正當的經營是要砸牌的,終究會失去顧客。

4.政治與經濟發展的密不可分,警示著商界的無數拚搏者,要經好商,必須關心政治、了解政策,必須熟悉政治的大環境。

千萬別“鑽空子”

有些公司想一下暴富,所以試圖“鑽空子”,投機取巧,但這是毀掉公司的成功製勝法則。這一點應當切記!當我們審視一些公司的發跡史時,不難歸納出這樣一條“經驗”:不少公司的成功具有偶然性,大多是抓住一兩個好的產品,瞅準一個市場空檔,押寶於市場促銷,一舉成功,然後如法炮製,就像賭博一樣,賭贏一次,準發大財。公司創業初期運用的這種策略雖然奏效,卻為將來的失敗埋下了伏筆。一些私營老板因此形成了投機心理,始終抱定了一個信念:膽大賺大錢,膽小賺小錢,沒膽不賺錢,要賺就賺大的。於是,總是睜大眼睛尋找市場中可以獲取暴利的機會,而不想紮紮實實地創實績,思想急功近利,經營行為浮躁。隻想日進鬥金,而不屑微利。很多時候就出現這樣的情況:看到某個產品在市場上走俏,大家便一哄而上,生產同一產品,選擇同一項目,角逐同一市場,最後鬥得兩敗皆傷,誰都沒賺錢,誰都大傷元氣。實際上,目前的經濟態勢已經很少有暴利可圖了,全社會已經在一個較低層次上告別短缺。工業經濟時代的收益遞減規律在目前的買方市場下向公司發起了嚴峻的挑戰,公司進入微利時代而市場競爭加劇,填平補差式的發展可能性不大,如果不能在結構上提高層次,仍然想靠特權、靠貸款、靠炒作、靠一個點子、一個策劃、一個機會來發大財,最終會使自己發財的夢想變成泡沫。據調查,我國公司產品的平均知識含量低於15%,知識含量低則更新換代能力弱。所以,相當多的公司陷在一個不斷重複的“模仿別人的同時又被別人模仿”的怪圈之中,長期處於市場的追隨者或落伍者的地位,隨時都有被淘汰的危險。而一些公司在經營項目知識含量和智慧含量偏低的情況下,不想提高而又想賺錢,那就隻有昧著良心造假,靠造假冒偽劣產品哄人了。造假雖可帶來一時的暴利,但最終將為公司自掘墳墓。由此可見,一個公司要想發大財,獲大利,必須放棄“鑽空子”求短利的短見,紮紮實實打好功底,做好長期打算,這樣才能求得“長利”。另外,克服這種短利意識的方法就是要有競爭意識。一個公司要想生存並且取得長足發展,就要使公司中每個人都牢固樹立起競爭觀念,永不鬆懈。競爭是公司成功的必由之路。公司中每個成員必須樹立競爭觀念,懂得優勝劣汰、新陳代謝是宇宙萬物的普遍法則,也是公司生存、發展的客觀規律。

樹立競爭觀念,應把握以下幾點:

(1)要有勇於競爭,敢於勝利的精神。競爭必然有成功和失敗,失敗是一種壓力,有壓力才有動力,害怕失敗,就不敢競爭。要相信自己有能力、有信心把公司搞得更好。隻有樹立了敢於競爭的思想,才能激發起自己的智慧和才能,鼓舞起職工的信心和積極性,上下一致,群策群力,戰勝競爭對手,取得成功。

(2)優勢是暫時的,劣勢可以改變。在公司的競爭中,沒有隻勝不敗的公司,今天成功了,明日不一定成功。隻有居安思危,不斷創新,不斷進取,才能腳踏實地,乘風破浪前進。一旦決策失誤,受到挫折,也不要一蹶不振,灰心喪氣。競爭給人以機會,隻要吸取教訓,自強不息,完全可以東山再起。

(3)勝負不憑大小,揚長可以取勝。大公司有它的優勢,也有它的不足,規模龐大,就必然存在著惰性,不能適應千變萬化的形勢發展。大小公司相爭,各有各的長處,並非大就吃小,隻要小公司了解自己的優勢,正確分析雙方力量對比,製定正確的競爭策略,揚長避短,是完全可以戰勝大公司的。同樣,大公司絕不可居大自傲,惟有兢兢業業,方可避免失敗。

(4)無功就是過,拚搏才能成功。不犯錯誤,甘居中遊的落後、迂腐觀念,已被競爭的時代遠遠拋棄。要麼拚搏取得成功,要麼落後遭到淘汰。公司中每一個成員,應該有強烈的競爭欲望和求勝精神,要敢於出人頭地,不怕風險,具備“你行我要比你更行”的心理。永遠進取,永遠開拓,這是公司獲得成功的原動力。

“假冒偽劣”要不得

公司在產品質量方麵惟一的成功製勝法則是貨真價實。那些假冒偽劣產品隻能敗業。俗話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就是在今天的商場,經營者麵臨著的是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體製,在尋求發家致富賺錢發財的過程中,同樣需要有一條正規的道路,那就是在法律約束下合理合法地經營。經營者千萬不能做出各種與法律相悖的事情來,像在經營活動中經營者為了牟取私利,製造假冒偽劣產品、販賣假冒偽劣商品的活動,坑害了消費者、坑害了顧客,雖一時賺取了利潤,但終究要受到法律的應有製裁。也許有許多經營者認為,現在的年月,守法經營“吃虧”,“歪路生財”致富,抱這種想法的人就大錯特錯了。試想你靠生產假冒偽劣產品能在市場上站得住腳嗎?你也可能會一時蒙住貪占便宜的消費者,但卻不可能長久地占領市場。銷售商也一樣,顧客在你的店裏,在你的攤位上了一回當,就會警覺起來,不再光顧你的店、你的攤。也許你會這樣想,我一天騙一個人,我這輩子也才騙全中國人的多少多少分之一,簡直是微不足道,這樣就會更錯。記得聰明透頂的猶太商人曾說過商道上有這樣一個宇宙法律,說空氣中氮氣跟氧氣的比例是78:22,而在商店裏,尤其是中小商店裏,回頭客掏錢買東西與生顧客掏錢買東西的比例也是78:22.可見回頭客光顧商店的機會要多得多,你用假冒偽劣產品欺騙他,他也就會毫不客氣地離你遠去。更值得生產經營者注意的是,你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終究會受到無情法律的製裁。消費者隻要不聾不瞎,就不難看到報紙上、電視上,就不難聽到電台上、廣告裏經常報導的執法人員沒收、查封、銷毀假冒偽劣產品。作為經營者,尤其是初涉商場的經商者,若也幹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的勾當,弄不好被執法人員“拿出來曬曬太陽”,落得個“偷雞不成反蝕把米”的結果,更慘的則會被“繩之以法”,嚐嚐“鐵門、鐵窗、鐵鎖鏈”的苦澀生活。比如前一個時期,報紙上曾報道過的杭州中意乳製品廠自1991年~1992年5月,大肆製造偽劣產品達33種,共計4142噸,銷售額3295萬餘元,非法獲利516萬元的醜行。

請看看他們的做法是多麼地怵目驚心,豈能不引起消費者的憤懣!其一:製售假藥。這個廠製售的假藥有人參飲品、衝飲西洋參、衝飲雙寶素三種,計924噸。生產上述藥品該廠總共僅用去西洋參1.5千克。若按該廠規定含西洋參配方萬分之一的比例計算,也隻能生產15噸藥品,而其餘909噸藥根本不含西洋參成分。其二:製造假加藥食品。該廠生產的人參樂口福、參參樂口福、西洋參樂口福、人參麥乳晶、花旗參茶、蜂皇乳晶等加藥食品,經檢驗根本不含人參成分。其三:製造假營養食品。該廠製售的假營養食品有雙寶樂口福、八寶樂口福、桂圓樂口福、荔枝樂口福、蜂蜜樂口福、銀耳晶、蛋奶晶、豐豐增長奶粉、椰奶等16個品種,共計1308噸。最終,他們受到了法律的嚴厲製裁。公司受到了國家有關部門的嚴厲處罰,沒收了全部非法所得,吊銷其《衛生許可證》和《公司法人營業執照》,停產整頓,並依法追究該廠法人代表、廠長的刑事責任。在商場上,以坑人開始,勢必以害己告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靠製假販假,不是長久的賺錢發財之計,更不是發家致富的門路,到頭來必受法律的製裁。杭州中意乳品廠在經營管理上的做法,值得現在走向市場的經營者引以為戒。

現在,我們國家正在逐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這也就告訴每一個參與市場的經營者,不應該把片麵地追求金錢與利潤作為自己經營活動乃至人生的惟一目的。經營者之所以在自己的經營活動中樂於搞製假販假,最重要的是被製假販假能夠獲得高額利潤所誘惑。別人的產品出名了,成了名牌,打打別人的牌子,打打別人的旗號,自己的劣質產品也可以當名牌出售,高額的附加值就有了,何樂而不為?別人店裏經銷的正宗名牌產品,進價高,我進劣質品當名牌賣,蒙你顧客,使你花了眼,進價比你低得多,賣價跟你一樣,或比你稍低,拉走了你的顧客,取得的利潤比你高,何樂而不為。假若經營者“利”字當頭,那麼違法的事都可能幹出來,製假販假也就不例外了。做廣告是經營者促銷的主要方式,說實話是廣告的命根。做廣告隻要實事求是,說實話不虛誇,再加上構思新穎,形象鮮明,是能起促銷作用的。西方許多公司都信奉一句名言:“最好的廣告就是滿意的顧客”。日本產品能打入並占領美國市場,除了產品質優價廉和瞄準市場的時機外,開展大規模的攻勢也起了相當的作用。如在1969年,美國汽車公司花了1200萬美元推銷了27萬輛汽車,而豐田花了1850萬美元僅銷售13萬輛汽車,日本人在每輛車上花的廣告費顯然大大超過了美國競爭者。廣告都經過深思熟慮,精心設計,以迎合美國人的愛好和取悅於美國人。日本人的廣告不吹牛,不虛誇,按照產品質量如實介紹,許諾的服務也說到做到,使買汽車的美國人感到放心。經營者在促銷活動中千萬不可玩做“假廣告”的把戲,來蒙騙消費者。倘若經營者視廣告“命根”於不顧,砸的隻能是自己的生意。最後,告誡每一位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經營者,必須守法經營,多動動腦筋,多在自己的生產經營領域裏重視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改進品種、設計上下功夫,多在自己全方位優質服務上下功夫,在公平競爭中求發展,切不可把製假販假看作是一條發財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