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同行的經營管理經驗可借鑒同行業之間,由於有著類似的業務,好的有效的管理經驗可借鑒的成分相當大,也許同行企業的成功之道,正是你的企業所必需的,可能會幫助你的企業走出困境。而且,同行之間相互借鑒還有一個很大的好處,那就是其生產原材料相近,很容易找出自己與別人的差距來,這是其他的行業所不具備的。
2.怎樣與同行打交道
既然是同行,就要麵對這樣一個問題:“同行是冤家”。因此在你與同行交往時必須注意,你們隻能做一個“冤家”朋友,你們之間的交往是有一定的限度的,或者說你們隻能在某些方麵成為朋友,因為你們畢竟還是商業上的對手,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勝於對方。下麵不再對如何建立與同行之間的良好關係多敘述,著重談一下與同行交往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不要損害消費者的利益
消費者是企業的上帝,任何企業如果沒有消費者的承擔和支持,都隻有麵臨消亡的命運,就算有的消費者因為消費需要,一時無力杜絕企業的不公平之舉,還有消費者協會及國家有關保護消費者的法律法規,會保護消費者的切身利益。從中可以看到,企業之間的任何合作,都不能以侵害消費者的利益為前提!
(2)與供應商的關係要良好
現代的工業生產日益複雜,一個企業要想維持正常生產,不斷壯大企業規模,必須依靠供應商提供原料、零部件、設備及能源等等,不僅是這樣,供應商能否提供優質、價廉的商品、原料,還直接影響到企業產品或服務質量的優劣。另外,供應商還可以為企業提供一係列寶貴的信息,如市場信息、價格信息、消費趨勢信息等等。由此不難看到,企業要想提高經濟效益,與供應商維持良好的關係是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同行之間的合作,千萬不可忽視與供應商的關係!
(3)與經銷商的關係要至誠
經銷商在把產品從企業轉給消費者的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於經銷商肩負著產品銷售的重任。因此,企業與經銷商的關係,不單單有助於企業爭取經銷商的合作,還可以促使經銷商積極而又主動地宣傳,維護企業的聲譽,這一點是十分重要的!
對人不戒備,自己終會吃大虧
如何防備他人算計?這是保持自己公司不敗的一條重要製勝法則。茫茫商海之中大潮洶湧,而在潮水之中難免魚龍混雜。經營者涉足其中切不可天真浪漫,一味地想著賺錢發財,而掉以輕心,沒有最起碼的戒備心。因為生意場上雖大多為君子,但也不乏騙子,刺探商情的探子無時無處不像幽靈一樣飄蕩在你的周圍。在五彩斑斕的社會裏,在錯綜複雜的激烈的競爭場上,騙子的臉上是沒有寫字讓人們辨認的,相反卻穿著非常美麗的外衣,巧舌如簧,每時每刻都可能活動在你的身邊,隨時隨地都可能把災難降臨到創業者頭上。他像一個黑色幽靈,活躍在你的經營活動裏,若隱若現,明來暗去,像埋伏在經營者周圍的敵人,時刻都可使你遭到不測,甚至使你破產。麵對如此的商場競爭,經營者若耳閉目塞,頭腦反應遲鈍,對付騙子沒有起碼的戒備心,上了當、受了騙,有時自己還蒙在鼓裏不知道呢。沒有戒備心,對自己的投資不加分析、思考,往往就會糊裏糊塗地上了騙子的賊船,被掀翻在商海中。有一位經濟學家曾這樣說:“不要迷信號稱有極高利潤的經營項目,實際上有百分之十的利潤已是十分有利可圖的了,越是獲利高的經營項目其風險性就可能越大”。可見,經營者投資之前,看準對方的經營實力是最關鍵的。對於無雄厚資金卻試圖通過“集資”來經營的人應多加防範,不了解某種經營項目的行情,就千萬不能光憑對對方的“好印象”而投資(除非有足夠的事實讓人信服)。作為經營者,搞投資采用謹慎的投資策略可減少投資風險,避免受騙上當。相反就會走入迷津之中。前幾年,當新華社全文播發了長城公司十億元大騙局的消息之後,霎時間形成了強烈的“長城”風波。
上自中央電視台、中央廣播電台,下到各省地電視台、廣播電台;大到《人民日報》小到各“小字號”文摘報刊,迅速轉播、摘登,推波助瀾。“長城”的消息被鬧的全國上下,滿城風雨,家喻戶曉。“長城”公司怎麼了,沈太福真的是三頭六臂?曾幾何時,“長城”旋風席卷大半個中國。北京長城機電科技產業公司的“技術開發合同”炙手可熱,一傳十,十傳百,有那麼多的個體經營者、小商販,或準備投資市場一展風采的熱心者,集中到“長城”的身邊,有錢的從銀行提出存款,錢少的幾個人湊成一股,沒錢的到處借錢,甚至有個別人不惜貸款或挪用公款,然而,誰能想到,人們的熱情、血汗錢,還有那“隨時都可能得到高額利潤的期望”,換來的卻是一場魔術般的大騙局!長城公司的詭計之所以得逞,其關鍵是因為這幫受害者急於獲利,失去了必要的戒心。其實稍微謹慎點,琢磨一下長城公司所言生產的可靠性,成功的保險係數,高利的償還能力,便會識破長城公司的騙局,或者至少不會貿然投資那麼多了。沒有戒備心,對自己的合作方不加防範,到頭來也時常吃虧。
不過,經常提防與自己合作做生意的朋友、同事,看起來似乎不夠義氣,但有時實在是無可避免的。人常說“防人之心不可無”,作為經營者,臨事三思而後行還是好。因為在商場麵臨“利”字當頭的選擇時,有許多人,哪怕是好朋友,甚至父子親戚中背叛的也有。有很多人財迷心竅,為中飽私囊,就會什麼也不顧。與陌生的經營合作者打交道,對其充分相信,不做必要的資信調查,也常常使經營者上當。在商場與其它同行合作、搞交易之前,對對方的資料狀況、組成人員狀況、盈利虧損狀況、業務內容、設備設施、創業資曆等內容,按說都應該進行認真的資信情況調查,這樣才能熟知對方底細,也才能看清對方是真心實意而來的,而不是皮包商,是騙子。沒有戒備心,沒有起碼的鑒別常識,經營者很可能被商場上的一些假東西套牢。現代商場,虛假廣告常常誘惑著一心想發財的經營者,假冒偽劣產品被一些不法分子以廉價轉銷給經營者,虛假的無效合同不時地纏繞著經營者,假發票、假信用證、假單據更使經營者受到騷擾。經營者若想與假絕緣,自己就要練就一副慧眼,時時保持戒心。創業者沒有戒備心,不注意保管好自己的各種資料,很可能失去自己的獨到之處,失去自己的商業秘密。在現在市場競爭的大舞台後麵,有一條“看不見的戰線”,來自不同方麵的商業情報人員都在緊張地活動,他們搜集著競爭對手產品的原料配方、生產工藝、銷售渠道、市場占有率等資料。因為,商業秘密的獲得,也是戰勝對手的主要手段。
也許有許多經營者,尤其是小本生意者認為,自己還有什麼需要保守的商業秘密呢,其實這就大錯特錯了。在生意場上不是有這樣的說法:常去鄰家看,生意不清淡。這還不是告訴經營者,要去鄰居家看,去了解同行的一些經皆隋況嗎。也許經營者們還記得電影《林家鋪子》中,一家百貨店老板讓學徒從門縫窺探林家鋪子準備賣“一元貨”的鏡頭吧,這不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自己還是有密可保的嘛!其實越是小本生意,有的產品的原料配方、製作工藝、治療秘方,越是經營者的獨到之處,這何嚐不是最應保守的秘密?既然行騙者有之,盜密者有之,那麼創業者對付這些行為,最好的辦法是什麼呢?最好的辦法就是:依法辦事,有規有章,心明眼亮,常有戒備,時刻也不放鬆自己的自衛。聰明的商人,在麵對市場激烈的競爭中,不會隻看到競爭帶給企業的壓力、從而拒絕與競爭對手交往,更不用說要對手成為敵人,他會在競爭的同時,盡最大努力與對手成為朋友,與他們在某些方麵加強合作關係,以保證自己在市場競爭中的有利地位。中國商人不僅要看到“四海之內皆朋友”,還要看到“朋友多了路好走”,看到朋友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