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想賺大錢,但不能亂投資(3 / 3)

看準時機,讓價格掉下去

降價是獲取利潤的成功製勝法則之一。“商品低價法”是許多公司為了進一步打開市場,讓市場認可自己的一種方法。下麵再讓我們看看低廉價格賺錢法。日本人在把他們的商品投入市場的時候,注重的是市場占有率策略。他們采取極具侵略性的廉價戰術,來保障市場占有率,從而占有長期的市場領導地位。日本公司的產品價格總是比它們的競爭對手低得多。日本人就是這樣以低得驚人的價格誘捕潛在的顧客群。日本人把由於定價低廉所造成的虧損,作為市場長期發展的一種投資。這也就是在過去20年中,日本公司經常被指控“傾銷”產品的重要原因。這種指控以在美國最為激烈、辛辣。最讓美國人不能接受的是,日企的產品在美國的售價比在日本本土的售價還要低。美國政府和法院為維護本國利益,大力支持美國商人對日本商人的這些指控。在本田進入美國摩托車市場時,較大型的美國自產摩托車售價都在1800美元左右,而本田摩托車的售價僅為300美元。人們發現,同樣的車型,日本摩托車在日本本土的售價比它在美國市場的售價竟然高出了150%。當時美國公司生產的三極管收音機以70美元的單價出售時,日本則以15美元的低廉價格進入美國市場。而後甚至把價格壓到了3.2美元。

由於日本公司的入侵,使得許多美國半導體公司隻能另謀出路。日本的精工表是引進了石英表取代傳統機械表的技術後闖入美國市場的。為了避免和瑞士鍾表巨子們發生直接衝突,他們把價格定在60美元至400美元之間。多少年以來,瑞士鍾表一直雄踞著世界鍾表市場的霸主地位,它們的產品集中在高檔鍾表,價格比較昂貴。消費對象僅限於高收入人士。而精工表則以高精確度和驚人的低價在美國的鍾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並最後將瑞士鍾表拉下了帝王寶座。在高科技領域,日本同樣采取了侵略性的定價策略。雖然他們是機器人製造工業的先驅,但在世界市場的競爭中,日本公司仍然依賴價格低廉這一戰略武器。在20世紀80年代初,日本推出的一係列頗受稱讚的機器人,它們在價格上比美國同類產品便宜得多。日本人把低廉價格作為它與對手競爭的強大盾牌,是與他們的行銷方針分不開的。日本人對產品的銷量很看重,他們是以大規模的生產獲得經濟效益的,它們以降低生產成本的手段,爭奪更大的市場占有率。日本人的市場策略,依靠質量、價格、服務三種不同的手段來完成。他們把這三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並給予高度重視。日本人把這種綜合性的策略,在日本機械工具製造廠家的市場競爭中發揮得淋漓盡致。他們不斷把價格壓到遠遠低於美國競爭者的水平,令“山姆大叔”敢怒不敢言。最初,這種低價用來吸引那些一直屬於美國廠商的美國顧客,同時他們也知道隻依靠低廉的價格,難以確保他們這些機械工具順利出售,因此,他們開始努力提高自己產品的質量水平。日本公司生產的機械工具剛投放市場不久,就以其先進的工藝水平受到美國顧客的青睞。他們還為用戶提供了綜合性的迅捷維修服務,將排除故障的時間壓縮到最小。高質量的售後服務,又使日企產品在美國市場進一步提高了聲譽。相信自己能行,便會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招雖是常招,而你的手卻已是鐵手。

把一疊錢變成一捆錢

投資的根本目的就是以小賺大,以少賺多。但良好的願望並不能代表現實,資本盤算是有很多名堂的。那麼,怎樣才能把一疊錢變成一捆錢呢?任何一個公司都想用最少的錢,辦最大的事。對於千辛萬苦籌措來的資金,怎樣才能低投入高產出呢?怎樣才能向有可能賺大錢的項目投資,達到獲得高額利潤的目的呢?這就要求在投資前要謹慎決策。

1.要進行投資戰略分析,也就是要分析投資謀劃賺大錢的想法。

舉個例子來說,假設一家現金充足的保險公司,想設個商業電視台。這家保險公司的謀劃是保持在其行業中最高的銷售能力,降低生產消耗,節約消耗,該公司幾乎不做廣告。雖然電視台對其他公司而言是一種有利的投資,但電視台對保險公司無所謂,比較其他可能的投資來說,如購買計算機而使保險記錄和索賠程序自動化,或者發展新產品以增加銷售能力等就更適宜得多。由此看來,對於保險公司,建立和購買電視台是不劃算的。

2.要進行投資經濟分析,也就是分析經營管理中經濟預測。

投資經濟分析的方法,是預計出該項目在其有效期的現金流量,與目前完成項目的成本對照。在這個比較中,比較複雜的是,一個項目新產品的所有現金流量,包括將來很長期的現金流量,都必須轉化為現金,來抵消流通中的時間價值。

3.要弄清楚怎樣才是合理的運用資金。

首先要明確錢和錢目兩個概念:錢是公司提供的長期資金,高級老板必須在錢的基礎上確定他們所需的該項目的錢比率。他們所認為的最合適的負債與流動資金的比例,就是錢目。錢目是一個判斷預計數,在理論上財務杠杆的目標數,也是在考慮該行業的風險水平、公司經營戰略的風險、同類公司的財務杠杆大小、當債務到期償還時所需的管理技巧,以及所有者對風險的偏好或厭惡的程度。當公司的欠錢數額增加時,對所有者來說因為稅金對利息費用的抵減作用,公司的資金價值仍會增加。但同時由於利息費用擴大了公司破產的風險,公司本身價值又會下降,在蕭條經濟中,一家舉借大量債務的公司,會因為其債權人有權對其抵押行使取消其抵押品贖品權而無法繼續經營。在一些穩定的行業中的公司,比如公用事業公司等,多偏最於在其錢目中常常使該資本的流動資金比重常常並不一樣,目標資本結構僅是一個目標,它被作為計劃怎樣和何時籌資的一個標準點,當然也是怎樣賺錢的出發點。

4.要考慮怎樣確定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在建立錢目之前,確定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很有必要。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從理論上來講,就是投資者期望公司賺取平均報酬率。實際上,它就是公司籌措一元錢支出的成本。如果公司使用借款籌集資金,就是假設公司保持錢目中,在該資金和流動資金比例不變的前提下,再籌措一元錢所需的成本。

5.要考慮用資金成本來做投資決策。

目前,我們回過頭來討論進行投資決策的問題,即需將某一項目的預期現金流量,出現為現在的價值,其在計算中要使用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公式。這種做法稱為出現現金流量分析法。由此可見,假如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未超過項目總成本的現值,則淨現值為負數,那麼該項目不能產生一定達到滿足投資者期望的報酬率,其籌集資金所花費的代價將超過其所賺取的收益。與此相反,這些現金流量的現值大於該項目成本的現值,則淨現值為正數,那麼該項投資所產生的報酬即能滿足投資者的經濟欲望進行科學的投資。第一筆投資賺了錢,是一件好事。有些老板嚐到了投資的甜頭,便開始頭腦發昏亂下賭注。請注意:用錢追錢,需要慎而又慎,切忌“賠了夫人又折兵”。每個老板都要很嚴肅地對待這個成功的製勝法則。在公司的投資行為中,每位老板都會碰到這種進退兩難的境地:預算資金已按計劃投入,再追加投資,還感覺看不到希望;不投資,又有些舍不得已投入的部分。初始選定一個項目時,老板往往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分析前景、做可行性研究、籌資、編製計劃、決策,往往都是一拍腦門就決定一個投資項目。可投資進行了一半,因各種原因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困難:被投資產業不再被看好;投資地出現意想不到的自然災害、戰亂及疾病;資金供給不足;投資中出現難以克服的技術難題。作為老板,你麵對要麼追加投資,要麼不再追加的決定。這個決定的做出,前提是建立在嚴密的和確切的實際考察基礎之上的,它有時會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老板個人的主觀判斷,但無論如何,你都要在決策前做充分的準備工作。

你應做的準備:

(1)找出使投資中止的具體原因;

(2)分析產生該原因的深刻背景;

(3)若追加投資,會產生哪些收益;

(4)若放棄投資,損失會有多大;

(5)測算繼續追加投資,成功的概率;

(6)預計繼續追加投資時,所需資金總額;

(7)資金來源是否有著落

(8)考慮若追加投資後,會不會產生新問題。

在細細考慮了以上幾方麵以後,最痛苦最漫長的過程莫過於決策過程了。在下定決心的前一秒鍾,老板們似乎還在搖擺不定:該投呢,還是不該投?你千萬不要在這個問題上猶豫不定,你必須有你確信的理由說服你自己服從這個決定。最關鍵最核心的一點是,你必須能準確地判斷你所投資的項目。若這個項目依然有較好的市場前景,並且自身擁有開發能力,同時周邊環境容許,那你千萬不要為一時資金供給不足而輕易放棄;相反的情況,若這個項目前景暗淡或自身無開發能力或周邊環境不容許,不管你已投入多少,你要堅決地割肉,就此放手,千萬不要有某種幻想。這時的判斷往往是不理性的,大多數時候要依賴老板個人的直覺與經驗。但無論如何,在做追加投資決策時,你必須保持頭腦的清醒和必要的謹慎,考慮問題,一定要細致而周到。

應堅持的原則:

(1)效益性原則

追加投資必須能為公司帶來超過投資或成本的經濟效益,同時會對公司整體經濟效益產生有利的影響。

(2)安全性原則

追加投資必須能夠按期收回本金和應得的投資收益。要全麵考慮被投資項目的行業特點,發展前景,財務效果及經營獲利能力。

(3)流動件原則

確保追加的投資具備必要的變現能力,千萬不要把資金套牢。

(4)整體性原則

追加投資必須服從於公司的整體戰略,有利於公司長期穩定發展。說得極端一點,追加投資決策時,有時類似於賭博。老板們很難利用現有信息,做出自己100%確信的決策,他們不敢肯定自己決定的事情就是正確的,運氣是他們通常相信的東西。

摸準投資的6大魔法

辦公司,尤其是把公司辦出個樣子來,就難免要進行風險投資。那麼風險投資有無製勝的魔法呢?投資的獲利性和風險性是相生相衍的,通常獲利愈高的投資,相應的風險也就愈大;但往往較高的風險常伴隨著更大的回饋率。得失之間,如何判斷和預測,要看投資人的心態而定了。當然,每個人都希望能在每次的投資過程中,獲取最高利益而避免身臨危機,都能出奇製勝,常勝不敗。要達到理想中的目標,擬有以下幾點原則:

1.不要把所有鈔票放在同一個口袋裏

當你開始實施自己的投資計劃時,千萬不要把所有的資金全部投注在同一商品,或者同一性質的物品上。可將資金分散,如此,即可分散風險,也可避免血本無歸。這是最安全的投資法則。

2.切莫跟著感覺走

投資市場上,常會出現某種“投資熱”,這段時期什麼最熱門,那段時期什麼最搶手……等等市場趨勢。隻要有這樣的熱潮出現,短期內,必然有一定數量的資金聚集而不停滯。此時投資人可順著趨勢大膽投資,千萬不要憑著自己的感覺逆向而行。

3.借用他人的智慧和經驗

一個剛投身於投資市場的“初生牛犢”,麵對五花八門的投資管道和投資技巧,難免會手足無措,更何況現在全球的投資商品愈來愈多樣化,情報的快捷獲取也非一般的投資人所能企及。所以說,想靠著個人的力量在投資市場上立足無疑是件難事。不妨把資金委托給專門機構和人才,代為決策和辦理,也許比自己瞎闖更安全、可靠些。

4.投資房地產,找個好地段

房地產本身兼具投資、自用和租賃的功能,所以,謹慎選擇好地段往往是獲取豐厚回饋的關鍵。如交通便利的都市中心,人口流動量較高的商業區、購物區、人氣旺盛的旅遊區,政府的經濟開發區和重點工程區……都是十分誘人的房地產投資理想地段。

5.知識就是風向標

當投資市場上的某個熱潮開始消退時,有人認為機不可失,趕緊跟上熱潮退去的腳步狠狠地賺上一筆。盡管此時所能獲取的利潤通常是有限的,但它畢竟也是一個難得的機會。當然,若想賺取高額利潤,還是要趕在熱潮尚未形成之前,便能預測到市場走向。這種預測的本領,又取決於相關知識和信息設備的先期投入。有時,知識就是個風向標。

6.量力而行

每一項投資行為所帶來的利潤與其風險是呈正比的,高利潤的背後必然隱藏著高風險;相對而言,高風險投資常能帶來高利潤。所以,對於一般的投資人,在資金並不寬裕的情況下,高風險投資的比例,千萬不可超過本身所能負荷的能力,以確保投資安全。綜上所述,不論你即將投身於或者已經投身於投資市場中,切莫忘記隨時衡量自己是否有充裕資金投入,隨時警惕自己不要遊走於彈盡援絕的邊緣。投資最忌諱的就是不顧後果的一頭往裏栽,這是一種危險的投資行為。所以,每個投資人都應有計劃、有目標,並留有充分餘地做一個胸有成竹、遊刃有餘的投資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