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想賺大錢,但不能亂投資(1 / 3)

投資是一個公司必須進行的用錢環節。有人說,投資就是押寶,押得準就大賺一把,押不準,就賠個稀裏嘩啦。這種非常流行的說法,是把成功的概率拱手交給了別人。最聰明的投資術應該是: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這樣才不至於一損皆損。

1.作為公司最為重要的決策者,您必須對公司投資所麵臨的風險以及影響這些風險的各種相關因素有一個全麵而深刻的認識。否則,一旦操作失誤,這把雙刃劍將會給您以及您所在的公司帶來巨大的損失。

2.假如你決定分散你的投資,你所投資的種類越多,你獲利的可能性越大。分散投資的基本原理就是在風險與報酬間做一適度的取舍。

3.做生意時,價錢的交涉是非常重要的,討價還價幾乎已經成為一般人的習慣。以買者的立場而言,買東西的時候,價格如果便宜一點當然比較合算,所以,希望東西盡可能便宜一些,應該是人之常情。反之,如果站在賣者的立場,除了特別高價的物品以外,一般來說,低價出售必然會損失,即使沒有虧本,很可能也得不到合理的利潤。

4.一些有聲譽的老店和一些名牌商品,消費者對它產生了信任感,價格可以定得高一些,提高了商品的價格,也提高了商品的聲望。

千萬別因貪利走了眼

公司求利,但怎樣確保成功的製勝法則呢?我們知道,“利”有大有小,辦公司,自然都想賺大利,但是有很多老板走馬上任,就要把天下所有的錢都賺完,因此常因貪利而走了眼!作為老板,不要急於天天賺錢,還要善於把閑置資金用活,去進行保險的投資。公司如果有閑置資金就應當用來進行投資,這可以說是一種生財之道。但這絕不意味著這筆資金投出去就一定能賺錢,因為任何一項投資都必然存在著一定的風險。投資與公司的命運緊密相連,是決定公司興衰存亡的關鍵。如何把握左右公司投資的因素,是確保投資成功的重要一環。影響公司投資的因素很多,其中下麵幾個因素的作用尤為突出。

1.市場需求動態

各種商品的供求狀況和發展趨勢都會通過市場反映出來。公司在進行某項投資之前,首先應該對此項投資所產產品的市場供求狀況進行預測。隻有市場上有足夠大的容量,產品能順利銷售出去,才能進行投資。

2.預期收益水平

投資的根本目的在於取得滿意的回報。預期收益水平對企業投資的回收速度及投資收益有著直接而重大的影響。預期收益水平隻有高於同行業的基本收益率或資金的市場利率,公司投資才有效益。

3.技術進步

事實上,投資常常就是出於技術進步的需要而進行的。當某一行業的技術進步速度加快時,其內部的投資機會便會大大增加,從而引起該行業內廠商投資水平相應提高。在這種情況下,公司即便僅僅出於維持生存著想,也會產生投資要求。當然,技術進步對公司投資需求水平的影響,並不僅僅限於其所發生的行業內部,由於各個產業部門之間存在著密切的相關性,它們互以對方的產品作為供求對象,所以,某一產業領域中技術進步的加快,往往會帶動其他產業領域的投資水平提高。總之,隻要社會生產的技術變革速度加快,無淪這種變荸是全麵性的還是結構性的,都會推動公司的投資需求擴大。

4.投資環境

認真分析投資環境,是做好投資決策的基本前提。對公司投資具有明顯影響的環境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1)政治形勢

主要包括政局是否穩定,有無戰爭或發生戰爭的風險,有無重大政策變化等。要預測好政治形勢,必須注重了解國家的有關政策、方針、法律、規定、規劃等。

(2)經濟形勢

主要包括經濟發展水平、經濟增長的穩定性、勞動生產率、國家經濟結構和國家產業政策等。經濟形勢常常決定著公司投資的類型和規模。

(3)文化狀況

主要指不同地區居民受教育的程度、宗教、風俗習慣等。公司投資時,必須要考慮是否符合該地區的社會規範。

(4)相關資源

原材料、燃料等各種資源對公司來說,如同食物對人的生存一樣重要。公司在投資之前,必須對所需資源的供應狀況、供應價格做出準確測算。

(5)相關優惠政策

指與特定投資項目有關的稅收、進出口許可、市場購銷等方麵的優惠。

(6)投資地區的軟硬件環境

公司在投資之前,還應對投資地區的地理環境、基礎設施狀況和相關的軟件環境進行全麵考察。

5.投資者的決策能力

投資者的決策能力是指投資者根據生產經營環境和公司經營實力,從不同的投資方案中擇定公司發展方向和戰略目標的能力。

主要表現為下麵幾點:

(1)敏銳的捕捉能力

公司投資的機會很多,但並不是每種投資機會都對公司長遠發展有利。投資者必須綜合公司的目標、市場未來的走向、新技術發展狀況等多方麵因素,排除各種虛假信息的幹擾,找準投資目標。

(2)靈活多變的適應能力

投資目標確定以後,尚有許多問題有待解決。這些問題可能無法解決。因此,投資者應善於借助公司員工、智囊團或外部投資谘詢機構的力量,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途徑。

(3)決策的優化能力

在進行投資決策時,投資者必須具有紮實的財務功底和經濟分析能力。善於結合公司的實際情況,在公司投資收益與投資風險關係中尋找一種優化平衡。在決策中,作為投資者必須認識到任何一項投資決策都不會是盡善盡美的,投資者尋求的僅是一種滿意解,而不是最優解。

(4)投資者的自檢能力

投資決策付諸實施以後,主客觀條件仍在不斷地發展與變化。比如,出現某種新的工藝技術,就可能引起生產經營的突變。為保證投資決策能在動態環境中順利實施,投資者應不斷對自己選定的投資方案進行檢測,並及時調整或修正。

6.投資風險

在公司投資中,風險的大小常常起著決定性作用。投資的風險性是不能準確測定的,否則也就談不上風險了。不過,對不同投資內容的風險做大致的估測,則是可以做到的。由於投資風險隨著投資過程的延長而相應增大,所以投資期越長的項目對風險的分析測算便越重要。

7.融資條件

投資需要耗費大量資金,尤其是規模較大的投資活動,大多數公司僅靠動員自身財力是無法完成的。所以,有無足夠的融資場所,融資工具的多少,融資成本的高低,進入資金市場的渠道是否暢通靈便,以及公司本身的資金實力等,都會對企業的投資產生影響。作為公司最為重要的決策者,您必須對公司投資所麵臨的風險以及影響這些風險的各種相關因素有一個全麵而深刻的認識。否則,一旦操作失誤,這把雙刃劍將會給您以及您所在的公司帶來巨大的損失。

力戒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裏

善於經營者,都知道這樣的一條成功製勝法則——“不要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裏”,這句話,講的是投資的“分散法”,而不是“一把賭注法”。不管哪項投資,總存在著波動性,有時情況好,而有時情況差。這樣,如果你選擇大部分的資產投入一種投資中,你可能因押對了寶而贏得了極高的報酬,但你損失慘重與血本無歸的可能性也不比它小。但是,假如你決定分散你的投資,你所投資的種類越多,你獲利的可能性越大。分散投資的基本原理就是在風險與報酬間做一適度的取舍。比如有一項投資組合包含了10種股票,每種股票的期望報酬率介於10%~20%之間。若投資者願意冒較大的風險時,那麼,他可能將所有資金投入報酬率為20%的股票上,此時他獲取20%的報酬率的概率是很低的;但如果他分散投資,他將以較大的概率獲取15%的報酬率。如此便達到了降低風險的效果。就如將雞蛋分散放在不同的籃子裏,即使一個籃子打翻了,還可保有其餘的蛋。分散投資標的,就是增加投資的種類,例如購買股票時,不要隻買一種股票,而是將投資金額分開,同時購買各種股票。投資資金比較大時,不要隻投資在單一的投資標的,除了股票外,房地產、黃金、藝術品等都應分散投資。分散投資標的之所以具有降低風險的效果,就是憑借各投資標的間不具有完全齊漲齊跌的特性,即使是齊漲或齊跌,其幅度也不會相同。所以,當幾種投資組成一個投資組合時,其組合的投資報酬是個別投資的加權平均,因此幾個高報酬的組合在一起,仍能維持高報酬。但其組合的風險卻因為個別投資間漲跌的作用,而相互抵消部分風險,因而能降低整個投資組合不確定與不穩定的風險。隨著投資組合中投資種類的增加,投資組合的風險也隨著下降,這就是為什麼分散投資、增加投資種類,可以降低風險的道理。組合中各投資標的齊漲齊跌的現象愈不明顯,或是報酬率呈現相反走勢的現象,則其分散風險的效果愈好。

盡量選擇價格走勢與原有投資組合相反的投資標的,例如,黃金就是個分散風險的好標的。從過去黃金價格波動的情況看,它是個風險相當高的投資,但是黃金價格的走勢和股價走勢不是正相關,恰恰相反,當通常股價在下跌時,黃金價格有上漲的傾向,尤其是遇上國際間重大事故,如戰爭、政變、通貨膨脹時,導致股價大跌,黃金價格反而上漲,所以它是個分散風險的好標的。若將此原則延伸至股票投資,為了達到較好的分散效果,最好選擇不同產業的股票。因為共同的經濟環境會對同行業或相鄰行業的公司帶來相同的影響,隻有不同行業、不相關的企業才有可能此損彼益。即使有不測風雲,也會“東方不亮西方亮”,不至於“全軍覆沒”。在實際投資中,並不是投資種類越多越好。據經驗統計,在投資組合裏,投資標的增加一種,風險就減少一些,但隨標的的增多,其降低風險的能力越來越低。當達到一定量時,減少風險的能量就很少了,這時為減少一點點風險而增加投資標的可能得不償失,因為隨著標的增多,支付的精力和銷售傭金等方麵的費用都相應增加。所以,進行投資組合要把握一個“量”的問題。同時,投資組合並不是投資元素的任意堆積(如一些由高級債券所形成的投資組合的意義並不大),而應是各類風險的投資的恰當組合,也就是說還要把握一個“質”的問題。你最理想的投資組合體的標準是收益與風險相匹配,使你在適合的風險下獲得最大限度的收益。不要隻顧著分散風險,必須要衡量分散風險產生的效果,能否涵蓋管理所付出的成本。隨著投資種類的增長,風險固然下降,相對的管理成本卻因而上升,因為要同時掌握多種資產的動向並非易事。分散原則不僅運用於分散投資標的,也適用於分散投資時機。譬如你得到一大筆可供投資的資金,那麼不要全額在同一時間點投入,而是分成數份,在不同的時點,分別投入。由於各投資市場的行情經常發生變化,且有時候很難掌握。因此,投資組合體裏的各投資元素的投資時間應該岔開,而不應在同一時間全部投入。整個投資組合的投資應根據實際情況分幾年完成,且要耐心緩慢地投入,以緩衝市場風險、經濟環境風險。當然,分散投資並不是風險消除器。最佳的投資組合也隻能消除特異性風險(即不同公司、不同的投資工具所帶來的風險),而不能消除經濟環境方麵的風險。風險管理的目的不是完全消除風險,隻是了解風險、降低風險、抵禦風險。

在不賠的基礎上獲得最低利潤

公司怎樣才能贏得利潤?我們認為其成功的製勝法則是——在不賠基礎上獲得最低利潤。“賺錢”這個字眼,大家聽了可能都沒有好感,似乎有一種“投機取巧”的味道。可是仔細想一想,錢不是平白無故就可以賺到的,想賺一百元,必定要有淨值一百元以上的東西付給對方。每一個員工都做了一百元的工作而領一百元的薪水,公司就非垮不可。賣烤紅薯的人,必須使一百元的紅薯有一百二十元的價值,這樣買賣才會成功。因此,賺錢這件事,可以說具有服務的成分。實際上,沒有一個人肯對八十元的工作,付出一百元的代價,若是有,那麼他不是瘋了,就是另有不良的企圖。當然通貨膨脹,可能有暴利不尋常例子發生,但一般說來,賺錢應解釋為服務的代價或是報酬。假定有一個人賺了二百元,我們的反應應該是“他又做了二百五十元的工作了”。可是現在一提起“賺錢”,大家都與“投機取巧”相提並論,這樣一來,經營事業、做生意都成為卑鄙的行為,結果不是一切東西不能正常生產嗎?正當的賺錢是付出服務換來的,這一層認識很重要,否則,經濟活動會日漸衰微,大家都無法過富裕的生活。雙方交易一定要盡最大的誠意,在公平的交易點上競爭,才是正途。隨著國際貿易自由化,輸出的競爭也激烈了起來。其中有些公司甚至在虧本輸出,這難免令人懷疑,到底有沒有必要這麼做?此外,以這種方式來從事交易,也絕對不可能成功。因為不管什麼事業,成功的原理都隻有一項,那就是“確保最低利潤的獲得”。公司一定要有利潤,才能生存發展。這點盡管可以理直氣壯對顧客說明,並且一定可以獲得諒解。雙方交易,一定要盡最大的誠意,在公平的立足點上競爭,才是正途。把這個觀念充分溝通,才能展開實際交易的行為。做生意時,價錢的交涉是非常重要的,討價還價幾乎已經成為一般人的習慣。以買者的立場而言,買東西的時候,價格如果便宜一點當然比較合算,所以,希望東西盡可能便宜一些,應該是人之常情。反之,如果站在賣者的立場,除了特別高價的物品以外,一般來說,低價出售必然會損失,即使沒有虧本,很可能也得不到合理的利潤。

這樣的討價還價雖說是長久以來的交易習慣,但是繼續維持這種情況最終是好是壞,難道沒有必要加以重新探討嗎?當鬆下電器公司還是小工廠的時候,鬆下就帶著產品四處兜售,客戶裏麵就有一位所謂的“殺價高手”。每次鬆下帶東西給他看,他老是說:“太貴了。不降些價錢一定賣不出去。”鬆下愈是說生意難做,利潤微薄,他就殺得愈凶,到頭來投降的總是鬆下,令鬆下很是頭痛。照他的殺價法,鬆下雖然還不至於虧本,但也差不多毫無利潤可言。正當鬆下準備“認輸”的時候,心裏突然浮出了一個畫麵。什麼畫麵呢?那就是一張張在鬆下工廠裏勤奮工作人員的臉。夏天的時候,工廠裏麵熱得不得了。在鐵板上加工的那些高溫紅熱材料,使工廠簡直就成了一個人間煉獄,然而員工們仍然汗流浹背地工作。因為鬆下自己每天也有一半的時間,在工廠同他們一起工作,所以能夠充分體驗到那種悶熱和辛苦的感覺。當年輕員工們的臉浮現在鬆下心頭的時候,他不得不把事情重新考慮一番。在汗流浹背中辛苦完成的產品,如果就這麼廉價地賣出,無論如何,總是非常遺憾的事情。鬆下認為:如果讓步到那種價錢,實在也對不起正在廠裏工作的同仁們。於是,鬆下就把這些情形說給對方聽:“我們工廠的情況就是這樣,大家都是流著汗拚命地幹著。這些好不容易才做出來的產品,價格都經過合理地計算,如果還遭到殺價,那豈不是糟糕透了?希望你別再殺價吧。”這樣從心底誠懇地要求對方。一直盯著鬆下臉上看的對方,在聽完他這麼說以後,不禁笑著說:“算我這邊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