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千萬別和市場開玩笑(3 / 3)

不妨掌握以下開拓市場的技巧:

1.成功營銷=能力 戰術

強化公司的營銷能力首先要求廠長、公司老板們重視營銷,應該認識到營銷是戰略問題,搞好銷售不隻是一次精彩的促銷活動,也不隻是投入一筆巨大的廣告費用,不隻是靠一兩個優秀的推銷員,也不隻是靠一兩筆較大的訂貨合同,經營者關注的應是如何確保在公司內建立起長期穩定的銷售局麵,應確立銷售創造價值的經營理念。著名的計算機公司IBM提出“公司的價值來源於銷售”,IBM認為在公司內隻有銷售工作才能帶來收入,其他工作隻是增加費用開支。一個公司生產出來的產品不能銷售出去,那就像英國著名的管理專家羅傑·福爾克所說:“一個公司如果它的產品和勞務不能銷售出去,那麼即使它的管理工作是世界上最出色的也是白費力氣。”公司強化營銷能力,就要建立情報係統。如“長虹”公司的中層幹部定期站櫃台與客戶接觸,力求得到顧客的要求與市場的信息,其總經理一年有1/3以上的時間在全國各地了解市場情況,且有上千人的銷售隊伍與顧客接觸,該公司的業績與這些情報係統是分不開的。還有一種以快取勝的推銷策略,隻要抓準時機,搶占主動,奪機迅速,就能很快出新品,創出超人業績,從而贏得市場。

2.看準目標,定位營銷

在任何一個市場中,由於顧客人數較多,散布廣泛,而他們的購買要求又截然不同,而且總會有一些競爭者將對這個市場上的特定顧客的服務上占有優勢地位,因此任何廠家試圖為某一市場的全體顧客服務是不可能的,廠家隻有分辨出它能有效為之服務的最具有吸引力的細分市場,揚長避短,而不是四麵出擊,這就是公司在市場細分化的基礎上采取目標市場定位營銷。我國的牙膏市場可謂品種眾多,商店裏擺放的牙膏琳琅滿目,眾多品牌充斥市場,但寶潔公司依然想在中國的牙膏市場分一杯羹,其采用的就是對市場進行細分的基礎上應用目標市場定位方法。寶潔公司發現中國的牙膏產品雖然眾多,競爭激烈,但各種牙膏品牌都是處於低檔的牙膏消費品,寶潔公司瞅準空檔,推出高檔的“高露潔”牙膏,馬上在中國打開銷路。我國的補血藥劑產品首推武漢的“紅桃K”,其在市場上的銷售廣告幾乎無處不在,就連窮鄉僻壤的鄉下土牆上都有“紅桃K”廣告,而另一生產同類產品的公司的“美媛春”欲與之競爭,其也是采取對特定市場的定位營銷,“美媛春”推銷的對象主要是貧血、妊娠、產後的婦女,集中力量在這片細分的市場上大動幹戈,補血劑的這部分市場被“美嬡春”搶占。試想如果“美媛春”全線進攻,會有什麼效果呢?這可從另一個例子看出,“娃哈哈”是與樂百氏同類兒童食品的龍頭老大,“娃哈哈”果奶在電視上的廣告詞“甜甜的,酸酸的,有營養,味道好”,兒童幾乎都會唱,銷售極佳,然而可能“娃哈哈”並不滿足兒童市場,後來居然出現了“娃哈哈”果奶老爺爺也愛喝的廣告,其目的就是為了擴大目標市場,進入老年人市場,可惜適得其反,這樣一來小朋友們覺得“娃哈哈”不再是他們的專利,轉而失去興趣,使銷售反而下滑,幸虧“娃哈哈”及時刹車,才不至於亂了陣腳。事實上,“娃哈哈”公司最初也就是在分析國內飲料市場的基礎上,發現了38種飲料都是男女老少皆宜的種類,而定位於兒童市場獲得一舉成功的。世上沒有萬無一失的成功之路,動態的市場總帶有很大的隨機性,各要素往往變幻莫測,難以捉摸。所以,要想在波濤洶湧的商海中自由遨遊,又非得有冒險的勇氣不可。甚至有人認為,成功的因素之一便是冒險,做人必須學會正視冒險的正麵意義,並把它視為致富的重要心理條件。

在市場上“大打出手”

如何在市場上“大打出手”,爭取到更多的利潤,是一個大問題。一般講,公司利潤必須帶有循環性。不能做一錘子買賣,否則就會前功盡棄。怎樣才能形成一套循環戰術呢?下麵先看一個顧客購買的案例:在美國市場上曾出現過一種注冊為“芭比”的洋娃娃,每隻售價僅10美元95美分。就是這個看似尋常的洋娃娃,竟弄得許多父母哭笑不得,因為這是一種“會吃美金”的兒童玩具。芭比是如何吞吃美金的呢?且看以下的故事:一天,當父親將價廉物美的芭比娃娃買下並作為生日禮物贈送給女兒後,很快就忘了此事。直到有一天晚上,女兒回家對父親說,芭比需要新衣服。原來,女兒發現了附在包裝盒裏的商品供應單,提醒小主人說芭比應當有自己的一些衣服。做父親的想,讓女兒在給娃娃換穿衣服的過程中得到某種鍛煉,再花點錢也是值得的,於是又去那家商店,花了45美元買回了“波碧係列裝”。過了一個星期,女兒又說得到商店的提示,應該讓芭比當“空中小姐”,還說一個女孩在她的同伴中的地位,取決於她的芭比有多少種身份,還噙著淚花說她的芭比在同伴中是最沒“身份”的。於是,父親為了滿足女兒不算太過分的虛榮心,又掏錢買了空姐製服,接著又是護士、舞蹈演員的行頭。這一下,父親的錢包裏又少了35美元。然而,事情並沒有完。有一天,女兒得到“信息”,說她的芭比喜歡上了英俊的“小夥子”凱恩,不想讓芭比“失戀”的女兒央求父親買回凱恩娃娃。望著女兒腮邊的淚珠,父親還能說什麼呢?於是,父親又花費11美元讓芭比與凱恩成雙結對。洋娃娃凱恩進門,同樣也附有一張商品供應單,提醒小主人別忘了給可愛的凱恩添置衣服、浴袍、電動剃須刀等物品。沒有辦法,父親又一次解開了錢包。事情總該結束了吧?沒有。當女兒眉飛色舞地在家中宣布芭比和凱恩準備“結婚”時,父親顯得無可奈何了。當初買回凱恩讓他與芭比成雙結對,現在沒有理由拒絕女兒的願望。為了不給女兒留下“棒打鴛鴦”的印象,父親忍痛破費,讓女兒為婚禮“大操大辦”。父親想,謝天謝地,這下女兒總該心滿意足了。誰知有一天女兒又收到了商品供應單,說她的芭比和凱恩有了愛情的結晶——米琪娃娃。天啦,又冒出了個會吃美金的“第二代”。從對吃美金的芭比娃娃的描述中,您也許會責罵玩具店的老板在變著法子掏人的錢袋,但從市場營銷的角度看,這種誘“敵”深入的“芭比策略”卻給人深思與啟迪。的確,創業不能吃一兩回老本,必須不停地賺利潤。公司要想打開市場局麵,在市場上“大打出手”,必須抓住消費者的這種心理,連續開發優質產品,展開循環式營銷,這樣就能形成一股強大的長線型商勢,從而為公司贏得高額利潤。有許多公司不注意這一點,隻知道盯住一點,而看不到全部,從而忽視了消費者的需求心理,所以很難談上什麼做大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