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斯皮爾伯格的財產淨值估計為1O億美元,雖不像比爾,蓋茨那麼多,也足以讓他在餘生享受優裕的生活了,但他為什麼還要不停地拍片呢?
美國ViacOm公司董事長薩默,萊德斯通在63歲時開始著手建立一個很龐大的娛樂商業帝國。63歲,在多數人看來是盡享天年的時候,他卻在此時作出重大決定,讓自己重新回到工作中去,而且,他總是一切圍繞ViacOm轉,工作日和休息日、個人生活與公司之間沒有任何的界限,有時甚至一天工作24小時。他哪來這麼大的工作熱情呢?
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那些擁有了巨額財產的人們,不但每天工作,而且工作相當賣力。如果你跟著他們工作,一定會因為工作時間太長而感到精疲力竭。那麼,他們為什麼還要這麼做,是為錢嗎?
還是看看薩默,萊德斯通對此的看法:“實際上,錢從來不是我的動力。我的動力源自於對我所做的事的熱愛,我喜歡娛樂業,喜歡我的公司。我有一個願望,要實現生活中最高的價值,盡可能地實現。”
由此可見,一個人若隻從他的工作中獲得薪水,而其他一無所得,那麼他無疑是很可憐的。因為他主動放棄了比薪水更重要的東西——在工作中充分發掘自己的潛能,發揮自己的才幹,真正值得做的事情。
薪水並不能保證一個人盡職盡責地工作。隻有把工作視為一個實現自我價值、追求卓越體驗、造福社會的平台,我們才能充分激發出內心的熱情和責任感。
一位著名教授有兩個十分優秀的學生,對於他們而言,畢業後找份工作可謂輕而易舉。當時,教授有個創辦公司的朋友,委托教授為他物色一個適當的人選做助理。
教授推薦兩個學生都過去看看,於是他們分別前去應聘。第一個應聘的學生叫墨菲。麵談結束幾天後,他打電話給教授說:“您的朋友太苛刻了,他居然隻肯給月薪600美元,我不能這樣為他工作。現在我已經在另外一家公司上班,月薪是800美元。”
後來去的那位學生叫約翰,盡管月薪也隻有600美元,但是他卻欣然接受。教授得知後問他:“這麼低的工資,你不覺得吃虧了嗎?”
約翰說:“我當然想掙更多的錢,但我對您朋友的印象十分深刻,我覺得隻要能從他那裏學到一些本領,薪水低一些也是值得的。從長遠來看,我在那裏工作將更有前途。”
很多年過去了。墨菲的薪水由當年的一年9600美元漲到10000美元,而原先年薪隻有7200美元的約翰,現在的年薪卻高達200萬美元,還有外加的公司股權和分紅。
能力鍛煉遠比薪水重要得多,公司的存在為你能力的提升和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機會。當你的能力得到老板的認可和賞識時,老板就會付給你更多的薪水。許多傑出的經理人所具有的創造能力、決策能力以及敏銳的洞察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長期的工作中學習和積累得到的。由此可見,公司不但是員工之間互相交流和協作的平台,也是員工學習和展示才華的平台,隻有從這個意義上認識公司,你才能充分煥發出內心的熱情和責任感,將工作視為事業發展的一個契機,而不是痛苦的工作——薪水交換過程。
在勵誌電影《為人師表》中飾演角色的愛德華,奧爾莫斯應邀參加大學生的畢業典禮時,曾滿懷激情地對大學生說:“在大家離開前,我有一件事要提醒各位,記住千萬不要為了錢而工作,不要隻是找一份差事。我所說的差事,是指為了賺錢而做的事情,在座各位當中許多人在校期間就已經做過各種各樣的差事,但工作是不一樣的。你對工作應該有非做不可的使命感,並且要樂在其中,甚至在酬勞僅夠溫飽的情況下,你也無怨無悔。你投入這項工作,因為它是你的生命。”
“追求熱愛的事業,而非一份可以掙錢的工作。”這句簡單的名言,可以加深你對工作的認識,喚起你工作的責任心。
鋼鐵大王查爾斯,施瓦布有一個十分精辟的見解,他認為:“如果一個人對工作缺乏正確的認識,隻是為了薪水而工作,很可能既賺不到錢,也找不到人生的樂趣。”
不論你所選擇的事業能夠為你帶來多麼豐厚的財富或是多麼微薄的報酬,隻要你用滿腔熱忱全心投入,為了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創造價值和服務社會而工作,那麼,你就會像那些取得卓越成就的頂級富豪一樣,一定能夠創造出嶄新的局麵,而你每天工作的時候自然也會感到充實、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