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不要隻為薪水而工作(1 / 2)

第六章 用責任點燃工作激情

如果你視工作是一種樂趣,人生就是天堂。

如果你視工作是一種義務,人生就是地獄。

——約翰。D。洛克菲勒

沒有做不好的工作,隻有不負責的人態度決定一個人的工作績效。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認為,評價一個人做事的好壞,在工作中是否能夠做到盡職盡責和盡善盡美,隻要看他工作時的精神和態度即可。如同一個人工作起來充滿熱情,他就能夠做到精益求精和力求完美;如同做起事來總是感到受了三,感到工作勞碌辛苦,沒有任何趣味可言,那他絕不會作出什麼偉大的成就。

一家公司的兩名員工在休息室裏聊天。其中一個說道:“整天忙來忙去的,全是在為老板幹活,可老板還經常說我辦事沒效率。拿的那麼一點工資都不夠女朋友逛一次商場。每天下班以後腰酸背痛,沒精打采。第二天醒來的時候雖然是陽光燦爛,但是我的心裏卻是灰色的。想想一輩子要過這樣的生活,心裏就不是滋味。”

另外一個人非常同情地看著他說:“我很少有這樣的感覺。每天我把工作當做自己的事業來做。工作時我身上就好像有一種激情在燃燒似的,讓我精力充沛,效率不錯也不覺得累。當然有時候我也會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心裏也會感到些許的不舒服。回去睡一覺,第二天太陽照樣升起,又開始新的一天。”

這兩個人不同的地方就在於工作態度的不同。對工作缺乏熱情,在工作中出了事,工作效率自然就要大打折扣。諾貝爾獎獲得者愛德華,亞皮爾頓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認為,一個人想在科學研究上有所成就的話,熱忱的態度遠比專業知識來得重要。”同樣,一個人要想在工作中取得成就,熱情負責的態度要比能力更加重要。

有一個人,生下來就雙目失明,為了生存,他子承父業,開始種花。他從未見過花是什麼樣子,隻聽別人說花是嬌豔而芬芳的,他閑暇時就用手指尖觸摸花朵,感受花朵,或者用鼻子去聞花香。他用心靈去感受花朵,用心靈繪出花的美麗。

他比任何人都熱愛花,每天都定時給花澆水、拔草、除蟲。下雨時,他寧可自己淋著,也要給花擋雨;盛夏時,他寧可自己曬著,也要給花遮擋烈日;刮風時,他寧可自己頇著狂風,也要用身體為花遮擋……

不就是花嗎,值得這麼嗬護嗎?不就是種花嗎,值得這麼投入嗎?很多人對此都不理解,甚至認為他是個瘋子。“我是一個種花的人,我得全身心投入到種花中去,這是種花人應盡的職責!”他對不了解的人說。正因為如此,他種的花比其他所有花農的花都開得好,備受人們歡迎。

一個人無論能力高低,崗位大小,隻要能夠以一種負責的態度積極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就能夠做好自己的工作,贏得別人的尊敬。相反,如同隻是應付自己的工作,再拿手的事情他也會做得一團糟。

彼特做了一輩子的木匠工作,他因敬業和勤奮深得老板的信任。隨著年老力衰,彼特對老板說,想退休回家與妻子兒女共享天倫之樂。老板十分舍不得他,再三挽留,但是他去意已決,不為所動。老板隻好答應他的請辭,但希望他能再幫助自己蓋一座房子。彼特自然無法推辭。

但彼特已歸心似箭,心思全不在工作上了。用料不那麼嚴格了,做出的活也全無往日的水準。老板看在眼裏,但卻什麼也沒說。等到房子蓋好後,老板將鑰匙交給了彼特。

“這是你的房子,”老板說,“我送給你的禮物。”

老木匠愣住了,悔恨和羞愧溢於言表。他一生蓋了那麼多豪宅華亭,最後卻為自己建了這樣一座粗製濫造的房子。

同樣一個人,可以蓋出豪宅華亭,也可以建造出粗製濫造的房子,不是因為技藝減退,而是因為失去了責任感。如同一個人希望自己一直有傑出的表現,就必須在心中種下責任的種子,讓責任感成為鞭策、激勵、監督自己的力量。

薪水是影響一個人工作熱情的重要因素,但一個人真正的工作動力還是來源於對工作的熱愛以及內心對自我價值實現的渴望。著名的人文學者馬斯洛認為,一個人隻有在追求“自我實現”的時候,才會迸發出持久強大的熱情,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最大限度地服務於社會。正是這種熱情和動力,成就了比爾,蓋茨和他的微軟公司。

比爾,蓋茨的財產淨值大約是466億美元。如果他和他太太每年用掉一億美元也要466年才能用完這些錢——這還沒有計算這筆巨款帶來的巨大利息。那他為什麼還要每天工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