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高技術企業人力資本投資風險防範策略選擇(2 / 3)

6.塑造良好的內部工作環境

企業內部環境是高技術企業可加以控製的人力資本投資風險影響因素來源,因此,高技術企業要盡力消除環境中易引致核心員工人力資本投資風險的不利因素。要從企業戰略變革、組織結構設計及文化氛圍等方麵仔細考察其可能給員工造成的人力資本投資風險。

7.建立人力資本投資的風險應急預案

高技術企業應著手建立一套核心員工人力資本投資風險發生時的應急控製預案,及應急風險管理流程。一旦接收到風險預警信號後,人力資本投資風險管理部門就應按應急風險管理流程的程序,緊急啟動該控製預案,實現對風險損失的及時規避。

8.建立學習型企業

學習型組織是由當代管理大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彼得·聖吉博士通過對4000家企業的培訓研究,窮十年之功而研究、提煉、總結推出的一套完整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新型企業管理方法。

傳統上,人們更多地將企業視為一個工作場所、利潤生產中心或控製管理的場所。在技術、知識、環境日益變化的今天,人們越來越感到傳統企業觀的過時,而提倡學習型企業。學習型企業最大的特點在於接受新觀念的開放性,具有鼓勵並提供學習與創新機會的文化,具有整體目的與目標,敏於學習企業環境外的新知識。學習型企業反映了當今世界組織與知識和技術變化的適應,換言之,學習型企業的觀念強調知識、科學、技術對組織的重要性,並倡導組織作為知識創造中心的作用。

從企業人力資本投資風險管理的角度來講,建立學習型企業是防範和控製企業人力資本投資風險的重要手段,一方麵,它可以通過提高員工素質來緩解由委托——代理產生的道德風險;另一方麵,有利於建立一種向心的企業文化,從而降低人力資本外流的風險。對我國高技術企業而言,建立學習型企業要做好觀念、組織、製度、領導以及內容五個方麵的創新。

除了以上的典型方法外,高技術企業還可以在其人力資本管理的各個職能環節、各個流程中都采用相應風險控製的方法來進行風險規避。

第二節 人力資本投資風險防範的分散組合策略

在金融投資風險的防範管理中,組合(Portfolio)是一種極其有效地降低風險損失的方法,該方法通過分散投資對象降低了投資風險,同時又能夠實現整體收益的最大化,是一種低風險實現預期收益的有效投資管理策略。同樣,這種管理方法也可運用到當前的高技術企業核心員工人力資本投資風險的防範過程中來。

一、馬柯威茨的組合投資原理

資產組合理論證明,資產組合的風險隨著組合所包含的證券數量的增加而降低,資產間相關度極低的多元化資產組合可以有效地降低非係統風險。

現代組合理論最早是由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哈裏·馬柯威茨(Harry Markowitz)於1952年係統提出的,他在1952年3月《金融》雜誌發表的題為《資產組合的選擇》的論文中提出了確定最小方差資產組合集合的思想和方法,開了對投資進行整體管理的先河,奠定了投資理論發展的基石。在此之前,經濟學家和投資管理者一般都僅致力於對個別投資對象的研究和管理。

馬柯威茨在創立組合理論的同時,也用數量化方法提出了確定最佳資產組合的基本模型。在以後的歲月中,經濟學家們一直在利用數量化方法不斷豐富和完善組合管理的理論和實際投資管理方法,並使之成為投資學中的主流理論。

馬柯威茨以理性投資者及其行為特征為基本假設,論述了建立有效資產組合邊界(即在一定風險水平上收益水平最高的資產組合的集合)的思想和方法。

馬柯威茨模型對投資者的決策方法和行為特征有如下假設:①每一種投資都可由一種預期收益的可能分布來代表;②投資者都利用預期收益的波動來估計風險;③投資者僅以預期收益和風險為依據決策,在同一風險水平上,投資者偏好收益較高的資產或資產組合,在同一收益水平上,投資者偏好風險較小的資產或資產組合;④投資者在一定時期內總是追求收益最大化。

從理論上說,具有獨立經濟利益的投資者的理性經濟行為有兩個規律性特征,其一為追求收益最大化;其二為厭惡風險,二者的綜合反映為追求效用最大化。“效用”一詞在微觀經濟學中是指人們從消費商品和服務中得到的滿足。在金融市場上,交易主體追求的是收益最大化。無奈高收益總是伴隨著高風險,對風險的承受力直接製約著人們對收益預期的定位。通常,人們隻能在可接受的風險範圍內尋求相對高的收益,或者隻有當收益足夠高時,才會去冒較大的風險。所以,投資活動的效用就是投資者權衡選擇風險與收益後獲得的滿足。

關於追求收益最大化的規律性特征。這一特征表現在,當風險水平相當時,理性投資者都偏好預期收益較高的交易。在可能的範圍內,投資者總是選擇收益率最高的資產投資;另外,與之相對立的市場資金需求者為了自身收益最大化的要求則要選擇成本最低的融資方式,資金供求雙方對立的經濟利益、一致的利益衝突製約著市場均衡價格的形成。

關於厭惡風險的規律性特征。這一特征表現在,當預期收益相當時,理性投資者總是偏好風險較小的交易。人們對風險的厭惡程度是不同的,有的強,有的弱,有的對風險持中性態度,有的甚至偏好風險。從理論上定義,理性投資者一般是以厭惡風險為特征的,這一特征直接決定著價格的結構。對於厭惡風險的人,要使之接受交易中的風險,就必須在價格上給予足夠的補償,有風險交易的收益從結構上看應該是無風險交易的收益加上一個風險補償額。風險越大,風險補償額也就越高。

關於追求效用最大化。追求效用最大化就是要選擇能帶來最大滿足的風險與收益的資產組合。效用由無差異曲線表示,可供選擇的最佳風險與收益的組合的集合由有效益邊界表示,而效用曲線與有效益邊界的切點就是提供最大效用的資產組合。

曲線A、B、C、D為風險厭惡資金供應者的無差異曲線,曲線E為資產組合的有效邊界線,兩者的切點F點,便是能夠給投資者帶來最大效用的有效資產組合——最佳資產組合。

二、高技術企業人力資本投資組合的數理分析

對於高技術企業核心員工人力資本投資項目而言,由於人力資本產權歸屬的複雜性,核心員工自身的能動屬性,以及高技術企業內外部環境的許多不確定性,使得其投資風險遠遠大於普通投資項目,而核心員工的知識及技術創造性特征又決定了這種投資的可能收益也大於普通項目,高技術企業正是看中這部分超常收益而寧願承擔較大的投資風險。

高技術企業(管理者)作為自主決策的行為主體,是一種理性的投資者,它既有追求人力資本投資收益最大化的特征,同時也是一個風險的厭惡者,因此高技術企業總是希望以最低的風險獲得最大化的人力資本投資收益,即實現投資效用的最大化。而人力資本投資的組合管理為高技術企業實現人力資本投資效用最大化提供了可能。這裏以人力資本投資客體的分散組合為例來說明這個問題。

現假設某高技術企業對n名核心員工進行某項人力資本投資,則可理解為將該項人力資本投資分散為n個項目的組合,是一種組合投資。其中任意一員工i(i∈n)在未來可能給該高技術企業帶來的收益為ri,高技術企業該項組合投資未來的預期收益用數學期望E(rp)來表示,組合投資的風險用方差σ□□來表示,則高技術企業該項人力資本組合投資的風險可由以下公式推導得出。

方差反映的是隨機變量對數學期望的離散程度。由於高技術企業核心員工人力資本投資風險在這裏表現為實際收益偏離預期收益的潛在可能性,因此可以用投資組合預期收益的方差σ來表示人力資本組合投資的風險。

上式即為馬柯威茨運用投資組合原理,通過數學方法推導得出的組合投資風險計量的一般公式。從這一公式中我們可以看出:第一項是每個核心員工個體績效產出方差對高技術企業該項人力資本投資組合方差的貢獻,反映核心員工個體的非係統風險。其中Xi為個體i所受投資占高技術企業總投資額的比率,σi是個體i的方差。第二項是各個核心員工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反映高技術企業人力資本投資組合的係統風險。

反映了接受投資的核心員工個數與高技術企業人力資本投資組合方差(即人力資本投資風險)之間的關係。

如果核心員工個體的收益互不相關,即cov(ri,rj)=0,在這種情況下,高技術企業人力資本投資組合風險等於□□σ□□,隨著接受投資的核心員工數量的不斷增加,當n∞時,σ□□?也就是說,在核心員工個體間績效不相關的情況下,高技術企業核心員工人力資本投資組合的風險會隨著核心員工數量的增加而最終消失。

在金融領域,係統風險指的是能夠影響市場全局的,帶動絕大部分資產價格變動的風險,而非係統風險指的是個別企業所特有的不對其他企業造成影響的風險。在高技術企業核心員工人力資本投資風險體係中,係統風險則指的是企業內部環境、外部宏觀及產業環境所導致的風險因素;而非係統風險指的是某個核心員工個體所特有的風險,它不會對其他員工造成影響,如個體的健康風險、能動性風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