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核心員工個體及人力資本投資本身的獨特屬性,人力資本投資風險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高技術企業在識別出某項人力資本投資風險後,不但要對其進行製度上的管理控製,還必須采取一定的風險防範策略來盡量避免風險的發生,減少風險發生對高技術企業所帶來的損失。高技術企業可用來進行人力資本投資風險防範的策略措施有很多,其中最重要也最有效的策略主要是人力資本投資風險防範的規避策略及分散組合策略。
第一節 人力資本投資風險防範的規避策略
一、風險規避及其基本思路
風險規避,簡單地說是指企圖設法回避風險發生的可能性(胡宣達、沈厚才,2002),具體指考慮到風險事件的存在與發生的可能性,事先采取措施回避風險因素,或主動放棄和拒絕實施某項可能導致風險損失的方案。
從技術上來講,當決定不讓風險發生時,就是采用了風險規避的應對措施。當采用風險規避措施時,企業不願意麵臨一絲一毫的風險。例如,正是由於企業人力資本投資風險的大量存在,致使很多高技術企業原本計劃為其員工進行培訓投資,但為了規避風險,隻好放棄該項計劃,這就是采用了一種風險規避的措施。風險規避的具體形式有兩種:
其一,消極的規避。即將特定的風險單位予以根本撤除。例如,高技術企業不對其員工進行培訓投資,這樣就可完全規避培訓投資收益不確定所帶來的風險。而如果高技術企業長期應用該種風險規避的方法,那麼企業可能在很多情況下無所作為,從而無法實現它的最基本的目標。故稱此類規避為消極的規避。
其二,積極的規避。是指針對將要發生的風險,預做規劃與準備,以圖躲避或抵消來自於非預期的意外因素而導致的變異,這種規避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例如,企業采取各種抵禦風險的措施,最終消除了企業的人力資本投資風險,獲得了既定的人力資本投資收益,但企業同時也付出了一定的抵禦風險的費用。由於企業用相對較少的風險控製費用抵禦了較大風險損失事件的發生,獲得了預期的產出效果,因此說這種規避是一種積極的規避。
企業最適合采取風險規避的情況有兩種:第一,某特定風險所導致的風險度特別高或者它的損失頻率與損失幅度相當高時;第二,采用其他風險管理方法的成本超過其產生的效益時。在這兩種情形下采用風險規避的方法,可使企業遭受損失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當風險存在災難性的潛在後果,並且風險無法減緩或轉移時,則必須應用風險規避。但企業在采取風險規避策略時還必須考慮如下問題:
(1)某些風險可能無法規避
在企業經營中所麵臨的諸多風險有些是不可規避的,如由於突發事故導致的核心員工死亡或喪失工作能力等,對企業的人力資本投資來說就是不可規避的。
(2)規避風險可能代價高昂
風險的存在往往伴隨著收益的可能,規避風險就意味著放棄收益。在企業經營的實踐中,任何經濟行為都必然存在一定的風險。有時經營的潛在收益較高,為規避風險而放棄收益的代價就會相對較高。
(3)規避一種風險可能產生另一種風險
采用改變工作性質或方式的措施來規避風險時,很可能會導致另一種風險的產生,甚至導致更大風險的產生。例如,高技術企業一段時期內暫停對其員工進行技術培訓投資將導致高技術企業技術領先能力的大幅降低,戰略經營風險凸現。
由於高技術企業本身的技術特征決定了高技術企業對其核心員工人力資本投資的風險必須采用積極規避的策略。而要運用好該策略,確定一個合理的人力資本投資風險規避率顯得尤為重要。
二、人力資本投資風險規避率的確定及其應用
(一)人力資本投資風險規避率(Hedging Ratio)的確定
(二)風險規避率k對人力資本投資風險規避的指導意義
1.理想狀態下的風險完全規避
完全規避,即高技術企業的人力資本投資風險被完全規避掉。完全規避的條件是Y的方差可以完全由X解釋。處於這種情況的好處是完全沒有風險,風險完全被這樣的規避方法所消除。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回歸模型將有下列特征:
①回歸解釋能力ρ?
②殘差方差Var(ω)?
而在實務上,企業采取積極規避的策略時,這樣的現象不大可能發生。然而可作為我們的目標,讓推導出來的回歸結果盡量接近理想。
2.規避要求
為了達到風險規避的效果,規避率(或規避係數)k必須為正值。這在回歸方程中並沒有體現這樣的要求。因此許多從回歸分析推得的結果,不見得就會用得上。若是k為負值,在大部分的風險規避實務上是做不到的。
3.探索分析
從理論上推導出來的風險規避方式,在實務上有時候會行不通,例如k值過大或過小等。然而,X、Y的變異是固定的,我們可從上麵的風險規避公式了解到良好的規避條件,完全根據X、Y間的相關性高低。由於規避要求相關係數必須為正,因此可以將意圖規避的Y,與意圖用來當做規避方式的許多X做相關分析,這種做法就是風險規避的探索分析。
(三)人力資本投資風險規避的應用範例
現假設高技術企業的某項核心員工人力資本投資風險發生可能給企業帶來的損失為Y,高技術企業采取積極的風險規避策略所損失的成本及采取該策略所帶來的新風險損失成本總計為X,Y與X值的可能分布。
由於在實際中某一事物總體分布狀態的識別需要的信息量極大,因而總體的分布往往是較難確定的,即總體的ρ值確定極其困難。因此在實際的統計分析中,人們常用樣本的相關係數來近似替代總體的相關係數。
(四)人力資本投資風險的多重規避理論模型
根據多元回歸分析理論,還可以利用兩種以上的規避方式來增進高技術企業人力資本投資風險的規避效果。自變量的增加會增加回歸的解釋能力,由此減少殘差ω的變異。其模式如下:
Y = α β1X1 β2X2 …… βnXn ω
由此高技術企業人力資本投資一個單位的風險損失Y,可以利用β1單位的規避方式X1,β2單位的規避方式X2……βn單位的規避方式Xn,來作為風險規避之用。
三、高技術企業人力資本投資風險規避措施
為了有效地對企業中的核心員工人力資本投資風險進行積極規避,高技術企業可以采取以下幾方麵的措施來對這種風險加以規避。
1.選擇低風險的投資客體
高技術企業在獲取人力資本及確定核心員工人力資本投資對象時,就應選擇那些具有較低風險的員工進行人力資本投資。因此,高技術企業在獲取人力資本時要從嚴把關,嚴格選擇,避免錄用風險過於嚴重的人力資本;而且應盡量避免對內部那些明顯有可能引起風險的人力進行投資,盡量將人力資本投資風險規避於企業之外。
2.重視運用工作團隊,實行工作分擔機製
對於技術開發項目應運用工作團隊來完成。在不妨礙技術開發進程的前提下,將技術人員與技術資料細分到盡可能低的限度,使不同的技術人員接觸到重要性不同的部分,從而防止技術的全部泄露。對於某些重要、業務量大的銷售職位和部門,要建立相互監督製約的工作分擔機製,應由每個銷售人員具體承擔一部分或一個環節,獲取客戶和業務的某些重要環節和關鍵權力應由公司統一管理,並由公司統一對客戶進行後續服務和維護。
3.建立核心知識庫
高技術企業應將核心員工的知識彙集成一個知識庫,以達到“人流腦留”的目的。因為人才的流失是無法控製的,而人才的發明、創造以及處理問題的方法、經驗或模式,包括客戶資源等,則可以保留下來。該知識庫應主要由技術人員知識記錄和管理及銷售人員知識記錄組成。前者是技術人員把腦子裏所想的和實際中所做的記錄下來形成的。企業應嚴格要求技術人員邊開發邊寫文檔,用文檔記錄開發的全部過程,並將該文檔記錄及時存庫,而後者則是通過管理和銷售人員的完整記錄形成的。高技術企業應充分利用其信息技術手段,通過人力資源管理係統(HRMS)、知識管理係統(KM)、客戶關係管理係統(CRM)等技術平台構建自己的核心知識信息數據庫。該知識庫應由專人對知識文件分等級嚴格保管。對保管人員應製定嚴格的保密製度,對查閱人員分級審查,不同級別人員查閱的技術文件的等級範圍要有所不同。
4.提供良好的健康及保健投資,以規避核心員工的健康風險
高技術企業可采取對員工定期體檢、強化身體鍛煉,增強身體素質等措施,來減少核心員工健康風險的發生。
5.建立人才儲備製度,儲備核心人力資本
通過儲備核心人力資本也能預防人力資本投資風險。對於重要崗位上的風險度較高的人員(如不滿企業經營管理方式、有另謀高就的跡象、身體狀況不好等),企業應考慮使用專用人才備份的形式進行風險管理。該製度在具體實施時應有所傾斜,應以關鍵職位為重點、關鍵員工為核心進行備份。具體實施時可按如下程序進行:①為每一位關鍵職位選擇2~3 名候選人;②對候選人進行評估,考評其與未來可能擔任職位的要求之間的差距;③針對該差距製定該員工相應的職業發展計劃,積極為候選者創造條件,實施該計劃;④定期對該員工進行評估,並根據評估結果及時調整該計劃;⑤通過持續的訓練、培養、考評、調查,使候選人具備相應職位所要求的知識、技能、經驗和資格。目前,世界上發達國家的一些知名企業就非常重視人才儲備。如德國企業內部的人才儲備已達到1.5個崗。法國液氣公司每隔一年半就要對其“戰略職位”進行綜合考察,並會排列出6 人作為接班人;而DRH 公司的做法則是剛剛任命了一個人,接著就考慮接替他的人選;埃索公司則曾在2 萬名職工中確定了大約200 個關鍵職位,並一一做了安排。在我國也有這樣的案例,如海爾集團的同一產品,不僅國內有研發小組,在國外也有很多科研機構同時開發。實踐已經證明,這種提前準備的做法對減輕高技術企業核心員工人力資本投資風險的衝擊和危害無疑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