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傳峰笑笑搖搖頭說道:“這些戰船非為破吳所用,而是不久之後必有用途。”
劉琦笑著對劉心如說道:“軍師自有軍師的計策,你無需多問,明日起備之便是。”
劉心如甚聽劉琦的話,應了聲是就沒再提及這個話題。
是夜,張傳峰便在劉琦府中客舍就寢,高倩文則被劉心如拉到閨房相陪。
二人聊得甚為投機,大有相見恨晚之勢,從調教兵甲聊到武功,從武功聊到人生,甚至聊到了意中人,高倩文這時也知道了這小妮子的意中人竟然是趙雲。
原來每每趙雲護送劉備見劉表之時,這小妮子都在門縫偷看,並已下決心非趙雲不嫁。後來劉表也有所知,向劉備說過這個問題。
劉備也問過趙雲,每次趙雲都以主公大業未成,雲何以敢成家為先的理由推辭。
這時聽高倩文說和趙雲切磋過武功,於是整夜纏著高倩文,要她把她所知的趙雲所有細節講於她知曉。
這一晚,張傳峰也徹夜未睡,腦中已把觀雲道人所傳授的陣法從頭到尾溫習了一遍,胸中已有怎樣改造這支江夏軍的輪廓。
第二天天剛破曉,四個年青人便往江夏大營,張傳峰正式下令,仍由劉心如訓練江夏兼夏口水師,由高倩文負責訓練騎兵,而他自己則訓練步卒。
他之所以這般安排,因為曹軍即將到來的都是騎兵為主,他昨晚也想好以一種由步卒組成的陣法破之,而且地點也選好了,那就是長板坡當陽橋後,張飛用樹葉起煙塵假設伏的那片樹林,那將是曹軍騎兵的葬身之地。
再說此時荊州城中,氣氛非比尋常,城裏內內外外布滿兵甲,街上已靜寂無人,荊州城裏的人知今日必有大事發生,果不然,到了戊時時分,終於傳來劉荊州已歸西的消息,並且令人震驚的是,他臨終的遺囑居然是傳位於次子劉琮,也即是劉琮為下一任的荊州之主。
城中眾人皆有懷疑,但也不敢多言,據可靠的內部消息,有多名質疑的官員已為蔡瑁兄弟所殺,如今已陣屍府門外,其家也將麵臨被抄。
劉表府裏,劉琮雖是年方十四歲,卻是聰明非常,對母親和舅父這個決定深感憂慮,說道:“如今我叔父在新野,我哥哥在江夏,他們要興兵問罪,那我該怎麼辦?”
蔡瑁說道:“這個小主公放心,我自有安排。”
於是命令秘不發喪,不報於劉琦和劉備知曉,將劉表靈柩運上車,秘密送往襄陽城東四十裏的漢陽之原下葬,然後令蔡氏宗族分領荊州之兵,護送蔡夫人和劉琮赴襄陽城屯紮,以防劉備,劉琦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