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家電廠商更是沒有閑著,包括長虹、海爾、格力等家電巨頭,也希望在未來成為主導“智能家庭”的核心。其中長虹邁的步子更大一些,它設定了一個“家庭互聯網”規劃,除智能電視、智能冰箱、智能空調等單個智能產品外,還配備了智能客廳、智能廚房、智能臥室、智能書房等細節性劃分。
此外,跟小米合作的BroadLink,是一個擁有智能插座、智能遙控等技術的廠商,它們能夠在插座上“做做手腳”來控製設備。所以,小米構想的智能家居未來,一定是以手機為中心的遙控時代。現在,小米具備了軟硬件的基礎條件,外加上千萬粉絲的鼎力支持,搶占客廳的計劃勢在必行。
開辟第二戰場
小米路由器,是雷軍順勢而為的產品,畢竟小米路由器此前經過測試造勢了一段時間,以至於“路人皆知”小米有控製客廳的野心。當然,目前路由器也正是製約小米電視出貨量的主要因素——小米等待著完善路由器之後實現智能客廳的布局。
對小米來說,智能家居領域,是智能終端之外的第二戰場,能否對用戶進行“合圍”,能否延伸品牌慣性、爭奪新市場,是雷軍寄托在小米路由器上的希望。
在小米謀劃的“智能家庭”布局中,路由器是控製家電和家居的關鍵設備。除此之外,憑借小米投資的迅雷本地加速技術,能夠給廣大用戶提供高清質量的視頻內容,讓小米路由器繞過行業限製,自由地進入這個市場。
顯然,小米希望通過路由器為它和愛奇藝、搜狐等電視、視頻內容提供商談判時,贏得頗有分量的籌碼和議價能力,這也恰好符合了小米的一慣打法:軟硬相結合。同時,小米也展示了它的路由器在未來控製智能家電方麵的可行性和發展方向。
三款路由器的新品發布會,簡直就是小米全線攻占客廳的誓師大會。在MIUI、米聊和小米手機“三駕馬車”地位穩定的前提下,小米變換了打法,利用自身的獨特優勢快速切入智能家居領域。
目前,小米盒子內置了鳳凰視頻、迅雷下載、多米音樂等八項應用。隨著小米盒子進入市場,具有網絡協同功能的“米聯”也走進人們的視野。用戶可以通過米聯將小米手機、iPhone、iPad等設備中的照片和視頻,直接輸送到小米盒子中。
應該說,小米盒子是一個“生恰逢時”的產品。目前,雲技術讓跨屏體驗很容易實現,不同的屏幕能夠在用戶端形成新的定位,這正好符合了用戶對多屏互動的需求。同時,小米盒子的推出也是借著蘋果AppleTV的東風為自己造勢。
雷軍是有長遠戰略眼光的,他看清了互聯網電視未來產業發展的前景,所以力推小米盒子穩步進入。從現在的發展態勢來看,互聯網電視產業政策的逐漸明朗,會促動它進入“爆發期”,在未來的幾年間,互聯網電視用戶將達到5000萬人的規模。如此龐大的用戶群覆蓋,給了小米盒子極大的想象空間。與此同時,小米盒子的目標用戶被定位在4~80歲之間。
當然,也有人質疑雷軍推出小米盒子的動機——想要講一個新故事來贏得投資人的認可。畢竟,目前智能手機市場的激戰,讓沒有生產能力的小米遭受了重重壓力。於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小米必須迅速推出新業務,這樣才能對得起自己的估值。
盡管對小米搶占客廳的做法眾說紛紜,但是從整體來看,互聯網、通信、廣電等行業的跨界現象,值得肯定,因為雷軍可以充分利用他最擅長的資本運作和網絡營銷,去彌補廣電牌照方的短板,而以小米為首的互聯網企業搶占客廳,將給這一領域帶來全新的商業模式和變革。不過,也有專業人士分析,小米盒子在發展的道路上會麵對五個難題:一是廣電領域的遊戲規則它要遵守;二是要深挖有線電視用戶的體驗需求;三是搜狐視頻等企業的視頻內容隻能依托電腦屏和手機屏,而移植到互聯網電視上會遇到阻礙;四是小米盒子缺乏清晰的商業規劃方向;五是小米的線下渠道和售後服務會拖住它的後腿。
目前,大部分互聯網電視提供商采用的商業模式是:通過和電信運營商固網套餐捆綁,來向用戶提供互聯網電視服務,然後它們再進行分成。不過,按小米目前的打法,暫時不會過多考慮盈利的問題。而且,小米盒子絕不會故意鑽空子,它會遵守相關主管機構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