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不要忘記小米上過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聯播,這可不是哪個手機廠商能實現的頂級宣傳檔次。不過冷靜思考一下你會發現,小米到底有多好呢?恐怕在你拿到這款神機把玩之前,是不會找到答案的。難道說,每一個購買小米的用戶都先弄來了真機切身體驗了嗎?當然不會,但小米就是發燒到了這種地步,而且無論是論壇、報紙或者電視台,幾乎都是有關小米的正麵報道。
在互聯網經濟被廣泛討論的今天,每一次“金九銀十”,小米都會當之無愧地登上前台,成為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就連春節聯歡晚會上投放的廣告,也成為了各家媒體競相報道的熱點。甚至大學裏廣告專業、編導專業的學生們,也經常以小米的廣告為案例,分析它在廣告方麵的利弊得失。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饑餓營銷能不能引人注意,小米會不會被央視報道,春晚前的廣告能不能引發轟動,這些都並非小米能夠預測和控製的。小米公司能做的,隻是在特定的時段和環境中,對這些意外事件做出最有效的判斷,然後順勢而為、因勢利導地讓事情朝著對自己有利的方向發展,最後再憑借海量的粉絲群體來二次傳播,為小米的神話世界添磚加瓦。說白了,無論具體情勢中發生了什麼樣的事,小米都能將其轉化為效率最高的企業運作行為中的一部分,這種超常的把握意外事件和運作事件的能力,往往被很多競爭對手所忽視。
小米的神話,就是在必然和偶然的各種因素作用之下締造而成的,忽略哪一個部分,都是對這個神話的不充分解讀。
“性價比”之戰
“性價比”三個字,一直是小米標明品牌賣點、進行差異化營銷的法寶。不過,也正是這三個字,讓一些傳統手機廠商對小米嗤之以鼻:你會玩性價比我們就不會了?由此,這些大佬們認定小米難成氣候,隻是會耍嘴皮子而已。然而令大家始料不及的是,這個後起之秀稍一發力,就超越了它的前輩們。
麵對小米的突飛猛進,中華聯酷等大哥如夢方醒,他們紛紛脫離母體,力主造就獨立品牌,掀起了一輪以“學小米,超小米”為宗旨的性價比大戰。
當然,在這一輪性價比之戰的背後,反映了傳統手機廠商對互聯網模式所衝擊帶來的反思。他們從內心深處也似乎隱隱意識到,小米絕不是僅憑著饑餓營銷就超過了大家,而是緊緊依靠互聯網模式,構建了一個完整的生態群落,而它所精心培養的粉絲群體,正在為這個係統注入活力和營養。要想跟小米打好性價比之戰,最好的手段就是擺正心態、放下身段、深耕用戶。
轉型是“參戰”的前提
根據有關數據顯示,2013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增長幅度為39%左右,而到了2014年卻明顯放緩。在過去的兩三年之內,由於智能手機的高速成長,讓不少中國廠商將千元智能機當做重點開發對象。然而增幅的減緩,讓渴望高速增長的傳統國產手機廠商,感到了一絲窒息的味道。
就在當傳統手機廠商沉迷運營商的渠道時,小米卻運用獨特的互聯網思維在藍海市場暢通無阻。以小米為主的新勢力,依靠著互聯網營銷的低廉成本,將成本優勢激活到了極致,並迅速將這些優勢轉移到價格上,擊中了傳統手機廠商的軟肋。而傳統手機經過渠道的層層盤剝之後,導致手機價格偏高,消費者看不到性價比的優勢。所以有人一語道破“玄機”:如果以“中華酷聯”四大家族為主的傳統手機廠商,不能轉變營銷模式的話,依然打不過小米。
轉型已是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