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圍剿小米(1)(3 / 3)

綜上所述,2014年的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很可能會出現更加熱鬧的景象:越來越多的“獨立品牌”以小米為樣板運營,一方麵降低渠道和營銷的成本,另一方麵構建屬於自身的互聯網生態群落,以此來“圍剿”小米。

麵對這種惡劣局麵,已經建立了成型的軟硬件生態體係的小米,在一步步失去價格和時間窗口優勢的緊要關頭,小米必須要采取新的策略迎敵,才能最終打贏這場戰爭。當然,好的策略需要時間去籌謀準備,而小米有著良好的市場口碑和忠誠的廣大米粉,應該能夠在他們的黏著度走低之前想出對策,回敬那些試圖要將它趕盡殺絕的對手。

神話疑雲

小米真的登上神壇了,不僅上了新聞聯播,還被國外的媒體廣泛關注,無論他們秉持著何種意見,能夠在短短幾年間贏得這麼多雙眼睛關注的手機品牌,恐怕隻有小米了。於是,互聯網上掀起了一波學習小米的浪潮——因為小米締造了太多的神話。

遠的不說,就說最近幾年國產幾大品牌紛紛效仿小米出招的例子,就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些手機大佬們對小米的重視程度。他們不想眼睜睜地看著別人在演繹神話,而自己在演繹笑話。似乎除了比較理性的酷派之外,中華酷聯四大廠商中的三家以及一些二線品牌,早已手牽著手集體邁向了互聯網改造之路。於是,在小米神話誕生之後,傳統手機行業也不知不覺地跨入小米時代。

在小米神話的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雷軍不是神,他的小米也不是神物,那麼它一定具備著“類神”的優點和“平凡”的缺點。

神話不可複製

目前,不僅是傳統手機行業,哪怕是跟互聯網沾點邊的傳統企業,也都將小米視作學習的榜樣,好像不學小米就沒臉說自己在互聯網混過似的。更雷人的是,有的地方成立了專門學習小米營銷的培訓機構。小米真的成了神話,變成了一條導引傳統行業走向互聯網的康莊大道,甚至成為了傳統行業獲得突圍的救命稻草?

其實,小米之所以成為神話,就是因為它的不可複製性,不然人人都是神,人人都能創造奇跡。現在很多學習小米的公司,基本上都停留在邯鄲學步的水平上,弄不好會出現東施效顰的結果。

小米的神話,究竟有哪些神奇的不可複製的地方呢?為什麼說小米營銷的成功不具備可複製性呢?總的看來,小米有著五個不可複製的優勢。

一、意見領袖

雷軍是中國互聯網早期的先行者之一,他從卓越到金山軟件、風險投資再到小米,幾乎每一個足跡都是中國互聯網發展史中的豐碑。所以,小米的成長,在某種程度上依靠雷軍的個人魅力,給它注入了先天成功的因子。而這個因素,恰恰是很多傳統手機行業的老大們欠缺的。如果雷軍當初進軍的是另外一個行業,恐怕他的成功率也不會低於手機。

二、劇情高手

小米自從誕生之後,就是一個善於製造劇情的高手。而雷軍本人的豐富閱曆,為小米的劇本提供了絕好的素材去挖掘。因為,他的身上凝聚著中國互聯網一代人的夢想。比如賣掉卓越、金山上市、投資凡客等。在創立小米之後,七個老男人的創業神話和隨身攜帶的9部手機,還有尋找核心粉絲的橋段……這些各種各樣的劇情,都源源不斷地對外製造並傳播,滿足了廣大消費者對於小米產品的好奇心。僅憑這一點,就足以讓中國大多數傳統企業為之汗顏。

三、自媒體傳播

雷軍的借勢法則,讓小米的品牌曝光度與日俱增。他曾經說過:“98年騰訊創業,99年李彥宏創辦百度,99年末阿裏巴巴創業。我們堅持WPS,但卻錯過了整個互聯網。他當年的那個決定叫做不順勢,順勢就應該做互聯網。”現在,小米的成功原因,很大一部分是順應了微博、QQ空間、微信等自媒體大發展的浪潮,正所謂順勢者昌。小米從操作係統的開發到產品上市,無一例外都趕上了新浪微博的發展上升期。小米借助微博的傳播能量,在粉絲營銷上贏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