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財務管理概述(2)(2 / 3)

3.預算管理重點

(1)對母公司分公司,全資、控股子公司,主要是成本、費用、收支狀態的預算和控製。

(2)對參股子公司、關聯企業主要是資本、負債、長期投資方麵的預算。

(3)對整個企業群體以資金流量、流向的預算和集中調度、平衡為中心。

4.預算編製方法

視不同部門、下屬企業性質及費用型態而定。

(1)傳統預算法。將上年度的預算加減本年度預計變動因素而得到。

1)特點是編製簡單省力,但不合理之處積重難返。

2)適用於業務平穩、變動幅度不大的企業。

3)生產部門可采用標準成本法。

(2)彈性預算法。以正常情況為基準,分別設計在其70%~110%範圍的幾個不同水準的預算方案。

1)具體可用列表法、圖示法、公式法。

2)適用於市場變化快、前景不明朗的情況。

(3)零基預算法。不考慮上期情況,而根據現狀分析。每次預處算從零開始,推倒重來。

1)零基預算程序:

推敲每項收支項目有無必要

根據收支目標編製不同水平的預算方案

分析、比較各預算方案,排出優先次序

選擇恰當預算方案

2)其特點是:預算合理、效益高,但編製繁瑣耗時。

3)研發部門可采用零基預算法。

4)企業可將兩種預算方法混合使用,每隔幾年實施一次全麵的零基預算。

第二條核算管理

1.核算管理原則

(1)企業一般實施統一領導,分級、分部門的核算體製。

(2)對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下屬企業,財務上獨立核算。

(3)對非獨立法人的分公司、工廠製企業、事業部,財務上非獨立核算,由其總部財務部統籌,可以進行模擬法人內部核算。

(4)核算製度與內部合同交易、經濟責任製等配套結合,體現責、權、利對稱統一。

2.核算管理主要內容:

(1)劃分內部核算單位類型:

1)盈利性單位,如生產車間、運輸隊;

2)資金占用單位,如采購、倉儲、銷售;

3)費用單位,如各職能部門;

4)專項資金單位,如研發、技改;

5)差額預算單位,如內部福利機構。

(2)劃分內部核算層次:

1)對生產性企業一般可以實行廠級(總廠、分廠)、車間、班組三級核算;

2)或者建立全員、全過程的核算管理製度。

(3)內部核算單位確定三定方案:定編定員、核定資金、定內部交易關係。

(4)內部核算單位實行內部價格結算,可用廠幣、轉帳通知單、內部銀行支票。

(5)對核算單位計算內部利潤和虧損,給予相應的獎勵和處罰。

3.內部核算價格的確定

(1)價格分類:

1)物資價格,如原輔材料、燃動、工器具、備品備件、低值易耗品;

2)產品價格,如產成品、在製品、自製零部件;

3)勞務價格,如維修、運輸、文印、後勤行政服務。

(2)定價辦法:

1)成本型價格,以標準成本或計劃成本為基礎;

2)以市場價格為基礎;

3)以企業利潤率為基礎;

4)以企業內部平均(成本)利潤率為基礎。

(3)一般每年製定(修訂)一次內部價格,個別價格可半年或臨時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