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條包裝部出貨組,出完貨後,剩下的成品要及時入庫。
第七十六條成品入庫必須由成品倉管與出貨組長親自辦理交接手續。
第七十七條出貨組長在移交成品入庫時,必須具有成品入庫明細表,否則倉管有權拒收。
第七十八條成品倉管要根據,“入庫明細表”查明入庫成品與明細表數量、規格、顏色是否相符。如果不符,必須要求出貨組長,重新更正。
第七十九條成品倉管驗證入庫成品後,立即:1)開“入庫單”;2)記入“成品庫存速查表”;3)登記入帳。
第八十條如果出貨組要在倉庫提貨,必須出示,出貨單,再由倉管組織配貨。
第八十一條在配貨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保持成品倉庫的整齊,不可亂堆亂放。
2.要根據“出貨單”的要求配貨。
3.在配貨過程中,不可隨便拆開包裝箱,要多少拆多少,而不能拆得太多,搞得淩亂不堪。
4.貨配好後,要重新整理好成品,不可混亂。
第八十二條貨配好後,由倉管開好“出庫單”與出貨組長辦理交接手續。
第八十三條出好貨後,倉管立即在“成品速查表”中衝減數量,並在帳目中衝減,做到及時入帳。
五、滯料與滯成品管理
第八十四條滯料。凡質量(型號、規格、村質、效能)不合標準,存儲過久,已無機會使用,或另有使用機會,但用量極少,且存量又多,有變質的顧慮或因陳腐劣化、革新等現象已不適用,需要專案處理的物料。
第八十五條滯料產生的原因
1.銷售預測偏高,致使物料核算過剩。
2.訂單取消,剩餘物料。
3.工藝改變,所剩物料。
4.質量不合格,沒有及時退貨。
5.倉儲管理不善,導致物料變質、劣化。
6.請購不當,或請購重複。
7.試驗物料。
8.代客加工餘料。
第八十六條滯成品產生的原因
1.正常良品入庫後,滿三個月未銷售,或未售完者。
2.每次生產所產生的次品。
3.訂單取消。
4.超製、缺碼。
5.退貨。
6.試製品。
第八十七條倉庫管理人員每月要彙總“成品庫存報表”、“滯成品庫存報表”。倉庫管理人員,要經常盤點清倉,核實庫存數量。如果發現與實物有異,立即查明原因並更正。
第八十八條倉庫管理人員每月要編製“六個月無異動滯料明細表”、“三個月無異動成品明細表”直接上報給廠長辦公室。
第八十九條廠長辦公室根據滯料情況和滯成品情況,馬上組織處理小組,追查滯料產生的原因,同時商討處理方案和處理期限。
第九十條滯成品、滯料處理小組把商討好的處理方案呈交給總經理核審後再實施。
第九十一條然後處理小組再把實施後的結果,編成資料送交總經理審查。
第九十二條處理方式(滯料):1)轉用;2)出售;3)交換;4)拆用;5)報廢。
第九十三條如果處理方式是屬於“出售”、“交換”的部分就交給采購部處理,如果是“轉用”就交給生產部處理,如果是報廢,就交給倉庫處理。
第二(節)進料驗收管理流程
第一條本公司對物料的驗收以及入庫均依本辦法作業。
第二條待收料
物料管理收料人員於接到采購部門轉來已核準的“采購單“時,按供應商、物料別及交貨日期分別依序排列存檔,並於交貨前安排存放的庫位以利收料作業。
第三條收料
(一)內購收料
1.材料進廠後,收料人員必須依“采購單“的內容,並核對供應商送來的物料名稱、規格、數量和送貨單及發票並清查數量無誤後,將到貨日期及實收數量填記於“請購單”,辦理收料。2.如發覺所送來的材料與“采購單“上所核準的內容不符時,應即時通知采購處理,並通知主管,原則上非“采購單“上所核準的材料不予接受,如采購部門要收下該等材料時,收料人員應告知主管,並於單據上注明實際收料狀況,並會簽采購部門。
(二)外購收料
1.材料進廠後,物料管理收料人員即會同檢驗單位依“裝箱單“及“采購單“開櫃(箱)核對材料名稱、規格並清點數量,並將到貨日期及實收數量填於“采購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