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訓計劃的作用。
(1)它保證不會遺忘主要任務。
(2)它清楚地說明了誰負責、誰有責任、誰有職權。
(3)它預先設定了某項任務與其他任務的依賴關係,這樣也就規定了工作職能上的依賴關係。
(4)它是一種尺度,可用於衡量對照各種狀態,最後則用於判斷項目、管理者及各成員的成敗。
(5)它是用做監控、跟蹤及控製的重要工具,也是一中交流和管理的工具。
2.影響培訓計劃製定的因素
在製定培訓計劃時,必須顧及以下的因素:
(1)員工的參與。讓員工參與設計和決定培訓計劃,除了加深員工對培訓的了解外,還能增加他們對培訓計劃的興趣和承諾。此外,員工的參與可使課程設計更切合員工的真實需要。
(2)管理者的參與。各部門主管對於部門內員工的能力及所需何種培訓,通常較負責培訓計劃者或最高管理階層更清楚,故他們的參與、支持及協助,對計劃的成功有很大的幫助。
(3)時間。在製定培訓計劃時,必須準確預測培訓所需時間及該段時間內人手調動是否有可能影響組織的運作。編排課程及培訓方法必須嚴格依照預先擬訂的時間表執行。
(4)成本。培訓計劃必須符合組織的資源限製。有些計劃可能很理想,但如果需要龐大的培訓經費,就不是每個組織都負擔得起的。能否確保經費的來源和能否合理地分配和使用經費,不僅直接關係到培訓的規模、水平及程度,而且也關係到培訓者與學員能否有很好的心態來對待培訓。
3.培訓的方法
(1)講授法。
講授法,就是教師運用闡述,說明,分析,論證和概括等手段講授知識內容的培訓方法。
這種方法的優點: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能向一大批人提供大量的信息,在人,財,物,力和時間方麵都很經濟。
這種方法的缺點:比較單調,受訓者處於被動地位,參與程度低,與實際工作接合不密切,缺乏一定的針對性。
適用:係統地進行知識的更新與傳授。
(2)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就是把實際中的真實情景加以典型化處理,編寫成供學習者思考和決斷的案例,通過獨立研究和相互討論的方式,來提高學習者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一種方法。這裏所涉及到的案例,一般是對企業內部個體,群體或組織中的一個或幾個乃至更多的變量之間相互關係的一種描述和說明。它可以是成功的典範,也可以是失敗的總結。
案例分析法是一種調動學習者廣泛參與,變單項信息傳遞為雙向交流,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注重知識為注重能力的培訓方式。
這種方式的優點:生動具體,直觀易學,能夠集思廣益並實現教學相長。
這種方式的缺點:較為費時費力,對教師和學習者的要求較高。
(3)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就是為受訓者提供一種真實的情景,要求一些學習者扮演某些特定的角色並出場表演,其他學習者觀看表演,注意與培訓目標相關的行為。表演結束後,其他學習者對角色扮演者完成任務的情況進行評價,表演者也可以聯係表演時的情感體驗來討論表現出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