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國美:鐵打的營盤(2)(2 / 3)

“打來打去,這個品牌就起來了。”張誌銘道出廠家之道。

薄利多銷是國美電器創始人黃光裕創業之初確立的信條。

低價位的實現從哪裏入手?國美的答案是銷量的提高。銷量的提高呢?國美的答案是薄利。

比如當初賣進口家電,有的商家價格加得高,而國美隻加三四個點就賣了。

當國美對國產、合資品牌家電有了一定銷售能力和經驗後,便以承諾銷量直接與廠家合作。銷量越大進價越低,進價越低銷量越大,勤進快銷以銷定進是國美實現良性循環的秘訣所在,國美通常以明天能賣多少或後天中午能賣多少來決定今天的進貨量。資金方麵則完全是買斷。國美總經理張誌銘認為,做商業,有多少資本是一個方麵,更重要的是資金的周轉速度。每天都出貨,每天都進貨,錢就用活了。

除此之外,國美的低價位最終決定於其新的業態模式:

一是連鎖經營。目前國美在北京開設8家店、天津4家、上海3家,年內計劃在京津滬共開店18家。2003年,在全國開店100家,成為最大家電連鎖企業。這種規模速度,是囿於一地的商家難以企及的。統購統銷形成了跨地區的優勢。

二是專業特色,國美經營家電已有十幾年的曆史,深諳此道,在產品品類、型號規格、價位、性能上連營業員也能如數家珍般道來。所有的廣告所有的精力都投到家電上,其實力肯定要強於商場的家電部。

三是超市運作,國美一方麵讓樣機、貨品堆積在店內,方便顧客視聽篩選,另一方麵以自己的資金實力包銷某些匹配或型號,讓利消費者,將資金及時兌付廠家。

價低曾是國美最吸引顧客的一個殺手鐧,但服務也曾是他人攻擊國美的一個口實。1999年5月起,國美在北京嚐試全城免費送貨,並且提供安裝調試、跟蹤回訪、800免費熱線等一整套售後服務措施。

顧客的需求都得到滿足了,國美的底氣也就足了。“隻要把握終端(零售),上遊(貨源)這塊就可控製,等到了廠家生產的產品必須通過我來賣出去的時候,我就有資格跟他談條件了。”國美果然深諳此道。

“國美是什麼?國美就是把廠家生產的產品轉化為貨幣的機器。”張誌銘毫不謙虛地給國美定了性。

商家經常利用商家的矛盾,國美也經常利用廠家之間的競爭進行調整。如果國美去跟一個廠家談:“給我降點價吧,你的價格不合理。”廠家不會太理會,可一旦另一個與之差不多的品牌給了國美一個合理的價位銷量一下子上去了,原先的廠家就會主動找上門來談價格。

“各個品牌都在你的店裏打仗,你的戰場就是最吸引觀眾的。”國美的“狡猾”就在此。誰敢斷言,在廈華、熊貓跳水之後,趕著在國美跳水的其他品牌不是順著國美的指揮棒轉呢?

據中怡康對全國194座城市近15000家家電經銷商的調查,家電專賣已占家電經銷網點的65%,成為絕對主體。

此前長虹也提到要從主要依靠批發商轉為直接麵對零售商,以便更迅速地感受市場。有消息說,長虹正與家樂福、沃爾瑪等大超市談判。

對將來的結果,國美總經理張誌銘的預測是:市場隻剩下ABC了,誰也吃不掉誰,大家互相參股,誰也不想讓誰死掉,市場就好協調了。

所以,國美在考慮上市。到那時,國美可真的成了讓廠家既愛又恨的“大恐龍”了。

4.“遼沈”戰役

商界發展的現實證明:任何一種零售業態,無論是傳統的還是現代的,便宜與便利二者皆能滿足消費者,也能獲得發展;二者滿足其一,也許能生存;而二者都不能滿足的,則必死無疑。大型家電專業連鎖店能較好地滿足消費者“兩便”的需求,因此國美的發展方向正朝著這方麵努力。

2001年夏天,國美在沈陽打響了遼沈戰役。

標明“震撼價”和“驚爆價”的國美惠工商城的價格,的確讓遼沈眾多消費者眼睛一亮。而以“手機大跳水”為題推出的眾多手機價格,更讓人“激動”不已,其中三星舵88款手機降幅竟為500元,由原來的5800元降到5300元,諾基亞8850也降了300元。

雖然在廣告中標明活動隻限於本月11日至13日3天時間,而且“震撼價”和“驚爆價”也大都是限量銷售,但是其商城推出的服務承諾,如市內含郊區免費送貨、空調免費安裝等措施,還是讓人動心前往一睹為快。

就在國美惠工商城發出開業廣告的同一天,原來沈陽市家電銷售的四大諸侯——中興商業大廈、沈陽商業城、沈陽聯營公司和沈陽鐵西百貨大樓也以紀念沈陽市家電價格協會成立5周年的名義,聯合推出家電“5年來從未有過的低價”、“傾情特賣”等促銷活動,以“買家電到國企,質量服務誰能比?”為廣告語回應了國美惠工商城的開業之喜,開始了沈陽各大商場的“保衛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