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者必須得冷靜沉著,才能做精確的判斷,《孫子》書中曾言:“主不可怒以興師,將不可慍以致戰。”
領導者一旦露出了真情,就容易為人所看穿,以至於受到撥弄,而導致做出錯誤的決策。“喜怒不形於色”,亦即盡量壓抑個人的感情,而以冷靜客觀的態度來應付事情,這種性格才配作為一位領導者。
這種性格至少有二大優點:
當集體遭遇困難時,如果領導者露出不安的表情或慌亂的態度,便會影響到組織全體,一旦根基動搖,就會帶來崩潰。這種情形下,如果能保持冷靜、若無其事的態度,最能安撫民心。
與對方交涉談判時,應具有冷靜、成竹在胸的寬廣胸懷。如果把持不住露出感情,如同自掀底牌一般,容易被對方控製,而屈居下風。
中國的領導者大多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因而養成穩重熟慮的心思,“喜怒不形於色”也是他們必有的修養。
距今1600年前,東晉偏安江左,建都建康(今南京),當時北方民族勢力強盛,不斷地以武力壓迫東晉,司馬王朝深受其苦。
當時東晉由謝安擔任宰相。有一次,北方前秦大舉南侵,以號稱百萬的大軍渡江南來,而東晉迎敵者隻有數萬人,以寡敵眾的例子,古來即多,但如此懸殊的兵力,卻使東晉人民失去信心,人人準備再度逃難。
惟有宰相謝安,雖處於非常局勢中,卻仍冷靜沉著。當他一切準備妥當後,便悠閑自在地飲酒下棋,好似不知前方有戰事一般。
在謝安的運籌帷幄下,加上天時、地利、人和,東晉艱苦地打贏了這場戰爭,獲勝的消息很快地傳回京城的宰相府邸,這時謝安正與人對弈,看完捷報後,謝安仍若無其事地下棋。
“有何要事嗎?”客人好奇地問著。謝安答道:“沒什麼,隻是前方的戰士擊敗了敵人而已。”
在客人麵前,即使是大軍獲勝,謝安也不改其沉著的態度。送走客人後,謝安返回屋內時,一不小心踢到門檻,撞斷了木履齒,但謝安竟毫無所覺,喜悅之情竟硬生生地壓抑下來。
凡夫俗子,遇喜則興奮,遇悲則哀傷不已,內心的情感硬是難以控製,然而一位領導者卻無法縱情悲喜,單獨一人時或許尚可以發泄感情,但是麵對他人或部下時,卻得時時維持著穩重的形象,這豈是一件簡單的事。
楚漢相爭的時候,有一次劉邦和項羽在兩軍陣前對話,劉邦曆數項羽的罪過。項羽大怒,命令暗中潛伏的弓弩手幾千人一齊向劉邦放箭。一支箭正好射中劉邦的胸口,劉邦傷勢沉重,痛得伏下身來。主將受傷,群龍無首。若楚軍乘人心浮動發起進攻,漢軍必然全軍潰敗。猛然間,劉邦突然鎮靜起來,他巧施妙計;在馬上用手捫住自己的腳,喊道:“碰巧被你們射中了!幸好傷在腳趾,沒有重傷。”軍士聽了,頓時穩定下來,終於抵住了楚軍的進攻。
也許有人會說,大將當然要有大將的風度,喜怒不形於色,這個我能理解。可是我卻看不慣某些領導,把自己掩藏得實在太深了。他們一天到晚繃著臉,冷若冰霜,拒人於千裏之外。這純粹是“擺架子”,有這個必要嗎?當然,這種態度是不可取的。
方式
作為領導,你做什麼都不能和你的下屬一樣,如果和你的下屬一樣,你也就做不成領導了,領導者的一切行為,要有領導風範,更要使你的行為在他人心中具有懾服力。
藝術
權力是一種無形的東西,用權也講究"道",這個"道"就是藝術,成功者的領導之道,就是善於用權,時刻用手中的權力來維護自己。
權威
在下屬中沒有威信的領導便是無能的領導,領導者做事要有緩有急,勇於決斷,這樣才能使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