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胸中有丘壑——劉備的運籌之功與現代經營(12)(3 / 3)

劉備不給便是不給罷了,卻還要找點借口,說什麼等到什麼時候,再予交還,鬼才知道什麼時候呢。劉備穩定得像個佛,而孫權卻如坐針氈。想必,劉備的這一招定會把荊州長久地留下。

在當今社會裏,生活節奏日益加快,人們麵對著目不暇接的事件,能否及時地做出反應將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但是並不能每一件事都要求“快”。在決策上,決策者應該審時度勢,及時發現問題關鍵所在,然後根據所掌握的情況,做出相應的判斷,到底用"快"政策,還是“慢”政策,有時,“慢”政策也有好處,這叫做“緩兵之計”,在我們現代的商戰中,能夠熟練掌握這一方針,將會大有利益可為。尤其是在商業談判,而自己又處於不利地位時,這種計策將收到意外的效果,達到克製對方的目的。

劉備的緩兵之計,在現代的企業中,體現得較為明顯。

例如,美國著名的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進入鋼鐵業的時候,鋼鐵已大量應用並即將普及。卡內基開創性地以鋼代鐵,創造了自己的鋼鐵帝國時代。

在卡內基的成功經驗中,緩兵之計應該屬於一個。

1851年,正當卡內基事業低潮之際,一件不幸的事情降落到了他的身上。當時卡內基的公司欠債200萬美元,賓夕法尼亞鐵路公司便是債主,該公司的西段段長湯姆·斯科特便向負債累累的卡內基索要債款。而當時的卡內基正可謂處於事業的窮途末路之際,為了扭轉不利的局麵,他正準備做一件鋼鐵銷售的買賣,正需要一筆資金,因此,根本支付不了斯科特的欠款。

湯姆·斯科特態度很堅決,表示非要欠款不可,不然就要拿卡內基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來做抵押。卡內基想了很久,他根據目前狀況,認為,不能還賓西法尼亞鐵路公司的欠款。於是向湯姆·斯科特表示,要求暫緩一個星期,因為,他的那樁買賣,一個星期後便會有了結果,那時便會有能力支付這筆錢。

可是事情總是千變萬化的。一個星期過後,他原定的那筆生意,由於天氣原因,沒能及時成交,而賓西法尼亞鐵路公司又逼債了。情急之下,卡內基靈機一動,對斯科特段長說:“我會馬上把欠款一律送到,現在資金正在途中,我已派我的助手到華爾街銀行去領取了,估計四五天之後便到。”

而斯科特段長原本怒氣滿麵,經過卡內基這樣一說,眼前突然亮出希望。原來,斯科特向卡內基要債,隻是想占有一部分卡內基的股份,他也知道卡內基還不起錢。沒想到的是卡內基能給他現款,他當然高興異常,於是欣然允諾。

這樣,卡內基通過緩兵之計為自己贏得了時間。過了三天,他的買賣做成了,一次贏利400萬美元,債款還上了,而且也保持了自己與賓西法尼亞鐵路公司的信譽。在此後的日子裏,卡內基與賓西法尼亞公司互相聯合。19世紀後期,卡內基使生產經營實現了一體化,他購進了采石場和鐵礦,保證使原料得到穩定的供應;建起平爐和煉焦爐,使生產工序現代化並形成一體。19世紀80年代,卡內基的鋼用於建造第一座摩天大樓——芝加哥的“國內保險公司大廈”以及布魯克林大橋。後來,卡內基與賓西法尼亞公司合並,組成了全美最大的鋼鐵聯營公司。這樣,卡內基的事業更加勢不可擋。他把該公司定名為丁·埃德加·湯姆森鋼廠,全年的營業額高達800萬美元,創造了曆史的紀錄。

我們可以看到,卡內基事業的轉折點,在於那次緩兵之計,如果那次處理不好,很可能使自己處於不利的局麵。而卡內基正是很好地把握了那次機會,贏得了自己事業的先機。同時,他的這種決策藝術也能給予人們一種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