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經濟蕭條時期,的確曾有許多工廠倒閉,洛克菲勒為此做了很多的準備。為了進一步節約,使他的產品的價格比其他工廠的低,他又采取幾個步驟,以求達到統管生產和銷售的全部過程的縱向綜合生產的目的:他買下了木材儲備和做好的油桶,選了倉庫,還設置了船隊。此外,他還改組了公司,1867年與另兩位企業家亨利·弗拉格勒和塞繆爾·安德魯斯組成合夥關係。在經過這麼多的準備後,1870年,洛克菲勒把他的公司更名為俄亥俄美孚石油公司。雖然如此,他仍然堅持每天早上來工作時,做一個一天工作的計劃,並根據具體的要求,對主要事件做一下充分的準備。就這樣,洛克菲勒把他的"美孚"漸漸地發展成為一個世界性的石油公司。
從洛克菲勒及劉備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準備與預先策劃對一個人的事業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6.死纏亂打,巧撈實惠
瑾求了書,辭了玄德,別了孔明,登途徑到荊州。雲長請入中堂,賓主相敘。瑾出玄德書曰:“皇叔許先以三郡還東吳,望將軍即日交割,令瑾好回見吾主。”雲長變色曰:“吾與吾兄桃園結義,誓共匡扶漢室。荊州本大漢疆土,豈得妄以尺寸與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雖吾兄有書來,我卻隻不還。”……
瑾滿麵羞慚,急辭下船,再往西川見孔明。孔明已自出巡去了。瑾隻得再見玄德,哭告雲長欲殺之事。玄德曰:“吾弟性急,極難與言。子瑜可暫回,容吾取了東川、漢中諸郡,調雲長往守之,那時方得交付荊州。”瑾不得已,隻得回東吳見孫權,具言前事。孫權大怒曰:“子瑜此去,反複奔走,莫非皆是諸葛亮之計?”瑾曰:“非也。吾弟亦哭告玄德,方許將三郡先還,又奈雲長恃頑不肯。”孫權曰:“既劉備有先還三郡之言,便可差官前去長沙、零陵、桂陽三郡赴任,且看如何。”瑾曰:“主公所言極善。”權乃令瑾取回家小,一麵差官往三郡赴任。不一日,三郡差去官吏,盡被逐回。
人人皆知,劉玄德的“仁義”布於天下,為了這個好名聲,劉備豁出去了。什麼欺詐手段,他根本不用。但劉備也並不傻,不能為了它,把屬於自己的東西全都拋下。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劉備也深得其道,但外表的仁慈還得要,不然連那虛偽的“仁義”之名也會蕩然無存!
劉備知道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的道理,做事很講究時效性。但劉備辯證法運用得比較好,時間固然重要,但也得分場合呀!他劉備也知道慢性子有時會更重要。特別是對方急的時候,而我劉備偏慢,非把你拖垮不可!
劉備得了荊州,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雖然東吳叫得正歡,可劉備心裏可有自己的算盤,不管怎麼說,荊州在我劉備手上,可不能輕意地讓給他孫權。想我劉備創業至今容易嗎?本來地盤就小,再把荊州割過去,劉備活著可就沒有什麼意思了。因此,隨你東吳叫得緊,我劉備就是不給。不管怎麼樣,劉備這次是鐵定了心。
可悲的便是那孫權與諸葛瑾。孫權本以為自己是個天才,誰知又出來個諸葛亮,現在連劉備也鬥不過了,小小的計謀被諸葛軍師一看便知,想必這孫權還在獨自傷心呢?這諸葛瑾更是可笑得很,被人家玩弄在股掌之間,奔來奔去的,沒想到都是劉備的緩兵之計。而自己精力沒少費,功效卻很小。
記得上次,孫權索要荊州,劉備同樣編了一個故事。拖到了今日,劉備又說在取了東川、漢中諸郡,再還荊州。上次氣壞了周公瑾,這次倒急壞了孫仲謀。隻要是荊州在手,他劉備可沒有什麼可怕的,文有諸葛亮,武有趙、關、張,就算孫權有幾個膽,也打不過我劉備。更何況荊州地勢險要,倘若歸於東吳,必若放虎歸山,後患無窮。因此,劉備可不願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