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胸中有丘壑——劉備的運籌之功與現代經營(2)(2 / 3)

劉備巧妙脫身的關鍵就是選取時機恰到好處。袁紹和曹操對峙的結果,使雙方都投鼠忌器,這個夾縫恰好被劉備所用,從而溜之大吉,劉備的這一計謀給了我們現代人以很大的啟示,不少成功企業家的功勞簿上似乎都應該刻上劉備的名字。上海膠帶股份有限公司抓住機遇,適時改革發展壯大的例子就是劉備這一計謀的現代翻版。

上海膠帶股份有限公司原為上海膠帶廠,該廠本由十幾家小廠合並而成,各個部門、車間和倉庫散落在近十個地方。由於場地分散狹小,盡管該廠生產的“駱駝”牌膠帶在市場上適銷,卻因沒有場地而無法擴大產量。新產品開發了好幾年,也因為沒有場地而無法形成規模。因此,該廠的競爭力每況愈下,原來保持產量全國第一的桂冠眼睜睜地被別的工廠搶走。

改革開放的大潮,使整個市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們意識到不發展就沒有前途。市場經濟的發展給他們帶來了危機,也帶來了機遇。當時,恰逢本市深化企業改革、調整工業結構的大好形勢,該廠抓住這個企盼已久的時機,針對原華豐橡膠廠虧損嚴重,急於尋找出路的困境,在全市率先提出了兼並的設想。兼並後廠房麵積一下子擴大為80畝,有效地解決了因廠房不足而給企業發展帶來的障礙。並且針對大家對新廠未來的重重顧慮,抓統一思想、早出效益、一視同仁等方麵工作,解決了思想上的障礙;同時按照產品結構調整和總體布局的要求,保留原華豐廠的一條膠鞋生產線,另兩條改為膠帶生產線,經過調整,使該廠產品成為同行業中惟一獲得國家銀質獎的產品,同時使該廠產量全國第一的桂冠失而複得。另外將一些產品遷到分廠生產,同時引進了一些新設備生產市場急需的各類汽車同步帶、窄V帶等緊俏產品,使該廠上交利稅總額大大提高,實現了承包利潤基數雙超目標,原華豐廠的虧損額完全衝抵,企業經濟效益明顯上升。

80年代,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的風潮吹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股份製企業相繼建立。麵對這一有利時機,該廠領導毅然決定將本廠改為股份製企業,以解決企業發展資金不足,設備陳舊等問題,為此,他們及早動手,嚴抓各項基礎工作,通過發行上市股票,增加企業資金量,給企業注入新的活力。很快,全國同行業中首家股份製企業——上海膠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這給企業帶來了經營自主權。他們著手轉換機製:(1)轉變職工思想觀念;(2)實施全員勞動合同製;(3)各部門潛力,同時成立技術開發部,形成項目開發等職能的新產品開發機製。這一切為企業的發展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

進入90年代,該企業麵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形勢,經研究發現:國內市場的國際競爭化的趨勢悄然開始。一方麵,外商的直接投資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移。另一方麵,“入關”將對國內市場產生較大的衝擊。基於這樣的考慮,他們決心將廠址遷移,使廠房麵積增加了五倍,產量翻一番。此外又在此基礎上與台商合資,開展多種項目經營,使膠帶股份有限公司形成了以一業為主、多種經營的發展局麵。

上海膠帶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曆程是劉備善於把握時機的現代翻版。掌握時機,一展鴻圖是每個領導者所應具備的基本能力,也是一千多年前的劉備留給後人的無窮精神財富。

5.明察秋毫,遠離漩渦

操次日又請玄德。正飲間,人報滿寵去探聽袁紹而回。操召入問之。寵曰:“公孫瓚已被袁紹破了。”玄德急問曰:“願聞其詳。”寵曰:“瓚與紹戰不利,築城圍圈,圈上建樓,高十丈,名曰易京樓,積粟三十萬以自守。戰士出入不息,或有被紹圍者,眾請救之。瓚曰:‘若救一人,後之戰者隻望人救,不肯死戰矣。’遂不肯救。因此袁紹兵來,多有降者。瓚勢孤,使人持書赴許都求救,不意中途為紹軍所獲。瓚又遺書張燕,暗約舉火為號,裏應外合。下書人又被袁紹擒住,卻來城外放火誘敵。瓚自出戰,伏兵四起,軍馬折其大半。退守城中,被袁紹穿地直入瓚所居之樓下,放起火來。瓚無走路,先殺妻子,然後自縊,全家都被火焚了。……玄德聞公孫瓚已死,追念昔日薦己之恩,不勝傷感;又不知趙子龍如何下落,放心不下。因暗想曰:“我不就此時尋個脫身之計,更待何時?”遂起身對操曰:“術若投紹,必從徐州過。備請一軍就半路截擊,術可擒矣。”操笑曰:“來日奏帝,即便起兵。”

建安四年六月,曹操約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劉備小心謹慎地應付他。第二天,曹操又約劉備飲酒,正在喝的時候,滿寵回來向曹操報告袁紹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