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成功的CI策劃者——劉備的“招牌”戰略(8)(1 / 2)

在李廠長的帶領下,該廠迅速發展效益大大提高。到建廠12周年時,該廠已發展成為集服裝、紡織等行業為一體的大型企業集團。原紡織廠的職工基本上都成為了華能集團的骨幹。要問企業成功的秘訣是什麼?該集團的每一名職工都能清楚地回答:“李廠長是咱們的貼心人。”

華能集團的成功酷似劉備成功的現代翻版。“攻心為上”這一謀略已深入到了現代企業領導者的心目中,這也成為推動企業不斷邁向進步的秘訣之一。現代領導者應切記這一點,這對他們的事業隻有好處。

17.歸錯於己,勇擔責任

卻說章武二年夏六月,東吳陸遜大破蜀兵於亭彝陵之地;先主奔回白帝城,趙雲引兵據守。忽馬良至,見大軍已敗,懊悔不及,將孔明之言,奏知先主。先主歎曰:“朕早聽丞相之言,不致今日之敗!今有何麵目複回成都見群臣乎!”遂傳旨就白帝城駐紮,將館驛改為永安宮。人報馮習、張南、傅彤、程畿、沙摩柯等皆歿於王事,先主傷感不已。又近臣奏稱:“黃權引江北之兵,降魏去了。陛下可將彼家屬送有司問罪。”先主曰:“黃權被吳兵隔斷在江北岸,欲歸無路,不得已而降魏:是朕負權,非權負朕也。何必罪其家屬?”仍給祿米以養之。

劉備一生很少犯錯誤。因為一個伏龍先生就根本不給他機會犯錯誤。但這次兵伐東吳大敗而歸,可以說是其政治生涯中少有的決策失誤。然而劉備就是劉備,要不然怎能爬到蜀國一把手的位置。作為一個封建社會統治者,他的那種知錯悔悟、勇擔責任的精神境界是普通的領導所不及的,這也正是劉備的高明之處,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頗值得後人學習。

一般而言,像劉備這樣的皇帝級人物,即便出現決策失誤,那也是寶玉上的一點點瑕疵而已,無須大驚小怪。他完全可以找借口為自己辯護,或者幹脆沉默,眾將誰會有何異議,說什麼“會有何麵目複回成都見群臣乎?”這讓同級別的統帥有些不可理解,這是不是太丟麵子了。難道又是劉備再一次玩摔孩子的遊戲?其實,知曉劉備的人都知道他一生興仁義之師,以匡扶漢室為己任,千萬不要汙辱他老人家。此次慘敗,真正讓劉備懊悔不已的並不是會給他的聲望和威信帶來多大的負麵效應,而是由於自己的任性給蜀國帶來的巨大損失,劉備可不是那種舍大義而取小義之輩,您想想:馮司、張南、傅彤、程畿、沙摩柯等幾員大將陣亡於前線,士兵傷亡更是不計其數,俗話說:誰家的孩子誰不愛。更何況劉備愛才如命,他能不後悔、不心疼嗎?“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雖然劉備不久後歸天,他本人並不能從中受益,但他的這種做人之道勢必會影響其屬下,使眾人效仿,從而及時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避免再犯,使蜀國事業蒸蒸日上。

更讓人回味和深思的是,當有人報告黃權已投降魏國,並建議將黃權家屬問罪之時,劉備說了一句肺腑之言:“是朕負權,非權負朕也。”遭受重大打擊之後如此寬宏大量,勇於將責任承擔下來是劉備領導藝術的突出體現,這和曹操一生行動的哲學:“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中我們不難看出曹操以殘酷、欺詐為能事,以自我為中心,讓天下所有人都向他負責,對他忠誠,反之則視為敵人,殺而快之。一副小人的嘴臉!要說人家劉備,的確是漢室宗親,具有一代帝王之風範。要知道,一個領導者最忌手下人背叛自己,那可是反過來打自己的嘴巴子,所以自古以來叛徒多名聲極差,下場可悲,更為原來的領導所不容,視為最痛恨的敵人,要不然反間計怎能屢屢奏效呢?劉備的做法卻出乎常人的預料,讓人欽佩,讓人感動。他把責任歸咎於自己,把黃權的背叛行為視為客觀形勢所迫,仍像平時一樣對待其家屬。這樣的厚遇能不讓眾將為其拋頭顱,灑熱血嗎?伴君如伴虎,在劉備這裏失靈了。因為他不會把自己的責任推諉給下屬,使下屬有了一份安全感,也就有了一份為劉皇叔打天下的忠心和豪氣。

在當時蜀國人們的心目中,劉備儼然是一位神靈,那可叫真龍天子啊。所以,名譽對他來說甚至要超過他的生命,他怎麼能夠犯錯誤,怎麼能夠失敗呢?劉備讓很多領導者感到自歎不如,他就敢於承認失敗,敢於承擔責任。結果,他的聲譽不但不會絲毫受到不良影響,反而會直線上升。即使事業暫時遭到挫折,手下人也不會一哄而散,因為他們認為這樣的領導值得同甘苦、共患難。於是大家會拿出百分之二百的幹勁,什麼困難也都迎刃而解了。對於領導者而言,敢於對自己的行動負責,這樣才能樹立起威信。

類似劉備的這種情況,在現實生活中不乏由失敗走向成功的範例。就拿山東壽光造紙廠來說吧,3年前還處於虧損狀態,近年來像一匹駿馬馳騁於全省同行業的先進行列。1989年在重重困難形勢下,該廠產量、產值、利稅、銷售等各項經濟指標均創曆史最好水平,其中實現利潤523.9萬元,完成出口產品交貨值1100萬元。

這樣好的效益是如何取得呢?在成功的背後還有一段艱辛的曆程:在開拓市場的戰略決策上,領導班子出現了一次重大失誤,結果造成工廠嚴重虧損,職工工資也無法下發,企業就要麵臨破產的危險。事件發生以後,原來的廠長引咎辭職,弄得人心惶惶,留下來一堆爛攤子無人打掃。在這危難關頭,副廠長陳永興毅然挑起了這個重擔。他組織召開了全廠職工大會,在會上,他並沒有將責任推諉給其他領導,而是主動承擔下來,並許諾要帶領職工使工廠起死回生,走出一條新路來。雖然沒有豪言壯語,但他樸實的話語感動了職工,更感動了上級領導,大家認識到陳廠長責任心強,是個好帶頭人,決心齊心協力,使企業扭虧為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