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5 員工行為規範設計
在同一個企業之中,所有員工應該具有一些共同的行為特點和工作習慣。這種共性的行為習慣,一部分是廣大員工在長期共同工作的過程中自發形成的,一部分則是企業理念、企業製度和風俗長期作用的結果,從員工總體上看尚處於不自覺的階段。這種共性的行為習慣越多,內部的溝通和協調越容易實現,對於增強企業內部的凝聚力、提高整個企業的工作效率都會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
一些重視管理的企業看到了共性行為習慣的重要性,有意識地提出了員工在共同工作中行為和習慣的標準——員工行為規範。這種行為規範的強製性雖然不如企業製度,但帶有明顯的導向性和約束性,通過在企業中的倡導和推行,容易在員工群體中達成共識和自覺意識,從而起到促使員工的言行舉止和工作習慣向企業期望的方向和標準轉化的目的。員工行為規範的作用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認識。現在,員工行為規範已經成為企業文化製度層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毫無疑問也是企業行為識別係統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1.員工行為規範的內容
根據企業運行的基本規律並參考很多企業的實際,無論是什麼類型的企業,從儀容儀表、崗位紀律、工作程序、待人接物、環衛與安全、素質與修養等幾個方麵來對員工提出要求,大概都是必不可少的。
1)儀容儀表
這是指對員工個人和群體外在形象方麵的要求,它可再具體分為服裝、發型、化妝、配件等幾個方麵。
從實際來看,新員工在企業的成長變化是一個從“形似”(符合外在要求)到“神似”(具備內在品質)的過程。而要把一名員工培養成為企業群體的一員,最基礎、最易達到的要求就是儀容儀表方麵的規範。
2)崗位紀律
這裏所講的崗位紀律一般是員工個體在工作中必須遵守的一些共性的要求,其目的是保證每個工作崗位的正常運轉。崗位紀律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1)作息製度,即上、下班的時間規定和要求。
(2)請銷假製度。
(3)保密製度。
(4)工作狀態要求。
(5)特殊紀律。
3)工作程序
這是對員工與他人協調工作的程序性的行為規定,包括與上級、同事和下屬的協同和配合的具體要求。工作程序是把一個個獨立的工作崗位進行關係整合、使企業成為和諧團結的統一體,保證企業內部高效有序地運轉。
工作程序一般又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1)接受上級命令。
(2)執行上級命令。
(3)獨立工作。
(4)召集和參加會議。
(5)和同事配合工作。
(6)尊重與溝通。
(7)報告的要求。
4)待人接物
由於現代企業越來越多地受外部環境的影響,企業對外交往活動的頻率、形式和內容都因此有較大的增加,對員工待人接物方麵的規範性要求不僅是塑造企業形象的需要,而且也是培養高素質員工的必要途徑之一。待人接物規範涉及的內容比較複雜,主要包括禮貌用語、基本禮節、電話禮儀、接待客人、登門拜訪等方麵。
5)環衛與安全
企業在環境保護方麵對員工提出一定的要求,不僅有利於營造和維護企業的良好生產、生活環境,而且對於塑造良好的企業視覺形象有直接幫助。保護環境規範主要有辦公室、車間、商店、企業公共場所方麵的清潔衛生及保護水源、大氣、綠化等要求,需要根據企業的實際需要而定。
6)素質與修養
提高員工的技術水平、工作能力和全麵素質是企業的重要目標之一。企業除了采取短訓班、培訓班、研修班、講座、進修等措施,建立必要的培訓製度之外,還必須激發廣大員工內在的學習提高的積極性。因此,許多有遠見的企業在員工提高自身素質與修養方麵做了相應的規定,並將其納入員工行為規範之中。
對員工在這方麵的要求,參加學習培訓容易比較明確具體,其他要求則一般相對“虛”一些,應根據企業發展目標和員工實際素質做出合理的規定。
2.員工行為規範的設計原則
由於員工行為規範的重要作用,對其進行設計和製定便成為企業製度建設和CI策劃中的一項主要工作。從其內容出發,並結合前麵的分析,我們認為要成功地設計員工行為規範,下列原則是應該是被充分考慮的。
(1)一致性原則。一致性是指:員工行為規範要與企業理念保持高度一致並充分反映企業理念;行為規範要與企業已有的各項規章製度保持一致,對員工行為的具體要求不能與企業製度相抵觸;行為規範自身的各項要求應該和諧一致,不要自相矛盾。堅持一致性是員工行為規範存在價值的根本體現,這樣的規範性要求容易被員工認同和自覺遵守,有利於形成企業文化合力,塑造和諧統一的企業形象。
(2)針對性原則。這是指員工行為規範的各項內容及其要求的程度要從企業實際,特別是員工的行為實際出發,以便能夠對良好的行為習慣產生激勵和正強化作用,對不良的行為習慣產生約束作用和進行負強化,使得執行員工行為規範的結果能夠達到企業預期的引導員工行為習慣的目的。沒有針對性、“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員工行為規範,即便能夠對員工的行為產生一定約束,也必然很空泛,而且對於塑造特色鮮明的企業行為形象幾乎沒有任何作用,從CI的角度來看是沒有什麼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