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特許經營企業的文化塑造(2)(1 / 3)

16.3.2 企業文化精神層設計——MI策劃

企業文化重在建設。CI策劃的核心任務是對企業理念、行為、視覺識別係統的規劃和設計,即設定完整的目標企業文化模式。這是進行企業文化建設與更新的基礎和前提。

精神層,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和靈魂。因此,進行企業理念識別係統策劃(MI策劃),構建目標企業文化的精神層,不但是進行企業行為識別係統策劃(BI策劃)、視覺識別係統策劃(VI策劃)的前提,而且也是整個CI策劃和企業形象戰略的關鍵。忽視MI策劃,或者說不重視企業文化精神層的設計和建設,必將嚴重影響整個企業文化建設和企業形象戰略的成敗。

企業文化精神層——理念識別係統主要由企業最高目標、企業核心價值觀、企業哲學、企業精神、企業道德、企業作風、企業宗旨等方麵構成。這幾方麵盡管角度不同、各有側重,有時在內容上還互有交叉,但它們在本質上又是和諧統一的。因此,在進行企業理念設計的時候,對這幾個方麵既應該有所區分,又不可機械分離,既要在內容上力求完整、全麵涵蓋,又不可單純在表達形式上強求一致。隻有做到曆史文化傳統與現代化管理思想相結合,企業曆史、現狀與未來發展要求相結合,才可能提煉和設計出具有企業特色、立足時代又超越時代的企業理念。

根據上述的指導思想,在進行企業理念係統設計時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1)實踐性原則。正確的思想從哪裏來?當然是從實踐中來。企業理念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企業領導者腦海中憑空臆造出來的,而是在企業長期經營發展過程中不斷總結提煉並積極吸收外部先進因素的結果,是企業實踐的產物。同時,企業理念作為對企業過去實踐活動的經驗總結和理論概括,又必須用以指導當前和今後的企業實踐,並在實踐中經受檢驗、得到發展。脫離企業實踐的“企業理念”不是真正的企業理念。因此,實踐性原則是MI策劃的第一原則。來自實踐,並不等於企業理念和實踐活動處在一個水平上,而是要有所升華、有所超越,沒有超越的理念是僵死的東西。

(2)個異性原則。企業自身的特殊性決定了企業在員工的群體價值觀、經營管理方針、分析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團體風氣等方麵的特殊性。對這些特殊性總結提煉的結果就形成了企業理念的個性特色。沒有個性、沒有差別的企業理念將導致缺乏活力的企業文化。個異性原則並不排斥對優秀企業文化理念共性的吸收,而是強調在共性的基礎上保持個性。許多企業的理念表述都大同小異,根本不能反映本企業的特點,甚至看不出行業差別及產品、服務的差別,這是很不應該的。

(3)持久性原則。企業理念是生產經營實踐的航標,應該能夠在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具有生命活力,而不是瞬間的、短暫的“曇花”一朵。企業理念要有持久的生命力,就要求MI策劃時必須站在曆史的高度,充分吸收當今一切最先進的社會思想文化觀念,而且要能夠把握社會前進的脈搏、預見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縱覽企業文化的浩瀚大海,可以看到許多長壽企業的理念曆經數十載而依然光彩照人,原因就在於能夠經得起時間的檢驗,具有超越時代的生命力。

(4)係統性原則。所謂係統性,是指所設計的企業理念要素應構成和諧完整的理念體係。考察現實中的企業,往往可以發現:有的企業文化理念很不完整,不是缺這個要素,就是少那個要素;有的企業文化各個理念要素表述含混不清,甚至相互矛盾。之所以出現這些問題,原因是多方麵的:一是並不真正重視企業文化,隻把它當作擺設;二是並不真正懂得企業文化,包括花了錢請來搞企業文化或者CI設計的所謂專業人士;三是並未真正下工夫,沒有在MI設計上有足夠的投入。這樣設計出來的企業文化理念層,不僅沒有什麼價值,反而敗壞了企業文化的“名聲”。

16.4 企業製度設計

16.4.1 企業製度體係的內容

企業製度體係主要分為工作製度、責任製度和特殊製度,其中工作製度和責任製度又合稱為一般製度。

1.工作製度

工作製度是指企業對各項工作運行程序的管理規定。工作製度是保證企業各項工作正常有序地開展的必要保證。工作製度具體有計劃製度、勞資人事製度、生產管理製度、服務管理製度、技術工作及技術管理製度、設備管理製度、勞動管理製度、物資供應管理製度、產品銷售管理製度、財務管理製度、生活福利工作管理製度、獎勵懲罰製度等。

2.責任製度

責任製度是指企業對內部各級組織、各類工作人員的權力及責任的規定,一般包括領導幹部責任製、各職能機構和人員的責任製和員工的崗位責任製等。責任製度的目的是使每個員工、每個部門都有明確的分工和職責,使整個企業能夠分工協作、井然有序、高效地運轉。

3.特殊製度

特殊製度主要是指企業的非程序化製度,例如員工評議幹部製度、總結表彰會製度、幹部員工平等對話製度、幹部“五必訪”製度(員工生日、結婚、生病、退休、死亡時幹部要訪問員工家庭)等。

在企業行為識別係統中,企業風俗及員工行為規範雖然都能夠反映企業理念對員工的要求,但它們不具備強製性或強製性較弱,而隻有企業製度帶有最明顯的強製性,因而對員工的言行起著最大的約束性影響,對整個企業形象的塑造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

16.4.2 企業製度的設計原則

建立企業製度體係,最根本的目的是要實現管理科學化、提高企業效率和效益,這就要求必須首先保證科學性,而企業製度無論其具體內容針對哪一方麵,歸根結底都是針對人,所以就必須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設計企業製度必須同時遵守下述7項原則。

1.充分傳達企業理念

企業理念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和靈魂,是製定企業製度的根本指導思想和最高原則。企業價值觀是企業製度所規範的企業一切活動的出發點,企業最高目標是它們的歸宿,企業哲學、企業宗旨、企業精神、企業道德、企業作風也分別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對企業行為發揮決定性的作用。與企業理念相悖的企業製度不但無助於企業目標的實現,反而會產生阻礙作用,必然會處處碰壁;不能充分傳達企業理念的企業製度必然是盲目的規定和要求,對企業目標的實現不會有多大的幫助。因此,符合企業理念的主旨、體現企業理念的目標和要求是設計企業製度要遵守的第一原則。

2.立足企業實際需要

建立一項製度,首先要問一個“為什麼”。答案當然是因為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等工作有需要。企業實際工作的需要是設計和建立企業製度的唯一目的,也是企業製度存在的價值。隻有符合國情和企業實際,才能滿足企業管理工作的需要,充分體現企業的特色。

為此,企業製度設計要努力做到四點。第一,根據企業需要來決定製度體係的構成,在借鑒發達國家和其他企業管理製度經驗的時候切忌不加取舍地盲目照抄照搬。第二,根據本企業員工的具體情況來擬定各項製度的內容,使製度不僅體現企業最高領導者的信心和決心,也與員工隊伍的整體素質相適應,以利於他們能夠很好地理解、接受和執行。第三,把企業實踐作為檢驗製度有效與否的唯一標準,並根據管理實踐及時評價和修訂、完善企業的製度。第四,充分反映本企業的管理特色,因為好的企業製度體係是對企業理念、企業的行業特點、企業規模和業務、企業管理水平、員工隊伍狀況等企業特色的直接反映。

3.由主及次分類製定

做任何事情,都要善於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麵,企業製度的設計也是如此。一般來說,應該首先製定那些涉及麵最廣、對企業運行最為重要的主要製度,然後以這些主要製度為框架,分門別類地擬定其他的次要的製度或帶有補充規定性質的製度。按照這一原則製定出來的企業製度體係,係統性強,結構清晰,主次得當,而且不容易出現遺漏,即不容易出現製度約束不到的“盲點”和“死角”。

一般來說,無論什麼性質、何種行業、多大規模的企業,財務製度、生產經營管理製度、人事製度、分配製度等都是主要的管理製度,有了這些主要製度,企業的運行就有了基本的“準繩”。在此基礎上,根據企業自身特點再製定其他的有關製度就有章可循了。

有了主要的管理製度以後,著手製定其他的製度時就應該把重點放在各項責任上。如果沒有領導幹部責任製、職能部門和人員的責任製、員工的崗位責任製,企業的各項管理製度由誰來執行呢?從重要性來看,各項特殊製度一般總是最後製定。

4.相互兼顧整體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