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特許經營企業的文化塑造(1)(2 / 3)

8.優化功能

優秀的企業文化一旦形成,就會內生一種無形力量,對企業經營管理的方方麵麵起到優化作用。例如:當企業目標、決策偏離企業價值觀軌道時,它可以自動加以糾正;當企業組織機構不合理或運轉失靈時,它可以自動地進行調節;當領導者的行為和員工的行為有悖於企業道德規範時,它可以自動地加以監督和矯正。實際上,企業文化的優化功能不僅體現在“過程”之後,即對錯誤結果進行修正,而且也體現在“過程”之前和“過程”之中,對組織活動和個人行為起到必要的預防、警示和監督作用。

9.增譽功能

企業文化比較集中地體現了企業的基本宗旨、經營哲學和行為準則。優秀的企業文化通過企業與外界的每一次接觸,包括業務洽談、經濟往來、新聞發布、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和公關活動,甚至通過企業製造的每一件產品、企業員工在社會上的每一次言行,向社會大眾展示著本企業成功的管理風格、良好的經營狀態和積極的精神風貌,從而為企業塑造良好的整體形象,樹立信譽,擴大影響。企業文化是企業一項巨大的無形資產,為企業帶來高美譽度和高生產力。

16.1.4 企業文化的整合功能

企業文化管理是基於“以人為本”的理念,以人為管理的主體,通過對具有統一的理想信念、價值觀念、行為規範和心理特性的企業群體意識的培養,和企業製度文化、物態文化的構建,形成最佳經營管理機製的一門新興管理理論。

企業文化整合就是指有意識地對企業內不同的文化傾向或文化因素通過有效的整理整頓,並將其結合為一個有機整體的過程,是文化主張、文化意識和文化實踐一體化的過程。企業文化要實現從無序到有序,必須經過有意識的整合。雖然完全自由放任的文化整合過程是可以實現的,但是,這一過程的緩慢和持久,以及其整合方向的隨意性,很難適應企業的發展,甚至不利於企業的發展。也就是說,企業文化整合首先是對企業內部不同文化或文化因素的一體化整理和結合,從而形成統一的文化主張和文化體係。

企業文化整合的過程,是企業群體的共同意識、共同價值觀調整、再造的過程。企業的文化與組織、技術、管理整合相比,是隱性的且根植於員工頭腦中,實現其整合較困難。對企業文化整合可理解為對各種企業人群的文化觀念係統在不同的層次、水平、層級上的整理與結合,是企業文化和企業生產經營方麵的互相作用並形成一致的價值認同。文化整合的概念,是在研究不同複雜程度的文化時所使用的一種方法論,它不是關於進化的結論,而是對幾種文化類型的整合。文化是在不斷的整合中實現進化和變遷的。企業文化整合既是一個文化變遷的過程,也是文化再造和文化創新的過程。企業文化整合需要運用一定的方法和按照一定的程序進行。

企業文化整合有兩種不同的情況:同一企業內部文化內容各要素的整合;同一時空中不同企業文化之間的整合。前一種文化整合實際上是指當企業處於一般的平穩發展期時,占據主導地位的主流文化彌散、滲透到企業的各種亞文化中。當企業處於轉型、變革等劇烈變遷期時,由於原有的主流文化受到挑戰,各種外來文化、本企業傳統文化、現代文化交織在一起,相互碰撞和衝突。這時的文化整合是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適應、協調,並在此基礎上,通過選擇、綜合合適的文化成分,進行文化創新,形成新的主流文化。也就是說,企業文化整合分為企業內部文化內容和要素之間的整合及企業之間文化的整合。企業文化整合的過程需要全體員工共同的參與,需要各方堅持寬容的精神,加強理解的意識,進行創造的活動。但在操作上,則要求企業文化建設者付出更多的勞動,承擔更多的責任。這是由文化的實際狀態決定的,同時也是企業發展對文化的更高要求。

企業文化整合就是實現一個企業從無序到有序的文化梳理過程。一個企業經過大規模的改革或創新活動之後,也必須經過整合,才能提升到更高的水平。隻有經過整合的文化,才會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才能抵製不良外來文化的衝擊,才能長期保持自己的特色。通過整合,才能使企業和文化體係各部門之間關係和諧,達到健康的發展狀態。

16.1.5 企業文化的傳播

企業文化是社會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一種以管理為目的的文化。它同樣也離不開傳播,要依賴傳播來建立和發展自身。現代企業傳播不能僅以知名度、理解企業、形成友好態度為目標,而且還應以相互主體性的確認和價值共有關係的形成及通過這一點創造企業、社會與文化間相互成長的機會為目標。從其實質上來講,這是一種企業文化主張的傳播。

企業作為一種組織,沒有傳播,企業文化不會產生;沒有傳播,企業文化也難以延續、變化和發展。而傳播大體可分為三類,即人際傳播(包括個體與群體傳播)、組織傳播(指有正式建製的組織、部門、企業等的傳播)和大眾傳播(指以大眾媒體為依托的傳播)。企業內部存在著大量的人際傳播,在組織之間也存在著大量的組織傳播。企業作為一個經濟組織,必須借助於大眾傳播,讓廣大社會大眾特別是廣大消費者認可本企業及其產品。在一定的曆史條件下,某一企業在其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共同價值觀、精神行為準則及在規章製度、行為方式和物質設施中外在表現出來的企業文化,必然要圍繞著相應的組織目標在企業內部成員之間和企業與外部環境之間進行信息傳播,以協調企業的各種關係,實現內部的文化認同、外部的文化認可,不斷增強內在凝聚力和外在影響力。

企業文化傳播主要是組織傳播。在實踐中,按照傳播範圍的不同,企業文化的傳播可分為企業內部傳播和企業對外傳播。其中,企業文化內部傳播指的是通過各種手段和方式,在企業全體員工中加強、深化交流和溝通,形成對企業物質文化、製度及行為方式、企業精神和價值觀的共識,以減少甚至消除企業內部衝突和分歧,以便於文化整合並形成一體化的風貌。企業文化外傳播則是全麵、準確地對外展示、傳播本企業的文化,最終在社會公眾心目中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象,塑造兼具文明度、知名度和美譽度於一體的企業形象,促使企業與其他組織間關係及行為的協調,從而保證企業具有良好的運作環境。傳播是人們為實現某種目的、憑借各種象征意義的符號而進行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信息交流與溝通活動。企業作為一個經濟組織,組織傳播是其主要形式。

16.2 企業家與企業文化

16.2.1 企業家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企業家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企業家是企業文化的締造者

由於企業家在企業中所處的特殊地位,他們對企業承擔了更多的責任,相應地,對企業的經營哲學、企業精神、企業價值觀等也都能施加較大的影響。企業文化要形成體係,就更離不開企業家的總結、歸納和加工,離不開企業家的聰明才智及對企業文化建設的高度重視。很多企業的企業文化的內容甚至就是直接來自於企業家的思想和主張。

2.企業家是企業文化的設計者

企業文化建設要對企業自身有一個正確的市場定位,要找到建設企業文化的重點,要尋求建設企業文化的切入點,而這些都需要企業家這樣的核心人員進行決策。企業文化的形成是企業內員工共同創造的結果,但企業文化的主導理念、企業價值觀、企業道德也必然由企業家認同而逐步確定形成。企業文化從自在的文化發展到自為的文化,成為指導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理念,成為凝聚員工的力量,也隻有在企業家的指導下才能達到。企業家的決策權、號召力是企業內其他任何人都不可替代的。企業家在設計企業文化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受到社會價值觀、企業傳統、企業製度和員工中已形成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的製約,但也決不能因此否認企業家在企業文化設計中的作用和地位。

3.企業家是企業文化的積極倡導者

企業是由不同個性、不同觀念的人員組成的集合體。隨著市場經濟體製的確立,人們思想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而一個企業要求有自己獨特的被全體員工所共同認可的文化。對於企業文化而言,隻有造成一種氛圍,形成一種力量,並通過多種渠道加以宣傳,才能使這種文化在員工心中內化成為每一個員工的價值觀。這就要求企業家不僅要設計企業文化的主導理念和建設方案,而且還要對所提倡的文化精神進行大力的宣傳、推動和灌輸。隻有這樣從上至下的推動,企業價值觀才能內化為員工的心理定勢,進而提升成為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才能對每一個員工具有感召作用和凝聚作用,才能成為企業無形的力量。由於企業文化建設涉及企業的各個環節,沒有企業家的強有力的推動,企業文化即使設計得再好,也不可能取得卓有成效的成績。

4.企業家是企業文化的管理者

企業家對企業文化的管理貫穿在企業發展的全過程中,他所做的一切,就是要在企業中形成預期的文化。為此,他要使員工明白企業提倡什麼、反對什麼,要及時處理推行新文化的過程中產生的矛盾和問題,必要時還要對企業文化進行修正和補充。通過管理企業文化,企業家就能有效地管理企業。

企業家作為企業文化的塑造者,一方麵要對企業已有的文化進行總結和提煉,保留其積極成分,去除其消極因素;另一方麵又要對提煉後的文化進行加工,加入自己的信念和主張,再通過一係列活動將其內化為職工的價值觀,外化為職工的行動。這就對企業家的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企業家的品格、智慧、膽識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文化的水準。

5.企業家是企業文化與時俱進的推動者

企業文化建設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企業文化一經確定,一方麵,人們總是習慣於已有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具有變革的惰性和規避非確定性的傾向,企業文化的與時俱進必然存在很大的阻力;另一方麵,如果沒有持之以恒的努力,由於受客觀和主觀條件的變化,企業文化在實踐過程中也必然會發生微妙的變化,這種變化往往是不自覺的,它既可能向積極的方向發展,也可能向消極的方向發展,而當企業文化向消極的方向發展時,人們發現到它時,它的劣性和惰性往往已變得十分強大。保持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力,企業文化建設也必須與時俱進,要朝著適應企業發展、社會發展的需要而向前發展,但這種發展,對企業來說,必然是全麵的變革,帶有全局性質。同時,要推動企業文化的不斷發展,打破束縛企業發展的惰性文化,更新和發展企業文化的內涵,需要掌握全局的具有敏銳觀察力和較強哲學思辨能力的人來領導,需要有很大的權力支撐,這一任務也隻能落到企業家頭上。

16.2.2 企業文化與企業家的相互作用

1.企業家素質決定了企業文化的主導理念

企業家,從一定的意義上說,並不僅僅指其在企業中的位置,更是一種才能和精神的結合,是素質的表現。企業文化中的核心價值觀正是這種素質的體現。因此,可以說,企業家素質的高低決定了企業文化的優劣。企業家具有怎樣的追求,秉承怎樣的理念,企業就會呈現出與這種價值理念相匹配的特點,就具有怎樣的企業文化。要建設具有本企業特色的企業文化,確定先進的、正確的價值觀,需要企業家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企業家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的形勢下,堅持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並在市場經濟體製下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與社會主義精神相吻合的競爭意識、開拓創新意識、持續發展意識、效率意識、民主與法治意識及誠信意識。企業家要具有哲學家的洞察力和思維能力。企業家自身素質高了,才能提出先進理念,才能善於捕捉員工中的先進思想和行為,把握社會意識發展的方向,建設和發展先進的企業文化。而隻有先進的企業文化,才能統一員工的價值觀,規範員工的行為,引導企業健康發展,激勵員工為民族振興、祖國強盛和人民富裕而奮鬥。相反,企業家素質不高,很可能建設的是落後的和腐朽的企業文化。社會主流文化和企業文化的衝突、員工潛意識中優秀傳統文化道德傾向和企業文化的衝突必然導致企業的不和諧,腐蝕部分員工的精神世界,危害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這是我們所不想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