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神武(1 / 2)

神武郡,暮雲帝國都城所在。

其版圖麵積是暮雲帝國五十個郡中第二大的,僅次於南海郡。但南海郡是典型的地廣人稀,地貌也以灘塗為主,與人口稠密、物產豐饒的王土之中神武郡是不能比的。

陳牧之帶著仲宸穿過永樂郡,來到神武郡境內時,已是晚春三月。樹木都已抽出新枝,一路上鶯鶯翠翠,心情也格外疏朗。

陳牧之是個很和藹的人,沒有什麼架子,旅途之中對仲宸也是照拂不少,讓仲宸感到很是溫暖安全。他還給仲宸講了許多宮廷禮儀,仲宸也都一一記下了。

又走了將近三日,來到一處長牆,自路心向兩邊延伸出去,望不到邊際。城門兩邊列著兩隊士兵,一個門尉裝束的軍官,在帶著幾個士兵對路人進行盤查。

進得門去,仲宸問道:“院尊,這長牆一直修到了哪裏?”

陳牧之笑笑,說道:“這不是什麼長牆,是神武城。”

仲宸大驚,原以為這神武城作為帝都,必是輝煌雄偉的所在,沒想到竟是如此普通,牆高三丈,雖然比普通的城牆略高,但比起壽陽城,卻是要低一些的。而且這城內,也沒有如何繁華,四處散落著農田,夾雜著許多農舍,與郊野並無二異。

陳牧之看著仲宸臉上的驚色,哈哈一笑,說道:“準確的說,這是神武城的外郭,郭牆周長四百裏,郭內圍攏麵積方圓一百裏。再向前走,還有外城、內城和皇城。”

“什麼!”仲宸再次大驚失色,沒想到僅僅是外郭,便是方圓一百裏,竟比某些小郡的全域還大!也不知這外城、內城和皇城該有多麼宏偉。

“為何要修築如此寬廣的城郭呢?”仲宸不解的問道。

“也是前車之鑒啊。史上發生過藩軍作亂,其中有兩次攻入帝都。一次是廢帝嘉定四年,河西軍都督桓冰,傭兵入城,妄行廢立之事。另一次是哀帝宣和三年,靈武軍都督蘇和,圍困帝都,連哀帝在內的王公貴族、城內百姓,竟全部被活活餓死。睿武帝中興之後,便築了這四百裏長郭。一來作為折衝屏障,二來敵人不可能將四百裏長郭盡皆圍住,三來也保障了部分農田、水源,算作戰時之資吧。”

仲宸聽得暗自咋舌。忽然又想到一個問題,問道:“若是這外郭守將叛變,反將神武圍困,那時外援受阻,內城困頓,豈不是大事壞已?”

陳牧之讚許的望著仲宸,說道:“宸兒小小年紀,便能想到此節,真是人中龍鳳啊。這個問題,睿武帝也早已想到,為此他將四百裏長郭分作四段,分別派遣四位將軍帶兵駐守。而外城周邊,還設立了南北兩個銳步營,人數也與外郭相當。而且所有的軍糧儲備,都置於外城之內。因此這外郭守軍,便是受了外城的節製,不敢妄動了。”

仲宸輕輕點了點頭。心道,大人們的思慮真是綿密啊,也許這就是所謂的“政治”吧。

又向前走了整整一天,這才看到神武城的真容。當它映入眼簾時,盡管仲宸之前做了充足的心理準備,但還是被震撼到了。

外城是一道高大雄偉的城牆,高足足有六丈,比壽陽城高出一半,城底寬六丈,城頭寬三丈,估計容得下八騎並駕齊驅。城牆是用巨大的花崗岩石砌築,每塊至少也得一丈長,看著異常堅固。角樓、甕城、女牆都是設置周全嚴密,每邊城牆至少設了四五十個馬麵。城外還有一道寬三丈的護城河,從河水的顏色判斷,這河道至少深一丈有餘。

據陳牧之講,神武城的正中原有一座小山,整個山體是一塊完整的巨石,方圓四裏,高三十丈,堅硬無比。太祖定都於此時,發民工十萬,日夜雕鑿,耗時兩年,硬生生的將這小山修整成兩個巨大的平台。底層平台高出地麵十丈,上層平台又高出底層平台十丈。而內城和皇城,便分別修築在這兩層平台之上。

因此這神武城從遠處望去,好像三層麵餅摞在一起一般。最高處一層是皇城,中間一層是內城,最下麵是外城。

內城裏多是達官貴戚,而皇城便是三宮六院了。這兩座城高高的置於外城之上,顯得無比莊嚴神聖。裏麵鱗次櫛比的亭台樓閣、水榭花台,無論在神武城的任何地方都看得清清楚楚。

皇城之內,還有無數條小溪從岩石上,從水渠裏,從花叢中流向下方的內城,又從內城流到外城,彙入護城河,仿佛畫卷中的仙宮一般。想必那皇城之內,有著許多泉眼吧。

皇城、內城、外城的城頭,都有衣甲鮮明的士兵,在來回走動巡邏。連接在內城和外城之間的寬闊斜道上,人頭攢動,車水馬龍。有打馬的,有乘轎的,有挑擔的,甚至還有推車的,真是熱鬧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