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李彥宏更喜歡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這一問題。
日本互聯網發展早期基本上是雅虎一家獨大,後來穀歌殺入日本市場才改變了原有的格局。但是它們在中國市場排名分別是第二、第三名。既然百度在中國市場上知道怎麼打敗它們,那麼在日本市場上麵李彥宏也是非常有信心做到這一點的。而且實際上,百度在中國市場也曾經是後來者,穀歌先於百度一年多殺入了中國市場,而雅虎和其他搜索引擎啟動得更早。但是百度依舊做到了後來者居上,通過追趕,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到了今天擁有大約2/3的市場份額。
李彥宏的言下之意是百度在日本市場也同樣會經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追趕過程。
李彥宏曾經說過:“百度在搜索領域具有明顯的技術優勢,而這是進軍日本市場的‘原動力’。”但是,想要打敗日本市場目前最強大的兩個對手,技術絕對不是唯一的決勝因素,李彥宏的秘密武器則在於“文化”,在於百度要比其他的對手更加了解日本文化,這種了解不僅僅在於兩種文化有著地緣上的接近,更在於兩國文化深遠的曆史淵源。
以日文書寫為例,日文分假名和漢字。假名又分平假名和片假名兩種。平假名用以標示日本固有的單詞發音或日語漢字發音,片假名則用以標示外來語、擬聲語、擬態語。從計算機技術的角度來看,中文和日文的相似性則大於中文和英文的相似性,而這也就意味著,百度在中文搜索市場的模式是完全可以複製到日文搜索的市場。李彥宏相信,這種文化上的淵源也將讓百度在日本搜索市場上麵擁有和穀歌與雅虎同樣的發展機會,甚至在日本本土化方麵,還可以略勝一籌。
日本市場的語言、文化,與中國有很多相似之處。從語言上來看,它使用的漢字也是詞和詞中間沒有空格,這和英文非常不一樣,所以它也有一個分詞的問題。從文化上來看,它歸根到底還是帶有著非常濃厚的東方色彩,或者說帶有更多的中國古代文化的痕跡。這種文化,中國人理解起來是非常容易的,但是美國人理解起來未必就那麼容易了。
而且,無論是人才本土化,還是產品本土化,我們都可以理解為百度想要利用這種“文化”的淵源關係,尋找到一條更加快捷、更加準確的途徑,從而幫助百度日本盡快擴大在日文搜索市場的份額,站穩腳跟。
現如今,百度在日本已經成為了排名第四的搜索引擎,打敗了日本本土的幾個競爭對手,但是離前三名的成績還非常遙遠,“我隻能給它打60分,算是及格吧。”李彥宏第一次給百度的國際化成績打分。
由此可見,前途是無限光明的,但是百度的道理也將是漫長而艱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