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組長要注意觀察、了解組員的心理需求,盡量滿足組員合理的心理需求,隻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組員的工作積極性。
如何讓員工無私奉獻
通常情況下,成功的管理人員之所以成功就在於他們能夠掌握良好的溝通技巧與協調能力。
班組長在職場中溝通的途徑包括與上司、同事、下屬、顧客,甚至供貨商的溝通。因為互動是雙向的溝通,所以有效的溝通,取決於信息發出者必須發出清楚的信息,而信息接收者必須分清信息並予以確認,建立良好的溝通,雙方都有責任。
個人溝通的基本模式
溝通是為了一個設定的目標,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個人或群體間傳遞,並且達成共同協議的過程。
溝通有兩種基本模式,即語言溝通和肢體語言溝通。
語言溝通包括口頭語言、書麵語言、圖片或者圖形;肢體語言的溝通包括我們的動作、表情、眼神。
溝通的模式有語言和肢體語言這兩種,語言更擅長溝通信息,而肢體語言更善於溝通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思想和情感。
職場溝通的路徑
(1)與上司的溝通。
①支持、盡責:尤其對上司的弱項積極以支持。
②執行指令:聆聽、詢問、響應。
③了解下屬情況:定期做工作彙報,自我嚴格管理。
④為領導分憂:理解上司、敢挑重擔、提出建議。
⑤提供信息:及時給予問題反饋、工作彙報、溝通信息。
(2)與下屬的溝通。
①關心:主動詢問、問候、了解需要與困難。
②支持:幫助解決問題、給予認可、信任,給予精神、物質幫助。
③指導:誘導、反饋、考核、在職輔導、培訓。
④理解:傾聽、讓下屬傾訴。
⑤重視:授權、信任、尊重、認可。
⑥得到指示:清楚的指令、不多頭領導、健全溝通渠道。
⑦及時的反饋:定期給下屬工作上的反饋。
⑧給予協調:溝通、調解、解決衝突。
(3)與同級溝通。
①尊重:多傾聽對方意見,重視對方意見,不背後議論。
②合作:主動提供信息,溝通本部門情況。
③幫助:給予支持。
④理解:寬容、豁達。
有效溝通的方法
(1)向上司報告。下屬向上司報告是一項工作義務,接受一份工作的指令後,若沒有向上司報告進度及結果,可以說這份工作仍未結束。
但在與上司溝通時,可以正當地要求上司:提供對事情的看法;提供更多的信息;對複雜的問題提供建議;指引適當的方針;提供支援與保護。
同時也應該提供給上司分析清楚問題的內容;各種行動方案以及選擇建議;選擇該項行動方案的理由及思考經過;執行該項行動方案的預期結果,以及應變計劃;工作的進度報告。
有效報告需注意三個方麵:
①對象:需向“直接主管”報告,避免越級報告。
②時機:把握好時機。
當您做好計劃的時候;
報告過程最新的進度;
緊急狀況的報告;
工作完成時。
許多人對主管的報告不夠,以致造成上司有失去掌控的感覺,有時因為缺少溝通,以致造成的後果令上司大吃一驚,那結局可想而知,若想在工作中得到上司的支持,應盡量保持良好的報告性。
③原則:一般報告分為口頭與書麵兩種報告,其中共同的原則包括:簡潔,正確,不要遺漏重點,避免報喜不報憂。
(2)對下屬下達命令。命令的目的是讓下屬照上司的意圖完成特定的行為或工作。
下達命令需注意下列的5W2H,也就是對象、任務內容、何時完成、地點、數量、如何做、做這任務的原因。
另外在下達命令時,還需要考慮下屬的意願與能力,來決定下達命令與對下屬支持度的強弱性。下達命令,口令清楚是基本要件,所以要因人、因事、因地製宜地給予指令,以達到最好的效果。
(3)跨部門間的溝通協調。平行單位之間的溝通,“雙贏思維”是最好的結果。所以若要做好平行單位之間的溝通協調,有三個重點:
①自己的態度:當要與對方溝通協調時,必須要有願意讓一步的態度,否則雙方僵持不下,那就無法達到溝通的目的。
②思維模式:必須往上一層思考,不要拘泥於現況,要能跳出現在的執著點。
③規章製度:有些溝通協調,不是人的因素,要能找出真正的關鍵,若是公司製度麵的關係或是流程麵的關係,則需從製度麵著手。
(4)接受命令的技巧。上司評估下屬的表現,有兩方麵:一個是工作結果,另一個是工作的態度,所以有人可能會不解,為什麼工作努力,也完成了績效,卻沒得到上司的賞識,這時就要考慮工作的過程中,有時因為不經意的行為與態度,造成主管對下屬負麵的形象。比如說:
①主管叫我們的名字時,我們是否積極響應,還是有氣沒力的響應?
②主管布置工作時,我們是否備好紙筆準備記錄呢?常會看到有些下屬兩手空空到主管麵前,讓人覺得不夠專業,態度也不積極。
③對於上司交代不理解之處,應詢問清楚,不要裝懂。
④最後,必須與主管確認指令內容,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溝通偏差。
如何善用表揚與批評
班組長的合理角色是一個協調與管理者,工作是接受任務,然後計劃並組織部門同事協作完成。因此,班組長的職責就是按輕重緩急來計劃、實施每項任務,並整合人力、時間、費用與工作內容等。
協調就是指管理人員為調整大家的工作方向,達到觀點、理念的基本一致,或者為了更好地完成任務,而對某一特定問題與有關人員聯係,彼此交換意見,借以保持雙方的和諧與融洽。簡言之,協調的意義,不僅包括目標與觀點的共識,還包含問題意識與職務意識的鼓舞及士氣的提升。
工作協調溝通要領
(1)應有的態度與作為。
①信任別人,不懷疑他人的誠意與心智。
②關心並珍惜彼此關係,對觀念上的差異願意溝通。
③接納外來影響,並願意改變自己。
④運用傾聽來了解他人。
⑤運用傾訴而被人了解。
⑥從雙方共同點開始溝通,再慢慢解決分歧。
(2)與同事溝通的基本原則。
①以解決問題為前提。
②不要有先入為主的觀念。
③互相尊重。
④不要有門戶之見。
⑤雙贏的觀念。
(3)用溝通代替命令。
①提升下屬積極接受命令的意願。
②讓下屬事前參與。
③讓下屬明白事情的重要性。
④讓下屬提出疑問。
⑤用反問的方式。
⑥確認下屬的了解程度。
⑦共同探討狀況、提出對策。
⑧讓下屬感到被信任。
工作協調溝通原則
(1)要有高度的自信心。這是堅持要求的心理基礎與前提。自信,就是既相信自己的要求合理、合情、合法,又相信別人一定會考慮自己的要求。
(2)避開拒絕的鋒芒。人們在堅持要求時,常見的錯誤有:
①質問拒絕的原因:如一個勁地問“為什麼你不同意呢?”“我的要求不是很合理嗎?為什麼不答應呢?”“你完全可以答應我,為什麼不呢?”這種說法給人的印象似乎是拒絕得沒有道理。
②抱怨自己:如說:“唉,我知道你不會答應我的。”“哼,我這個人你看不上眼呀!”這種說法看起來是自責,實際上是抱怨別人。
③攻擊、埋怨他人:如“你這個人怎能這樣?”“我與你這麼要好,這麼點小小的要求都不能答應,”甚至有時候直接攻擊別人的人品。
④威脅、恫嚇他人:如:“不行,這項任務一定要完成,不然就扣發獎金。”、“如果你不答應我的要求,後果你看著辦吧。”
以上四種做法有幾個共同特點,都認定別人拒絕自己的要求是無理的,並針鋒相對。這種做法的後果就是直接造成雙方的對抗態勢,反而會把關係搞僵。堅持要求的第一個要領就是避開他人拒絕的鋒芒。
(3)要有靈活多變的策略。在“提出要求——拒絕要求——堅持要求”的結構中,堅持要求是“要求”的延續,但不應該是“要求”的簡單重複。
“重複式”的堅持要求時常可見。這種方式不但無效,而且使人心煩。而堅持要求的恰當行為則應是變換要求的角度、方式、口氣……這樣常能取得好效果。
(4)不直接批駁拒絕。要解決他人拒絕時提出的理由堅持要求時,好的方法並不是去直接反駁他人的拒絕,而是接過他人的拒絕話語,加以“軟性”處理,化解他人的拒絕。
如何在班組導入良性競爭
班組長在日常工作中的溝通主要是針對班組成員,所以尋求與下屬的良好溝通對班組長開展工作極其重要。
了解下屬類型
在不同的情況下,班組長要麵對各種各樣的下屬:一是班組長年輕,而小組成員都是資深的老員工;二是小組的組員來源不同,時常有衝突;三是小組成員沒有工作的積極性和熱情。
在不同的情況下與不同的人一起工作,遇到挑戰時,最重要的是要耐心地去了解員工的想法。如果對員工一無所知,那怎麼可能做好溝通呢?班組長必須了解下屬的一般心理。
員工的一般心理
(1)誰都想支配自己的行為,不想如同木偶一樣被人任意操縱。
(2)希望上司客觀地評價自己的能力,如果知道上司對自己有所期待,願意全力以赴。
(3)想回避被人強製、糊弄的事情,希望上司聽取自己的意見。
(4)自己所做的事不想被人輕視、恥笑或當作笑柄。
班組長向員工提出問題,然後耐心聆聽,便可使雙方的溝通更加有效。當然,態度必須誠懇,耐心地發問、聆聽和觀察。
與下屬溝通的注意事項
在與部下打交道時,作為班組長要做到不惱怒、不苛求、不偏袒,要有主動姿態。實際工作時應注意:
(1)率先表明自己的態度和做法。當有難題要應付時,部下都盯著上司,如不及時闡明態度和做法的話(哪怕是錯誤的),部下會認為上司很無能。同樣,要想和部下打成一片的話,必須先放下“架子”,不要高高在上,要有適宜的言行舉止。
(2)批人不揭“皮”。現場人多,即使部下做得不對,如果當著大家的麵訓斥部下的話,會深深挫傷其自尊心,認為你不再信任他,從而產生極大的抵觸情緒。記住:誇獎要在人多的場合,批評要單獨談話,尤其是點名道姓的訓斥,更要盡量避免。
(3)交流時間長不如短,次數少不如多。頻繁短時間接觸部下,部下更容易感到親近,更容易知道你在注意他、關心他。
(4)要想人服,先讓人言。縱使說服的理由有一百條,也別忘了讓員工先說完自己的看法,不要連聽都不聽,不聽等於取消別人的發言權,是不信任的最直接表現。
與下屬溝通的技巧
(1)傾聽技巧。傾聽能鼓勵他人傾吐他們的狀況與問題,而這種方法能協助下屬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傾聽技巧是有效影響力的關鍵,而它需要全神貫注與相當的耐心。
傾聽技巧由4個個體技巧所組成,分別是鼓勵、詢問、反應與複述。
(2)氣氛控製技巧。安全而和諧的氣氛,能使對方更願意溝通,如果溝通雙方彼此猜忌、批評或惡意中傷,將使氣氛緊張、衝突,加速彼此心理設防,使溝通中斷或無效。
氣氛控製技巧由4個個體技巧所組成,分別是聯合、參與、依賴與覺察。
①聯合:以興趣、價值、需求和目標等強調雙方所共有的事務,造成和諧的氣氛而達到溝通的效果。
②參與:激發對方的投入態度,創造一種熱忱,使目標更快完成,並為隨後進行的推動創造積極氣氛。
③依賴:創造安全的環境,提高對方的安全感,而接納對方的感受、態度與價值等。
④覺察:將潛在“爆炸性”或高度衝突狀況予以化解,避免將討論演變為負麵的或具有破壞性的。
(3)推動技巧。推動技巧是用來影響他人的行為,使之逐漸符合自己的議題。有效運用推動技巧的關鍵,在於以明白具體的積極態度,讓對方在毫無懷疑的情況下接受意見,並覺得受到激勵,想完成工作。
推動技巧由4個個體技巧所組成,分別是回饋、提議、推論與增強。
①回饋:讓對方了解你對其行為的感受,這些回饋對人們改變行為或維持適當行為是相當重要的,尤其是提供回饋時,要以清晰具體而非侵犯的態度提出。
②提議:將自己的意見具體明確地表達出來,讓對方能了解自己的行動方向與目的。
③推論:使討論具有進展性,整理談話內容,並以它為基礎,為討論目的延伸而鎖定目標。
④增強:利用增強對方出現的正向行為(符合溝通意圖的行為)來影響他人,也就是利用增強來激勵他人做你想要他們做的事。
與下屬溝通的基本原則
班組長要想成為成功的管理者,獲得更大的進步,就必須學習與下屬溝通的一些基本原則。溝通管理學提出一些溝通技巧,可以幫助與員工發展或維持友好合作、群策群力、有建設性的工作關係。
如何對員工進行物質激勵
說服是指向他人遊說,使其同意並行動起來。說服能力是一個很重要的溝通交流能力,是管理過程中消除障礙、獲得支持的重要手段。班組長隻有提高說服能力,才能更好地集合有限資源,完成班組任務。
說服別人要具備的條件
跟產品銷售一樣,要說服別人去購買它,先決條件就是銷售人員要掌握一定技巧,並清楚這個產品有什麼特點和益處,人們在什麼情況下需要它。嚴格說來,說服也是一種銷售,隻不過銷售的“產品”是自己的理念和想法。
說服要具備以下條件:內容明確,條理清楚;結果和前景的可期望值;風險,應對辦法;平時建立友好、信賴的關係;強大的精神力量;掌握說服技巧;了解他人的興趣和想法;事前疏通與氛圍的製造。
如何有效地說服別人
具備說服的條件後,要注意說服的技巧,引起他人的興趣,消除其顧慮,才能打動人、說服人,事半功倍。
說服的方式有:有事實或親身體會等依據;靈活運用數字、數據、統計結果;增添專家等權威的意見;有理論性(如因果關係等);靈活運用視聽等工具;考慮關心、期待、利害關係。
說服員工的要點
(1)具有耐心,增加說服工作的時間和次數。
(2)非常了解員工的性格和特點,有針對性地展開。
(3)從他人的立場出發,考慮說服時應用的態度。
(4)不要一味地模仿他人,要發揮自己的長處和特點。
(5)與其使用高壓政策采取強迫,不如從理解員工開始。
(6)有效的說服工作是建立在日常的人際關係或相互信賴的基礎上的。
做好事前疏通
事前疏通也是說服的一種方式。很多事情,如果拿到正式場合來討論,臨時讓大家表態和拍板的話,大家會出於逆反、自我保護或想表現等心理,往往跟你唱反調,得到你不想見到的結果。
如果事前打招呼,人們就會覺得你很尊重他,隻要不是觸動他的根本利益,一般都會同意和支持你。
另外,人們還有一種從眾的心理,隻要有人表示支持和不反對的話,其他人一般都會附和,不再提出異議。
(1)需要事前疏通的場合。
①參與人員的專業和負責的領域不同,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不同,僅靠會議等形式不一定能夠解決。
②在會議中突然提出方案時,可能不會有好的意見及金點子的場合。
③職位很高的人員(如董事長、廠長、總經理)預定出席會議時。
④在準備采取表決方式時,為保證預測結果沒有很大偏差時的場合。
⑤會議主題對其他部門的出席者來說具有同樣程度的重要性時。
⑥對於有可能在會議中喋喋不休,有獨占會議、長時間發言傾向的人。
⑦為了給總沉默寡言、不善言辭的人員事先提供信息,了解想法。
⑧在實施過程中有重要影響的人未能參加會議時。
(2)事前疏通的要點。
①信賴關係是基礎,應在平時就培植人際關係網。
②疏通工作需要有毅力、耐性。
③敢於承擔責任。
④舍名而求實,多做實際工作。
⑤抓住時機,掌握火候。
⑥選擇合適的場所,采用適當的方法。
⑦靈活彈性,有時也不可拘泥於組織製度、命令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