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生活管理(2 / 3)

當班組發生事故時,班組長一方麵要保護好現場,另一方麵要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防止事故擴大。此外要認真搜集事故的有關原始資料,參加事故分析會,並對當事人進行幫助和教育。

現場處理

事故發生後,應救護受傷者,並采取措施製止事故蔓延擴大。認真保護事故現場。凡與事故有關的物體、痕跡、狀態,不得破壞。為搶救受傷者需要移動現場某些物體時,必須做好現場標誌。

物證搜集

(1)現場物證包括:破損部件、碎片、殘留物、致害物的位置等。在現場搜集到的所有對象均應貼上標簽,注明地點、時間、管理者。所有對象應保持原樣,不準衝洗擦拭。對健康有危害的物品,應采取不損壞原始證據的安全防護措施。

(2)搜集、鑒別、記錄事故事實的有關材料:發生事故的單位、地點、時間;受害人和肇事者的技術情況,接受安全培訓的情況;出事當天,受害人和肇事者什麼時間開始工作、工作內容、工作量、作業程序、操作的動作(或位置);受害人和肇事者過去的事故記錄。

(3)事故發生的有關事實:事故發生前設備、設施等的性能和質量狀況;使用的材料必要時進行物理性能或化學性能實驗與分析;有關設計和工藝方麵的技術文件、工作指令和規章製度方麵的資料及執行情況;關於工作環境方麵的狀況,包括照明、濕度、溫度、通風、聲響、色彩度、道路、工作麵狀況以及工作環境中有毒、有害物質取樣分析記錄;個人防護措施狀況,應注意其有效性、質量、使用範圍;出事前受害人或肇事者的健康狀況;其他可能與事故有關的細節或因素。

證人材料的搜集:盡快找到被調查者並搜集資料;對證人的口述材料應認真考證其真實程度。

現場攝影

(1)顯示殘骸和受害人原始存息地的所有照片。

(2)可能被消除或被踐踏的痕跡,如刹車痕跡、地麵和建築物的傷痕、火災引起損害的照片、冒頂下落物的空間等。

(3)事故現場全貌。

(4)利用攝影或錄像,提供較完善的信息內容。

事故圖

報告中的事故圖應包括了解事故情況所必需的信息,如事故現場示意圖、流程圖、受害人位置圖等。

工傷事故的原因分析

(1)屬於下列情況者為直接原因:機械、物質或環境的不安全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

(2)屬於下列情況者為間接原因:技術和設計上有缺陷,如機械設備、儀器儀表、工藝過程、操作方法、維修檢驗等設計、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問題;培訓不夠、未經培訓、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術知識;勞動組織不合理;對現場工作缺乏檢查或指導錯誤;沒有安全操作規程或安全操作規程不健全;沒有或不認真實施事故防範措施,對事故隱患整改不力;其他原因。

工傷事故的分析程序

在分析工傷事故時,應從直接原因入手,逐步深入到間接原因,從而掌握事故的全部原因,再分清主次,進行責任分析。

工傷事故的責任分析

(1)根據事故調查所確認的事實,通過對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的分析,確定事故中的直接責任者和領導責任者。